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家斌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汉川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血清
  • 2篇血压
  • 2篇血液
  • 2篇炎性
  • 2篇卒中
  • 2篇小细胞
  • 2篇疗效
  • 2篇脑卒中
  • 2篇化疗
  • 2篇非小细胞
  • 2篇肺癌
  • 2篇腹膜
  • 2篇腹膜透析
  • 2篇并发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并发症
  • 1篇导管固定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8篇汉川市人民医...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5篇陈家斌
  • 9篇徐晓鸿
  • 1篇胡刚明
  • 1篇张娟
  • 1篇阮君山
  • 1篇陈文慧
  • 1篇陈龙
  • 1篇彭沛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病因型缺血性脑卒中血压变异性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型缺血性脑卒中血压变异性。方法 选择2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因类型随机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组91例,小动脉闭塞(SAD)组69例,心源性栓塞(CE)组9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组250例。通过24h动态血压仪监测各组24h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T组、SAD组、CE组患者的24h、白昼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和平均收缩压以及血压变异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组比较,AT组、SAD组患者24h、白昼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和平均收缩压以及血压变异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T组、SAD组、CE组的血压昼夜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组、SAD组与CE组比较,血压昼夜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组与S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及小动脉闭塞型均较心源性栓塞型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强。
夏银稳徐晓鸿陈家斌
关键词:不同病因血压变异
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新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新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直接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治疗.比较2组NSCLC患者近期疗效、6个月及1 a生存率,统计新辅助化疗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80例UAP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0%;观察组80例,治疗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与1 a生存率分别高达97.5%、9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7.5%、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关节痛及脱发重度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关节痛、恶心呕吐、皮疹及肝功能异常等毒副反应较轻.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新辅助化疗治疗NSCLC可获得显著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毒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与推广应用.
徐晓鸿陈家斌夏银稳阮君山
关键词:沙利度胺吉非替尼新辅助化疗NSCLC
ERα和ERβ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和β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和ERβ表达水平。结果两种雌激素受体表达于细胞核内,其中ERα阳性表达率为4.09%,ERβ阳性表达率为86.36%;ERα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关:Ⅰ期患者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期晚的患者(9.38%>0.00%,χ2=12.121,P<0.01);高分化患者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患者(14.29%>3.00%>0.00%,χ2=14.756,P<0.01)。ERβ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有关:Ⅰ期患者ERα阳性表达率最低(78.12%,χ2=10.732,P=0.01),腺癌及高分化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ERβ具有更高表达率(70.7%,χ2=7.749,P=0.02;83.3%,χ2=12.738,P<0.01)。结论 ERα和ERβ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具有相关性,提示雌激素受体表达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徐晓鸿陈家斌夏银稳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Β雌激素受体Α
药用活性炭口服与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24例次临床疗效观察
陈家斌
文献传递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取同期3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技术监测高血压及对照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及回声强度,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软斑28例(60.87%),硬斑8例(17.3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侧、右侧IMT,斑块大小及回声强度分别为(1.15±0.12)mm、(1.17±0.11)mm、(19.25±2.36)mm2、(4.27±1.0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控制脑梗死发生率有积极价值。
夏银稳徐晓鸿陈家斌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miR-30c-2-3p靶向MPO介导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miR-30c-2-3p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30 mmol/L的高糖溶液刺激细胞作为高糖组(HG),同时以终浓度为5 mmol/L的糖溶液处理细胞作为对照组(NG);设置miR-NC组、miR-30c-2-3p组、anti-miR-NC组、anti-miR-30c-2-3p组、HG+miR-NC组、HG+miR-30c-2-3p组、HG+miR-30c-2-3p+pcDNA3.1组、HG+miR-30c-2-3p+pcDNA3.1-MPO组,转染均采用脂质体法。qRT-PCR检测miR-30c-2-3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荧光活性。结果高糖可以抑制miR-30c-2-3p的表达(P<0.05);过表达miR-30c-2-3p表达可抑制高糖作用的细胞HMC凋亡,抑制IL-6、TNF-α的表达(P<0.05)。miR-30c-2-3p靶向调控MPO的表达,过表达MPO能逆转miR-30c-2-3p过表达对高糖作用的HMC细胞凋亡及IL-6、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miR-30c-2-3p能抑制高糖作用的HMC细胞凋亡,其机制主要是下调MPO及炎性因子IL-6、TNF-α的表达。可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张娟陈家斌陈龙彭沛余凤荣
关键词:MPO高糖
钳式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器(王氏钳)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中的应用与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钳式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器(王氏钳)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中的应用。方法:96例患者均应用开放性手术方法进行腹膜透析导管置入。观察组48例应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加腹壁固定术,手术采用钳式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器对导管进行固定。对照组48例应用传统的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置入后导管不加固定),观察两组导管漂移例次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例次。结果:观察组48例1.5年内无病例发生导管漂移,对照组48例中有8例病例共发生16例次导管漂移,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加腹壁固定术能很好地将腹膜透析导管固定在腹壁下。采用钳式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器对导管进行固定能有效避免透析导管发生漂移,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胡刚明陈家斌张娟
关键词:导管并发症
BiPAP无创通气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内正压通气(Bi PAP)无创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Bi PAP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祛痰、抗感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Bi PAP组加用Bi PAP无创通气治疗,对比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Bi PAP组患者与常规组的FEV1、FEV1/FVC、P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i PAP组患者的FEV1、FEV1/FVC、PEF值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前Bi PAP组患者与常规组的IFN-γ、IL-17、IL-13、IL-4、IL-5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i PAP组患者的各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Bi PAP组患者的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的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Bi PAP组患者的治疗后ACT评分显著的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Bi PAP无创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够更有效的降低细胞因子、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徐晓鸿陈家斌夏银稳
关键词:BIPAP血清炎症因子FEV1/FVC无创通气细胞因子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川医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0例进行分析,比较连续血液净化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家族及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血液净化后患者心率、肺动脉压及肺动脉锲压均有效恢复,且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液净化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2、IL6和IL10以及TGFβ上水平均明显降低,MEK信号通路蛋白Ras、MEK及ERK1/2表达均明显降低,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白细胞介素及TGFβ水平、抑制MEK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作用。
徐晓鸿陈家斌夏银稳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连续血液净化白细胞介素ERK1/2信号通路
葛根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10月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川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14例U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葛根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UAP发生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UAP发生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氯吡格雷是UAP的有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UAP发生频率,缩短UAP发作持续时间,并明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夏银稳徐晓鸿陈家斌
关键词:葛根素氯吡格雷不稳定性心绞痛炎性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