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静
-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分析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及治疗依从性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心理护理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61.34±7.28)分和(61.45±6.92)分,而心理护理后患者的评分分别为(42.35±6.23)分和(45.95±5.85)分,心理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前,所有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55.0%,心理护理后,所有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0.0%,心理护理后的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心理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率,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 蔺京姚静闫抗抗郭晓波
- 关键词:心理护理白血病焦虑抑郁
-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与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和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aravascular inner retinal abnormalities,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IERM患者49例49眼。将21例同时具有IERM和PIRA的患者作为PIRA病变组;28例有IERM但不伴有PIR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测黄斑部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和PIRA病变等级,分析两组间MRT的差异;对于接受视网膜前膜剥除手术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MRT和PIRA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PIRA病变组患者MRT为(250.05±54.34)μm,对照组为(218.89±17.64)μm,PIRA病变组MR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0.05)。PIRA病变组中,8眼为1级病变,6眼为2级病变,7眼为3级病变。1级病变组患者MRT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病变组及3级病变组患者MR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5眼IERM伴有牵拉性黄斑水肿的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内界膜剥除术,手术后伴有PIRA的IERM患者黄斑水肿消退且PIRA亦消失。结论2级以上PIRA病变与IERM显著相关,并可通过前膜剥除手术修复病变,提示PIRA病变的加重与IERM对视网膜的切向牵拉力有关。
- 李文鹏刘昕笛廖丁莹姚静刘倩影郑玉萍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不同临床血液学疗效状态下JAK2-V617F基因表达情况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研究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不同临床血液学状态下JAK2-V617F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JAK2-V617F阳性的154例PV患者,其中男81例,年龄为15~67岁,中位年龄49岁;女73例,年龄为18~61岁,中位年龄44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54例JAK2-V617F阳性的PV患者在临床血液学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应答三种疗效状况下,JAK2-V617F突变量分别为(6.5±1.1)伊103cop/m L;(2.8±0.8)伊105cop/m L;(3.6±0.2)伊105cop/m L。临床血液学完全缓解时,JAK2-V617F含量明显低于临床血液学部分缓解和无应答时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血液学部分缓解和无应答之间,JAK2-V617F突变拷贝数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2-V617F阳性的PV患者经过标准治疗后,临床血液学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JAK2-V617F基因含量会有所下降。
- 郭晓波杨乐姚静蔺京
-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长期随访的344例T2DM患者的临床及检查资料,根据ETDRS 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DRSS)对患者视网膜并发症情况进行分级记录,对照无DR的糖尿病患者,分析早期DR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DR患者的随访资料,记录患者DR严重程度分级进展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有关DR早期进展的影响因素。对于进展的患者,进一步讨论进展级数较高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结果: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治疗及餐后2 hC肽(2 hCP)水平是影响早期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较高的载脂蛋白A(APOA)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的DR患者,更易在2年内发生进展。在发生进展的DR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是进展级数2级及以上的影响因素,对于预测DR快速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1,最佳截断值为1.585 mmol/L。结论: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生DR的风险较大,采用胰岛素治疗及餐后2 hCP水平较低的患者,提示胰岛功能较差且血糖控制不佳,对于这类患者应加强随访。APOA、IBIL和HDL水平影响DR的早期及快速进展,可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减缓早期DR进展,进而降低严重威胁视力的DR并发症的发生率。
- 邵阳王鑫李圣恩张怡姚静张文怡王建明周爱意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与玻璃体视乳头牵引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水肿与玻璃体视乳头牵引是否相关。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内分泌科会诊期间诊断为DR(diabetic retinopathy,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Ⅱ型糖尿病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全身检查情况和疾病史,检查所有患者的彩色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部分患者)检查。根据OCT图像特点选取有玻璃体视乳头牵引的患者21例36只眼作为研究组(A组),并选取与研究组患者全身和眼底病情相近,OCT检查无玻璃体视乳头牵引20例患者40只眼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中与糖尿病有关的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结果 玻璃体视乳头牵引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玻璃体视乳头牵拉有不同形态和不同程度的表现,与其伴随的黄斑水肿形态亦有不同,但牵拉形态和黄斑水肿的关系还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结论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能和玻璃体视乳头牵拉相关。
- 何娜廖丁莹郑玉萍程磊姚静王肖华柏凌王峰
- 关键词:黄斑水肿
- 脉络膜转移癌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特征并分析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2~2019年确诊的脉络膜转移癌患者10例(12只眼),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1±5.8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自发荧光(FAF)检查。部分行B超扫描、MRI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共10例(12只眼)脉络膜转移癌,原发来自肺癌8例,乳腺癌2例。11眼(91.67%)眼底可见黄色实性隆起,均为孤立性肿物,部分瘤体表面可见色素沉着(50%)。FAF检查示瘤体周边呈点状或环形高自发荧光,内部为斑驳自发荧光表现,且瘤体表面色素沉着的区域FAF呈高自发荧光(100%,P<0.05)。11眼(91.67%)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表现为脉络膜-RPE层及神经上皮层呈波浪状隆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RPE层间可见大量细颗粒状强反射物质堆积,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FFA背景期肿物呈低荧光,边界不清,中期其周围出现针尖样高荧光点,晚期呈弥漫性高荧光5眼(41.67%),5眼晚期瘤体中央相对低荧光。ICGA表现为早期肿物大面积低荧光,其后周边缓慢出现斑点状高荧光,随时间缓慢范围扩大并模糊,瘤体大部分仍为低荧光,范围较早期相缩小。B超扫描显示扁平实质性隆起。结论眼底彩照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色素及视网膜病变情况;FAF提示视网膜色素上皮状况,肿瘤表面色素与自发荧光表现明显相关;频域OCT可反映视网膜脱离情况及瘤体高度;ICGA与FFA相互补充有助于脉络膜肿瘤的鉴别诊断。
- 田澍蔚姚静王建明段雪娟张洁周爱意
-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肿瘤转移影像学特征
- 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DME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接受玻璃体腔内抗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 郑玉萍关晓慧王峰姚静
- 关键词:脉络膜厚度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黄斑缺血对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影响
-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合并有黄斑缺血时,抗VEGF药物对ME的治疗效果及黄斑区血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 2013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因R...
- 郑玉萍刘子瑶姚静廖丁莹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68例CML患者体内BCR-ABL含量,并与113例非CML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BCR-ABL基因与CML的相关性。结果:168例CML患者BCR-ABL检测阳性156例(92.9%),阴性12例(7.1%)。对照组113例非MCL者BCR-ABL阳性3例(2.7%),BCRABL阴性110例(97.3%)。CML患者BCR-ABL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CR-ABL阳性组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的平均年龄和白细胞平均数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R-ABL是诊断CML重要辅助检查,与CML之间存在相关性。
- 郭晓波姚静杨乐蔺京
- 关键词:基因融合聚合酶链式反应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通过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 OCT)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在鉴别PCV和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 AMD)方面的价值,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SD OCT诊断PCV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在2012年8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2)例(63只眼)初诊为PCV或w AMD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分析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造影最终确诊为PCV者为24例(25只眼),w AMD者38例(38只眼)。当这些患者的SD OCT图像在尖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峰、双层征、多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切迹、代表息肉的低反射腔、高反射硬性渗出这6条特征中,满足第1或第2条时,其余特征至少满足1条可诊断PCV;不满足第1和第2条时,其余特征至少满足3条可诊断为PCV。基于SD OCT的诊断与基于金标准吲哚菁绿造影的诊断相比较,评价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确诊为PCV的25只患眼中有23只眼(92.0%)满足SD OCT诊断PCV标准,确诊为w AMD的38只患眼中则有4只眼(10.5%)满足SD OCT诊断PCV标准。SD OCT诊断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9.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SD OCT诊断PCV的标准。SD OCT在鉴别PCV和w AMD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越性。
- 张怡姚静王肖华赵琳王丽君王建明周爱意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