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剑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市江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晚期
  • 3篇尿嘧啶
  • 3篇嘧啶
  • 3篇化疗
  • 3篇氟尿嘧啶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叶酸
  • 2篇时辰化
  • 2篇时辰化疗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外科
  • 2篇晚期胃肠道癌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胃肠道癌
  • 1篇毒副反应

机构

  • 12篇南京市江宁医...
  • 2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2篇王剑
  • 5篇周荣平
  • 4篇何流
  • 3篇钱志英
  • 2篇钱军岭
  • 2篇何爱娣
  • 2篇曹士奇
  • 2篇余玉盛
  • 2篇王义兆
  • 2篇顾金林
  • 2篇王琪
  • 2篇刘亮
  • 2篇姚飞
  • 2篇奚华堂
  • 2篇张宏
  • 1篇葛卫星
  • 1篇施万印
  • 1篇高立兵
  • 1篇魏勇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绞窄性膈疝误诊3例分析
2008年
王剑奚华堂姚驹
关键词:误诊
胸外科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总结胸外科术后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胸外科手术后感染病例,根据血液、痰液、胸腔积液及切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对相关病例进行分析,评估抗菌治疗效果。结果 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行胸外科手术186例,术后感染46例(24.7%),其中MDR感染22例,MDR 54株:铜绿假单胞菌14株,大肠埃希菌11株,鲍曼不动杆菌8株,克雷伯菌7株,黏质沙雷菌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其中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普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敏感;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未发现对多黏菌素E耐药的细菌。结论开胸术后MDR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及葡萄球菌为常见感染菌株,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多黏菌素E是治疗MDR感染的有效药物。
曹士奇王剑钱军岭姚飞姚驹杭方荣葛卫星
关键词:开胸术多重耐药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体会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体会,分析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以及中转开胸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把握全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中转开胸的时机。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2月-2013年10月间进行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7例患者,其中全腔镜21例,16例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比较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以及未中转的临床资料以及分析中转患者的主要原因。结果:术中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血管损伤(肺动脉损伤、肺静脉损伤、奇静脉损伤)、淋巴结干扰以及胸腔内的致密粘连等,其中肺动脉损伤是最为多见的原因,占37.50%(6/16),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与未中转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损伤出血以及淋巴结的干扰、胸腔粘连是术中中转的主要原因,肿瘤大小不是常见的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原因,而患者的年龄也会对中转开胸形成影响。
姚驹王剑杭方荣曹士奇姚飞钱军岭
关键词:全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中转手术
R15指标和利用16排CT测评肝储备功能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ICG清除试验(DDG分析仪检测法)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新方法。本文旨在明确DDG检测在测定肝脏储备功能上的准确性,并讨论和评价基于DDG检测的肝脏储备功能与基于螺旋CT体积测定的半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情况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及随访资料。对每例患者于规则性半肝切除术前通过ICG清除试验检测测定ICG 15min滞留率(R15),并于术前及术后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测定肝脏体积、残余肝体积,求出残余肝脏术后1个月增殖率以代表残余肝再生能力。同时比较R15和残余肝术后1个月增殖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在6-8min内ICG清除试验检测,检测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及意外情况。本研究原发性肝癌病例中129例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另22例患者合并慢性肝炎,但无明显肝硬化。合并肝硬化组与未合并肝硬化组间R15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性分析得出,R15值与Child-Pugh分级评分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残余左半肝组和残余右半肝组再生增长率与DDG R15值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ICG清除试验指标(R15)能很好的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R15的数值与肝脏的再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魏勇顾京宁王剑余玉盛刘亮周京民
关键词:16排CT肝脏储备功能
奥沙利铂联合小剂量氟尿嘧啶持续输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L蛳OHP)联合小剂量氟尿嘧啶(5蛳Fu)持续输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6例复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剂量5蛳Fu持续输注方案)61例、对照组(FOLFOX方案)65例。治疗组:L蛳OHP 100 mg静脉滴注2 h,第1天、第8天、第15天;5蛳Fu 250 mg/m2持续静脉滴注,第1天~第21天,28 d为1周期。对照组:L蛳OHP 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CF)200 mg/m2静脉滴注2 h,接用5蛳Fu 400 mg/m2静脉推注,继以5蛳Fu 1.6 g/m2持续静脉滴注22 h,第1天、第2天,14 d为1周期。上述方案重复4周期后间隔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126例总有效率为43.7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2.6 %、44.6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全部病例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缓解者为10个月、治疗无效病例为5个月;获得缓解病例的中位缓解期为6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毒性、末梢神经炎及骨髓抑制等,多为Ⅰ度~Ⅱ度。结论:L蛳OHP联合小剂量5蛳Fu持续输注方案与FOLFOX方案疗效相当、毒副反应能耐受,均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何流钱志英周荣平王剑
关键词: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
晚期胃肠道癌时辰化疗的临床研究
何流钱志英周荣平王剑何爱娣卞仕云王琪王义兆
该项目对42例晚期胃肠道肿瘤进行时辰化疗与常规标准化疗随机临床研究。时辰化疗采用了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三药多通道编程输液泵正弦曲线式时间调整给药模式, 实现了肿瘤化疗的个体化,进一步提高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缓解率,延...
关键词: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时辰化疗
食管癌手术淋巴结转移4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食管癌手术427例,颈段2例,胸上段53例,胸中段293例,胸下段79例。均行根治切除,常规病理检查,统计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427例患者中194例显示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率45.4%;共清扫淋巴结4142枚,阳性淋巴结436枚,淋巴结转移频度10.5%,按肿瘤对食管壁的浸润程度,不同的原发灶T分期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按病变位置,食管中下段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按病理分级,Ⅱ、Ⅲ级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按X线显示的病变长度〈3cm、3~5cm、〉5cm组的淋巴结转移频度,前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145),后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在食管壁浸润深度及病变长度呈正相关,根据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强调扩大淋巴清扫的意义及术中局部放化疗的运用。
王剑奚华堂姚驹杭方荣周荣平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手术淋巴转移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合并大出血13例
2013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UACE)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合并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CSP合并大出血患者采用UACE联合灌注甲氨蝶呤50~75 mg,术后嘱患者平卧12~24 h.每3 d 复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周复查B超.记录手术成功率、栓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双侧UACE,并止血成功,随访6个月,无再发出血.4例患者出现下腹剧痛,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UACE治疗CSP合并大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剑施万印高立兵顾金林方世月张宏刘亮
关键词:异位妊娠子宫瘢痕妊娠出血化疗子宫动脉
艾恒联合氟尿嘧啶、醛氢叶酸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价国产奥沙利铂(艾恒、L-OHP)联合氟尿嘧啶(5-Fu)、醛氢叶酸(CF)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艾恒100mg,静脉滴注2h,d1,d8;醛氢叶酸100~200mg,静脉滴注2h;5-氟尿嘧啶750~1000mg,静脉滴注4~6h,均d1~5,每3wk重复。治疗2~3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接受治疗的晚期胃癌病人共75例,总有效率52.0%(39/75)。其中,初治36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0例,有效率63.9%(23/36);复治39例,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16例,有效率41.0%(16/39),初治与复治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39例获缓解者的中位缓解期为7mo。毒性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及静脉炎等,未见因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艾恒、氟尿嘧啶、醛氢叶酸三药组成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确切,尤其对初治病人有效率高。毒副反应较轻,多数病人耐受良好,值得临床使用。
何流周荣平王剑钱志英
关键词:氟尿嘧啶醛氢叶酸晚期胃癌联合用药毒副反应
晚期胃肠道癌应用Melodie泵时辰化疗的临床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晚期胃肠道癌应用Melodie泵时辰化疗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晚期胃肠道癌患者共42例,应用配对设计,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各21例。时辰化疗组:应用法国AGETTANT公司生产的Melodie多通道编程输液泵给药:氟尿嘧啶(5FU)500mg/(m2·d);醛氢叶酸(CF)60mg/(m2·d);奥沙利铂(LOHP)30mg/(m2·d)。LOHP给药的浓度高峰为16:00,5FU/CF为04:00。4d为1个周期,休息10d进行下1个周期。常规化疗组:LOHP130mg/m2静脉滴入,第1d;CF200mg/m2静脉滴入2h,接用5FU400mg/m2静脉推注,继以5FU16g/m2恒速静脉滴入22h,d1、d2,14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以上评定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42例晚期胃肠道癌患者共化疗109个周期,平均每例255个周期,总有效率为595%(25/42)。其中,时辰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62%(16/21)、429%(9/21),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骨髓抑制及口腔炎等。时辰化疗组的各种毒副反应均较常规化疗组轻,其中口腔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3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HP、5FU和CF三药采用多通道编程输液泵时辰化疗对晚期胃肠道癌的有效率高,耐受性好,值得继续研究。
何流周荣平何爱娣王剑王义兆王琪卞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