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哲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通辽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肺
  • 4篇心肺复苏
  • 4篇除颤
  • 3篇电击
  • 3篇电击除颤
  • 3篇心室
  • 3篇心室颤动
  • 3篇室颤
  • 2篇心搏
  • 2篇亚低温
  • 2篇重症
  • 2篇骤停
  • 2篇卒中
  • 2篇外伤
  • 2篇颅脑
  • 2篇颅脑外伤
  • 2篇脑外伤
  • 2篇脑卒中
  • 2篇冰盐水
  • 1篇低温疗法

机构

  • 7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7篇马哲
  • 5篇马永才
  • 3篇王栓宏
  • 3篇王莹莹
  • 3篇黄天立
  • 2篇李宝龙
  • 2篇王学义
  • 1篇迎春
  • 1篇刘建秀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规范化实施亚低温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冰盐水联合冰帽与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为规范化实施亚低温疗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重症脑卒中和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84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以及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神经节苷脂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观察组采用冰盐水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患者入院时和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分别进行GCS评分与GOS评分,并对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发病至开始亚低温治疗的时间及开始实施亚低温至目标低温的时间,观察组为(8±4)h和(3±1)h,对照组为(16±5)h和(6±2)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6个月时的GOS评分分别是7.01±1.12和4.02±1.0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评估生活质量(KPS评分),观察组的远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冰盐水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较采用单纯冰帽与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秦义民朗淑杰马承君王学义马哲王栓宏
关键词:颅脑外伤冰盐水亚低温
亚低温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分析冰盐水联合冰帽与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为亚低温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重症脑卒中和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患者84例,为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三种常见并且脑损伤致脑功能异常(GCS≤8分)的疾病,发病均在12h以内。脑出血、脑梗死均为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变,排除合并心、肝、肾、血液及其他病变。颅脑外伤排除伴胸、腹、四肢等其他器官复合伤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以及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神经节苷脂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观察组采用冰盐水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患者入院时进行GCS评分和6个月时分别进行神经系统GCS评分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并对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发病至开始亚低温治疗的时间及开始实施亚低温至目标低温的时间,观察组为(8±4)h和(3±1)h,对照组为(16±5)h和(6±2)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6个月时的GCS评分分别是(7.01±1.12)和(4.02±1.1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GOS评分将患者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评分分为良好、中残及不良,观察组GOS评分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观察组GOS评分明显次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评估生活质量(KPS评分),观察组的远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冰盐水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较采用�
王学义马承君王莹莹马哲秦义民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颅脑外伤冰盐水亚低温预后
心肺复苏领域三个热点问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针对心肺复苏领域三个热点问题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旨在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方法总结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通辽市医院收治的心肺复苏462例患者,针对CPR与除颤优先次序选择,院前、院内急救小组建设,生存链落实情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462例中154例恢复心搏时间是3~40 min;154例患者中97例恢复呼吸,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是10 min~48 h,97例心肺复苏(CPR)成功的患者中62例患者恢复意识,恢复时间是1~72 h。结论①心室颤动(VF)波形是CPR与除颤优先次序决定因素。②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小组建设,可提高心肺复苏效率。急救小组分工协作是CPR保证。③彻底落实生存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马承君马永才黄天立马哲王莹莹刘建秀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除颤急救小组生存链
优化心肺复苏程序对提高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个体化心肺复苏抢救程序,分析心肺复苏程序不同组合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462例,针对心肺复苏程序不同组合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 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接诊217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均按指南要求采用ABCD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成功39例。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接诊245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采用优化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成功56例。结论辨证准确地优化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可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黄天立马承君马永才马哲李宝龙王栓宏王莹莹
关键词:心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
心肺复苏与电击除颤优先次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 针对心肺复苏(CPR)与电击除颤优先次序选择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旨在提高CPR质量.方法 总结分析2001-01 ~2010-01我院收治心室颤动(VF)206例患者,针对VF持续时间与VF波形对电击除颤成功率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 VF持续时间越长,VF振幅越低,电击除颤成功率越低.VF的频率是(6.79±2.26)Hz时,有较高的电击除颤成功率.结论 VF持续时间与VF波形是CPR与电击除颤优先次序的决定因素.
马承君马哲白岩松韩图亚马永才曾显坤迎春
关键词:电击除颤
影响电击除颤效果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影响心室颤动(VF)电击除颤效果的因素,提高VF的救治质量。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VF患者206例进行分析,比较电击除颤成功组与失败组年龄、VF持续时间、VF振幅、VF频率、除颤次数、胺碘酮用量、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VF电击除颤成功组与失败组在年龄、除颤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F振幅、VF频率、VF持续时间、胺碘酮、肾上腺素用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F振幅、频率及持续时间决定电击除颤时机,正确把握才能保证电击除颤效果。合理应用胺碘酮、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电击除颤成功率。
马承君马哲马永才白岩松韩图亚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心室颤动电击除颤
心室颤动患者的电击除颤策略
2011年
通过心室颤动(VF)持续时间与VF波形对CPR与电击除颤优先次序的影响阐述心室颤动患者的电击除颤策略。
马哲董金凤王栓宏李宝龙黄天立马永才马承军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室颤动电击除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