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刚

作品数:33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意象
  • 4篇文化
  • 4篇小说
  • 4篇老子
  • 3篇视域融合
  • 3篇华裔
  • 3篇华裔作家
  • 2篇道德经
  • 2篇语言
  • 2篇商务
  • 2篇神话
  • 2篇《道德经》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跨文化...
  • 1篇电子商务
  • 1篇读后感
  • 1篇叙事
  • 1篇叙事功能
  • 1篇隐喻象征
  • 1篇英语

机构

  • 19篇燕山大学
  • 8篇北京外国语大...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21篇赵志刚
  • 2篇张西艳
  • 2篇王学强
  • 1篇胡心专
  • 1篇张亚明
  • 1篇杜俊杰
  • 1篇魏泓
  • 1篇韩庆山
  • 1篇张志远
  • 1篇张宇
  • 1篇王珍珍

传媒

  • 3篇中华文化论坛
  • 3篇华文文学
  • 2篇中国宗教
  • 2篇现代语文(上...
  • 1篇教学研究
  • 1篇作家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英语教师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宝音小说《跟错误之神回家》中的"无名神像"与身份认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跟错误之神回家》是新加坡作家林宝音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作品中的无名神像不仅是新加坡后殖民语境的产物和多元文化的体现,更是作品叙事的重要契机,其不确定性身份赋予了作品开放的阐释空间。借助于无名神像这一民俗事物,作品既批判了新加坡社会父权制文化传统对人性的压制,又揭露了新加坡现代社会大众文化错位的价值观。同时,依附于无名神像之上的"回家"母题还表达了新加坡华人对母国文化的守望以及他们的身份困惑和焦虑。
赵志刚
关键词:身份认同父权制文化
对汉字部件中意象的动态考察
2015年
从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入手,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为认知手段,从而将汉字理据的动态研究置于现代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理论的二维框架下,有利于冲破传统研究的藩篱,进一步探索汉字构建机理的认知模式。基于此,可得出汉字字意引申路径:第一,意象由显而隐,理据模糊;第二,意象由隐而显,理据清晰;第三,意象保持不变,理据清晰;第四,意象讹变,理据模糊难辨。这将有助于汉字的教学、研究和传播。
赵志刚
关键词:汉字汉字部件意象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
去繁就简——试析商务英语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从文体学研究理论入手,从多方面详细分析了商务英语文体简练,语言精辟的特点,细述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必要性。
赵志刚韩庆山张宇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体风格语言特点精辟简练
《道德经》中文化意象错位的成因及补偿策略被引量:2
2013年
《道德经》的传播主要包括语内传播和语际传播,文化意象的错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经历了历史空间的行旅,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译者对文本的解读难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产生文化意象的"失落"。这一点从各家对老学的注解可见一斑;其次,《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被省译、误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外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有的是因为翻译底本的选择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因为文化意象的在异域文化中的空缺所致。总而言之,文化意象的错位大大影响了《道德经》的翻译文本质量和《道德经》的对内、对外的传播。梳理并分析《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既是文本传播的需要,也是翻译活动文化转向的必然趋势。
赵志刚
关键词:《道德经》文化意象
基于“文化语境”的老子思想发生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2016年
老子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孕育老子思想的"文化语境"成为近、当代老学研究的重要转向。通过梳理自"古史辩派"(或称疑古派)以来国内外关于老子思想产生的文化语境研究,勾勒老子其人其书其术的生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老子》不同版本生成历程的考察,阐释老子思想在历史生命叙事中发生"变形"或"变异"的理路,从传播学和变异学的视角考察历史上老子思想不同的存在样态,进一步挖掘老子思想在不同历史文化场域中进行的"视域融合",分析未来世界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赵志刚张西艳
关键词:文化语境老子思想发生学文化场域视域融合
布莱克诗中的象征手法应用初探
2008年
本文通过对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的两部诗集《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中几首诗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了布莱克在诗歌创作中运用想象和象征手法,从而为进一步理解布莱克的作品提供了一种参考。诗中的意象、象征、人物、角色须结合历史现实加以理解和分析。
王学强赵志刚杜俊杰
关键词:想象力意象
混杂性书写:林宝音小说与新加坡“本土性”被引量:2
2018年
新加坡华裔作家林宝音的本土文学实践,以当地华裔族群文化为素材,聚焦新加坡社会中的核心问题。林宝音有意识地使用新加坡式英语,将其当作摆脱英国后殖民文化束缚、建构新加坡性的重要手段。在其小说中,混杂的文化语境是人物冲突的文化根源,表明新加坡人在寻找共同的"国家身份"过程中的认同困惑;其中所创设的混杂的文化意象,更是华人传统文化和英国经典文学双重影响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混杂性文化书写中,林宝音并没有盲目地认同东方或者西方,而是将二者作为新加坡的镜像或参照,以此来思考和审度新加坡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赵志刚
新加坡华裔作家尤今人物游记对“他者”文化的叙事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新加坡华裔女作家尤今以始终"在路上"为生活状态,以跨文化行旅为引线,以旅行中所接触的"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深入异域文化语境中,向读者展示了全球精彩纷呈的文化图景。在跨文化行旅中,尤今重点关注了对异域文化的"误读"和人际之间的"误解"现象。对这些素材的应用和处理体现了尤今写作"用材不俗"的特点。文章以尤今的跨文化游记为典型案例,说明在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游记的重要研究价值;同时,分析了尤今游记的叙事策略。尤今通过将"他者"文化做前景化和背景化处理,突出了跨文化行旅中旅行者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赵志刚
关键词:尤今文化误读
汤川秀树与老庄的不解之缘
2016年
汤川秀树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汤川的家学渊源和个性渊源使他在少年时代就邂逅了中国的老庄,并与老庄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庄思想一直根植于汤川的心底,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和无数的启迪。
张西艳赵志刚
关键词:老子庄子
林宝音小说中“拟神话”的原型批评被引量:1
2021年
新加坡华裔作家林宝音在其女性主义代表作《女仆》和《泪痣悲情》两部小说中,以拟神话的形式创设了"经血"和"泪痣"两个文学意象,并借此追溯了女性禁忌的文化根源,讽刺了新加坡父权制文化传统的荒谬,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两则拟神话生发于新加坡多元文化语境,体现出混杂性文化书写的特点,彰显了新加坡华文文学的本土性。
赵志刚王珍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