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兰州市安宁区2014年病媒生物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兰州市安宁区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方法采用鼠夹法、诱蚊灯法、诱蝇笼法和粘蟑纸法。结果 2014年兰州市安宁区鼠密度为0.5%,优势种为褐家鼠,高峰在2月和4月。蚊密度为2.74只/(灯·h),优势种为淡色库蚊,高峰在8月和9月。蝇密度为0.8只/笼,优势种为家蝇,高峰在5月和8月。蟑螂密度为0.39只/张,种类是德国小蠊,高峰在10月。结论基本掌握了兰州市安宁区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
- 马小琴王芸高磊刘芳陈晓林李小龙杨蕾
- 关键词:病媒生物种群
- 兰州市2014年灭鼠灭蟑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城区鼠、蟑防治效果进行评估,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防治方法采用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治,密度调查采用鼠迹法和目测法。结果 2014年全市共检查各类场所760间房,鼠迹阳性率为3.55%;蟑螂侵害率为1.18%,蟑迹查获率为1.05%。重点行业鼠迹阳性率为5.00%;蟑螂侵害率为1.73%,蟑迹查获率为1.54%。结论通过两轮病媒生物防治活动,城区鼠密度和蟑螂密度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规定的C级控制水平。局部场所仍存在超标现象,主要是餐饮和超市,应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 王芸刘旭红齐跃军高磊陈晓林李小龙杨蕾
- 关键词:病媒生物
- 2021年兰州市蚊类生态学监测及携带乙型脑炎病毒分析
- 2022年
- 目的了解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蚊类生态学分布及携带乙型脑炎病毒(JEV)情况。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在兰州市各县(区)监测成蚊密度。使用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采集的蚊虫进行JEV病原学检测。结果共布灯486次,捕获成蚊1798只,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8.62%;公园蚊密度最高、平均成蚊密度8.95只/(灯·夜),其次为牲畜棚、平均成蚊密度5.33只/(灯·夜);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检测100组1986只雌蚊JEV核酸,均为阴性。结论兰州市公园和牲畜棚蚊密度较高,但整体蚊密度不高,蚊传流行性乙型脑炎风险较低。
- 罗军德李小龙杨蕾高磊郭勇张艺严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 兰州市2021年病媒生物生态学监测情况分析
- 2022年
- 了解兰州市病媒生物生态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规定方法在兰州市各县区进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2021年兰州市鼠类捕获率为0.21%,在5月和9月出现两个捕获高峰;成蚊密度为3.70只 /灯·夜,高峰出现在7-8月;蝇密度1.82只/笼,蝇类密度在7月达到最高;蟑螂密度为0.47只/张,侵害率8.66%,蟑螂密度在9月达全年最高点。结论 兰州市病媒生物鼠、蚊、蝇和蟑螂整体密度处于较低水平。
- 李小龙杨蕾高磊郭勇张艺严
- 关键词:病媒生物生态学
- 兰州市蟑螂侵害状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掌握兰州市蟑螂侵害和种群动态,为蟑螂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用粘捕法进行调查。结果 2011-2013年,兰州市蟑螂侵害率为10.22%,密度为1.21只/张。宾馆、农贸市场和餐饮侵害率分别为19.83%、17.83%和10.81%;密度分别为1.65、3.36和1.02只/张。活动高峰在夏秋季,10月达最高峰,密度为3.62只/张。捕获蟑螂均为德国小蠊。结论兰州市应根据蟑螂分布特点,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的蟑螂防治工作。
- 王芸李盛王倩高磊刘旭红李国太贾玉新吴照
- 关键词:蟑螂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