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男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血预适应对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新生内膜覆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新生内膜覆盖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接受分次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19例)给予缺血预处理,B组(20例)不施加缺血预处理,1个疗程(约1个月)结束后,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测定两组第1次植入支架部位的支架内膜覆盖率、贴壁不良率、新生内膜厚度、管腔面积、支架面积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支架内膜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6±12.6)%︰(69.4±10.2)%,P<0.05];两组贴壁不良率[(0.8±1.5)%︰(1.8±2.1)%]、新生内膜厚度[(49.7±15.0)μm︰(53.1±16.2)μm]、管腔面积[(8.6±2.6)mm2︰(7.4±3.2)mm2]、支架面积[(9.4±3.0)mm2︰(8.3±3.5)mm2]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能够提高支架内膜覆盖率,而对贴壁不良率、新生内膜厚度、官腔面积、支架面积无明显影响,从而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 孙亚男王彦富张宗雷赵家琦刘燕王全良李清贤
- 关键词:支架内血栓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另选择除外冠心病的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sTM水平,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定斑块纤维帽厚度,评价斑块易损性,比较3组血浆sTM水平,分析血浆sTM水平和冠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及其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1ACS组、SAP组、对照组血浆sTM水平分别为(96.35±6.22)、(71.70±7.30)、(51.86±3.48)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CS组、SAP组斑块纤维帽厚度分别为(47.70±13.17)、(88.34±18.38)μm,ACS组明显小于SAP组(P<0.01)。3ACS组中sTM水平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42,P<0.01);SAP组中sTM水平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516,P<0.01)。4应用sTM判断ACS的ROC下面积为(0.873±0.082),大于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判断ACS的ROC下面积(0.760±0.075)。结论:1血清sTM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冠脉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2sTM较hs-CRP具有更高的早期诊断和判断ACS预后的价值。
- 王彦富张宗雷孙亚男赵家琦李清贤
- 关键词: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易损斑块纤维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