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珉

作品数:1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教育
  • 5篇道德
  • 5篇德教
  • 4篇民国
  • 4篇民国时期
  • 3篇道德教育
  • 3篇德育
  • 3篇农业
  • 2篇体制化
  • 2篇农学
  • 2篇品德
  • 2篇品德教育
  • 2篇乡村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2篇公民品德
  • 2篇公民品德教育
  • 1篇道德素质
  • 1篇道德修养
  • 1篇道德选择

机构

  • 19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9篇杨珉
  • 4篇盛邦跃
  • 2篇朱世桂
  • 2篇黄颖
  • 1篇赵开堂
  • 1篇陈圣甫
  • 1篇林颂华
  • 1篇葛笑如
  • 1篇吴国清

传媒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农业考古
  • 1篇江苏高教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学海
  • 1篇求索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乡村政制的变迁——以苏南为例
2010年
20世纪初的中国乡制经历了现代自治与传统保甲体制由替代到互融的历史变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传统权威被打破,现代行政权威确立。本文以苏南地区为例,考察其具体表现,并分析其经验教训。
盛邦跃杨珉
关键词:地方自治保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014年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层次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必须进一步厘清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课程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生存意义的阐述,使其精神生命得到发展;课程教育的方式应从疏离走向整合,在教育和生活的整合中去促进大学生的发展,而课程教育的模式则应从知性教育走向体悟教育与实践性教育,体验与感悟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反思性实践是有效的教育模式。
杨珉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加强高校“两课”教学研究笔谈
2004年
随着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日益提高 ,加强高校“两课”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年来“两课”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三个大的方面可以概括为 :1、“两课”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创造性地开展“两课”教学 ;3、“两课”
吴国清陈圣甫杨珉黄颖赵开堂林颂华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论大学情感教育被引量:3
2003年
人的情绪 ,情感问题在当代被许多学科的研究所重视 ,总体上看 ,在中国 ,心理学研究较多 ,相比之下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对这方面的开发研究较薄弱。本文认为 ,鉴于情感对人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系统内应重视和认真地对待情感教育。本文即是在大学教育的层面上 ,就情感教育的意义 ,以及情感教育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 ,建立一个纲要性的框架。
杨珉
关键词:情感教育
浅议现代德育教育者角色的历史转型和当代变革走向
2001年
在道德教育的历史进程中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教育者角色经历了从权威的角色—中立的角色—多元的角色等一系列转换过程 ,教育者本身从权威转化为对话 ,从适应转化为创新 ,从单一转化为多元。本文通过对这种转换过程的提示 ,希望当代德育工作者能及时适应社会的新要求 ,及时更新角色 ,转换形象 ,主动进行角色转化。
杨珉
关键词:德育角色转换教师社会
民国时期的苏南乡村秩序被引量:2
2008年
民国时期的苏南乡村秩序,就经济秩序而言,小农经济仍然是最主要的经济结构形态,但农村经济逐步卷入世界经济的旋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经济关系向经济契约关系转变;就政治秩序而言,随着王朝国家向政党国家的转型,国家力量对于乡村社会的渗透日益深入,由行政机构和政府官员构成的显形国家力量直接进入乡村社会,乡村内生性权威力量急剧弱化,建构性权威的力量迅速突出;就宗族秩序而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就日常生活秩序而言,"伦理本位"的文化理念是村落社会中乡民日常生活的逻辑,在这种生活逻辑中,形成了"爱有差等"的"差序格局"。
杨珉盛邦跃
关键词:民国乡村秩序
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国近代农学研究体制化被引量:3
2013年
成立于1932年1月的中央农业实验所,隶属于当时国民政府实业部,为国家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及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改进的农业最高机关,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农学研究开始走上体制化的发展道路。中央农业实验所与国家权力之间保持彼此依赖和同构互融的关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学研究体制官办集中的色彩,与此同时,中央农业实验所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国家对其研究给予了较多的尊重。中央农业实验所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活动和交流,在中国近代实验农学发展方面表现卓越,同时它还指导、联络全国农业科研组织,协助筹设各省农业改进机关和农事实验场。上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发展。
杨珉
中国近代农业科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
2012年
20世纪上半叶,农业科技作为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结合体,得到了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积极推动,在改良传统农业的进程中,随着农业教育发展、农学家群体出现、农业学术社团诞生、农业学术刊物出版、独立的农学研究机构建立等体制化要素的具备,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初步确立,为中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科技体制基础。
杨珉朱世桂
关键词:农业科学体制化
民国时期乡村绅权嬗变的区域性研究--以苏南为中心
2010年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士绅阶层蜕变为多元化的异质群体,士绅的权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基于传统身份的文化权威道德教化功能开始减弱,一部分士绅通过进入国家科层体制实现了组织化,绅权与基层政权合流,另一部分士绅进入工商界成为绅商,他们凭借其在兴办实业中取得的特殊的社会地位成为乡村社会中重要的影响者。
盛邦跃杨珉
关键词:民国时期士绅绅权
论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角色的转换被引量:2
2001年
在道德教育的历史进程中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教育者角色经历了从权威的角色—中立的角色—转化的角色等一系列转换过程 ,教育者本身从权威转为对话 ,从适应转化为创新 ,从单一转化为多元。本文通过对这种转换过程的揭示 ,希望当代德育教育者能及时适应社会的新要求 ,及时更新角色 ,转换形象 。
杨珉
关键词:德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