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鑫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褪黑激素和L-色氨酸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糖水平的影响
- 色氨酸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它的代谢产物5-羟色胺和褪黑激素,调节着机体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消化吸收、生殖、免疫和行为等.本文分别通过给处于蜕壳间期的中华绒螫蟹(俗称河蟹,13.72±1.39g)注射三种不同含量的褪黑激素...
- 徐敏杰杨筱珍张佳鑫黄根勇张聪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褪黑激素L-色氨酸血糖水平
- 中华绒螯蟹肠道内间质样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
- 2017年
- 目的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r sinens is)肠道中是否存在间质样细胞。方法通过对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进行全层铺片和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特殊染色法碘化锌-锇酸(zinc iodide-osmium,ZIO)染色,并结合后肠透射电镜观察中华绒螯蟹后肠ICC样细胞分布及形态。结果光镜检查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间质样细胞常分布在中肠和后肠的黏膜下层。这些细胞形态相似,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胞体直径约为10μm左右,呈灰黑色,常成群呈块状或片状分布,在后肠中的分布更为密集。电镜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细胞分布于黏膜下层、肌层与肌层之间和肌肉束边缘。后肠中间质样细胞多为梭形及纺锤形,也有不规则型,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突起,与邻近的细胞连接方式多为缝隙连接。此外,本研究还在后肠肠道固有膜层、肌层间和黏膜下层发现了大量颗粒细胞的分布。结论本研究通过传统的特异性ZIO染色和超微形态的观察初步发现中华绒螯蟹肠道内有ICC样细胞的分布。
- 李彤张聪张佳鑫黄根勇成永旭王春杨志刚杨筱珍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肠道透射电镜
- 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内AchE和NOS神经元的观察以及Ach、NO含量和Na^+,K^+-ATP活性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对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肠壁分别进行分层铺片,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中肠和后肠中Ach 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并对其相应递质乙酰胆碱(Ach)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Na+,K+-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对所获得铺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中肠肌层较后肠薄,肌纤维较细,肌纤维间隔明显;肠道黏膜下层细胞分布密集,后肠黏膜下层细胞分布较中肠更为密集。2Ach E和NOS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中肠和后肠的黏膜下层,而肌层和基膜未见分布,两种神经元在后肠黏膜下层的分布均较中肠密集。Ach E阳性产物为棕色沉淀,阳性神经元大小为3~10μm,中肠中Ach E形态多样,多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后肠胞体阳性神经元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无明显胞突。NOS阳性产物为蓝色沉淀,阳性胞体的大小不等,呈不同形态,少量细胞有胞突伸向邻近细胞,中肠阳性神经元多呈条状或点状分散分布,而后肠阳性神经元常呈块状分布。3中肠Ach和NO含量分别为(1.28±0.41)和(1.84±0.25)μg/mg prot,显著低于后肠Ach(1.62±0.27)μg/mg prot和NO(2.10±0.25)μg/mg prot,而Na+,K+-ATP活性在中肠为(1.12±0.17)μmol Pi/(mg prot·h),显著高于后肠的(0.62±0.18)μmol Pi/(mg prot·h)。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黏膜下层是Ach E和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的部位,两种神经元递质含量和Na+,K+-ATP酶活性在中肠和后肠间存在显著差异。
- 杨筱珍黄坚李彤张佳鑫杨志刚何杰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
- 中华绒螯蟹组织中褪黑激素浓度的昼夜变化
- 松果体是脊椎动物中褪黑激素的合成分泌的主要部位,且此激素的分泌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本文初探了中华绒螯蟹褪黑激素分布的主要组织及其节律性,以期为褪黑激素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生理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采用ELISA的方法,测...
- 黄根勇张佳鑫徐敏杰杨筱珍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褪黑激素昼夜节律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和肝胰腺5-羟色胺(5-HT)和5-羟色胺受体2(5-HTR2)的定位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肠道和肝胰腺是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重要的消化器官,本文运用组织学技术测量了中肠和后肠长度,并对肠道长与体长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HT和5-HT受体2进行组织定位和计数。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的肠道长与体长接近,两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肠长度约为中肠的2倍;(2)5-HT和5-HT受体2在中肠和后肠中的组织定位和数量相似,均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间和肌层与外膜交界处,亦见于后肠的固有膜和黏膜下层与肌层交界处,在肠球外膜中也有大量分布;(3)5-HT和5-HT受体2阳性物质在肝胰腺的四种细胞的胞核中均有分布,在F细胞的胞质中也有分布。5-HT和5-HT受体2在中华绒螯蟹肠道和肝胰腺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一致,表明中华绒螯蟹消化道5-HT发挥生理功能可能与5-HT受体2有关。此外,5-HT和5-HT受体2在后肠近肌细胞分布的特点可能与肠道收缩有关。后肠在中华绒螯蟹消化生理中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 杨筱珍李彤李萌张佳鑫黄坚徐泽文何杰杨志刚王春成永旭
- 关键词:5-HT中华绒螯蟹肠道肝胰腺
- 褪黑激素对虾蟹生理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 2017年
- 褪黑激素是一种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理功能。介绍了生物体内褪黑激素的合成和代谢过程,综述了褪黑激素在调节血糖水平、控制活动能力、调控生殖功能、抗氧化功能、蜕壳和附肢再生以及调节昼夜节律等方面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褪黑激素对虾蟹生理功能影响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黄根勇张佳鑫徐敏杰杨志刚成永旭杨筱珍
- 关键词:褪黑激素虾蟹类生理调控
- 切除眼柄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附肢再生的影响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然而,在幼蟹高密度养殖中,由于河蟹好打斗的天性,通常会引起较高的肢体自切率.国外已将甲壳动物肢体再生作为研究肢体再生的良好模型....
- 张聪杨筱珍徐敏杰张佳鑫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