吴昊 作品数:6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Aβ25-35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2015年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内质网应激在A β25-35所致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Aβ25-35刺激,用MTT方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存活率,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X盒结合蛋白-1(XBP-1)、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水平,以及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水平.结果 Aβ25-35可以降低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促进凋亡,且呈现浓度依赖的方式.给予Aβ25-35后内质网应激蛋白XBP-1、GRP78和CHOP表达增加,同时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也增加.结论 Aβ25-35可以导致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发生凋亡,而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心肌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为有效防治AD相关性心肌损伤提供新思路. 卢永浩 张恒谦 吴昊老年脑积水应用可调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老年脑积水应用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64例老年脑积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固定压式分流管,观察组患者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35例、无效21例,治疗有效率为74.4%;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64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90.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分流管阻塞5例、分流不足8例、分流过度7例、术后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3%(24/82),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分流管阻塞5例、术后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8%(8/8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老年脑积水效果优于固定压式分流管,其能够更好的调节压力,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性高,是临床首选的应用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吴昊关键词: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可调压式分流管 Aβ_(25~35)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并阐明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Aβ25-35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观察Aβ25-35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估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对Aβ25-35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β25-35可以诱导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升高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且呈现浓度依赖的关系。同时发现给予Aβ25-35p38MAPK磷酸化水平增加,而给予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 Aβ25-35以导致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发生凋亡,而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过程。本研究探索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心肌损伤的可能发病机制,为将来有效防治AD相关性心肌损伤提供新思路。 卢永浩 吴昊 张恒谦关键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阿尔兹海默病 细胞凋亡 重度颅脑损伤常规骨瓣开颅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对比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以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的治疗和预后效果。方法 12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1周颅内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4周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良好率为37.7%,观察组术后良好率为62.3%,观察组良好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对照组颅内压为(22.3±3.4)mm Hg(1 mm Hg=0.133 k Pa),观察组颅内压为(15.1±2.7)mm Hg,两组术后颅内压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22.5±2.4)分,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14.3±1.9)分,两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压,临床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可靠性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更为有效的方法 ,应用前景广泛。 吴昊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 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保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保守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可靠性。方法 188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4±1.3)分,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9±1.1)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2.3±12.1)分,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6.4±13.2)分;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保守治疗能够更好的清除血肿,更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显著的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吴昊关键词:微创穿刺引流术 保守治疗 基底节区 脑出血 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颅内出血的一个重要类型,占脑血管总发生率的12%~20%。随着血管内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干预,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脑血管痉挛所导致的迟发性脑缺血,尤其是脑梗死逐渐成为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卢永浩 吴昊 张恒谦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