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璇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重症
  • 3篇重症监护
  • 3篇监护
  • 3篇儿童
  • 2篇重症监护室
  • 2篇患儿
  • 2篇监护室
  • 2篇儿童重症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血...
  • 1篇动脉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重构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行感染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机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作者

  • 6篇管璇
  • 3篇张丹如
  • 2篇季林梅
  • 1篇胡云良
  • 1篇邵素青
  • 1篇吴连拼
  • 1篇李铭铭
  • 1篇金茹
  • 1篇黄凡
  • 1篇程健
  • 1篇曾静静
  • 1篇周建秋
  • 1篇潘婧婧
  • 1篇杨淑琴
  • 1篇金海霞
  • 1篇黄建芬
  • 1篇李磊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品管圈活动在危重患儿皮肤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和降低危重患儿皮肤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探索危重患儿皮肤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活动周期为6个月。回顾性统计分析对照组71例患儿皮肤损伤部位、采取的措施和愈合时间;现状调查护理人员引起患儿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及实施方案。结果:经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危重患儿皮肤损伤发生率从21.7%降至8.7%,皮肤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护士皮肤伤口护理知识掌握率从63.1%提高至92.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危重患儿皮肤损伤率,缩短皮肤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护士对各种皮肤问题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皮肤质量管理模式。
张丹如潘婧婧黄建芬邵素青金海霞黄凡程健管璇季林梅
关键词:品管圈皮肤损伤
PICU患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因感染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疾病转归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因感染入住PICU的患儿378例,分析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类型,检测其血清25-(OH)D水平,并与同期门诊体检的350例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根据25-(OH)D水平将PICU患儿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14例及维生素D正常组264例,比较2组患儿间一般情况、住院时间、PRISM评分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导致儿童入住PICU的感染主要为感染性休克、严重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感染。PICU患儿血清25-(OH)D平均(63.5±19.9)nmol/L,显著低于健康儿童(76.8±17.1)nmol/L(P<0.01),且维生素D缺乏比例(30.2%)也较健康儿童组高(18.6%,P<0.05)。在PICU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组年龄(4.1±1.8)岁,较维生素D正常组(2.7±1.4)岁大(P<0.01),维生素D缺乏组住院时间(5.2±1.1)d较正常组延长(P<0.01)。但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PRISM评分间无显著关系(P>0.05),且与患儿死亡无相关性(P>0.05)。结论因感染入住PICU的患儿维生素D缺乏明显,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感染性疾病恢复较慢,但并不影响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或死亡率。
童柳赛管璇杨淑琴张丹如金茹
关键词:25-羟基维生素D儿童重症监护室死亡率
某院Ⅰ、Ⅱ类切口手术目标性监测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为持续改进手术部位感染(SSI)提供参考。方法:取目标性监测专项整治持续性督导后(2012年7月-2013年6月,监测组)在某院行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7 472例,与专项整治前(2010年7月-2011年6月,对照组)同期手术患者5 958例,比较两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监测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标准化感染率分别为0.35%、0.43%,对照组为0.60%、1.36%(P<0.05);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监测组为10.72%,对照组为86.88%(P<0.05);患者术后未用药率由对照组的6.98%提高至监测组的49.20%(P<0.05),48 h内停药率由对照组的32.09%提高至监测组的44.11%,术后抗菌药物使用>3 d的患者构成比由对照组的42.82%下降至监测组的3.05%(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腹股沟斜疝修补患者监测组为3.90 d,短于对照组的4.22 d(P=0.018);胆囊手术患者监测组为6.47 d,与对照组的6.3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结论:专项整治明显促进了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使术后SSI发生率进一步下降,一定范围内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季林梅管璇张丹如李铭铭
关键词:目标性监测围术期
有氧运动通过抑制TAK1-MAPK信号通路改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重构
2023年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CON)组、假手术+游泳(Sham+SWIM)组、主动脉缩窄+对照(TAC+CON)组、主动脉缩窄+游泳(TAC+SWIM)组。手术后1周游泳组小鼠开始有氧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HE染色、Masson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房钠尿肽(ANP)、脑钠肽(BNP)、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Ⅲ、Bax、Bcl-2、磷酸化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p-TAK1)、磷酸化c-Jun N-末端激酶1/2(p-JN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P38(p-P3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与Sham+CON组相比,TAC+CON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均P<0.05);有氧运动可显著提高TAC小鼠的LVFS和LVEF(均P<0.05)。HE染色、Masson染色和TUNEL染色显示,有氧运动明显降低TAC小鼠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均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与Sham+CON组相比,TAC+CON组ANP、BNP、Bax、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表达降低,TAK1、JNK1/2、ERK1/2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均P<0.05)。有氧运动后,ANP、BNP、Bax、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升高,TAK1、JNK1/2、ERK1/2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以通过抑制TAK1-MAPK通路改善TAC小鼠的心功能,改善心肌间质纤维化,减少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陈巧莹蒋依娜管璇管璇曾静静李磊胡云良
关键词:有氧运动主动脉缩窄心肌重构
第二代儿童死亡指数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及护理对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估第二代儿童死亡指数(PIM2)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死亡风险预测能力,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入组患儿312例,进行PIM2评分,预测结果及患儿具体病情采取升阶梯式护理及相关特殊护理模式。记录患儿预后及死亡原因。分析PIM2的预测可靠度及总体性能。结果:入组患儿312例,其中43例因不同原因病逝,PIM2预测患儿死亡率曲线下面积0.832,95%置信区间,对区分患儿的生存和死亡有充足的分辨力(P=0.00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卡方值7.944,P=0.439,PIM2在可接受的水平上估计拟合了数据。所得标准死亡率0.99,PIM2对PICU患儿死亡风险预测效果好。结论:PIM2预测系统在PICU应用价值较高,对入住PICU的患儿生存与死亡的有充足的分辨力及拟合度,可指导护理人员的工作。
管璇林凌洁童柳赛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
集束干预护理策略在PICU对CVC导管相关性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PICU对CVC导管相关性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均使用常规手段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组的患者则应用集束干预策略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记录研究期间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及护理结果情况,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TNF-α、IL-6、IL-1β和IL-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CRBSI发生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应用集束干预策略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防止患者病情的恶化,对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极为有利,有效缩短了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可以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林凌洁周建秋管璇
关键词:集束干预策略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炎症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