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4篇房颤
  • 3篇心房
  • 2篇电重构
  • 2篇动脉
  • 2篇心房纤颤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抑素
  • 2篇双联
  • 2篇碎裂QRS波
  • 2篇胱抑素
  • 2篇纤颤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房颤患者
  • 2篇PCI术
  • 2篇PCI术后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吴桥县人民医...

作者

  • 9篇韩聪聪
  • 9篇徐延敏
  • 9篇李姮
  • 2篇郭星梅
  • 2篇王东昕
  • 1篇崔丽
  • 1篇郭兴梅

传媒

  • 3篇天津医药
  • 2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心脏科监护病房2017年2月—8月确诊为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76例,根据有无fQRS分为fQRS组(29例)和Non-fQRS组(4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冠脉造影结果、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指标,分析fQRS与基线资料、三维彩色超声结果的关系,同时探讨影响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因素。结果与Non-fQRS组相比,fQRS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更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Tmsv 16-SD(%)、Tmsv 16-Dif(%)测值均较Non-fQRS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msv 16-SD(ms)、Tmsv 12-SD(ms)、Tmsv 12-SD(%)、Tmsv 6-SD(ms)、Tmsv 6-SD(%)、Tmsv 16-Dif(ms)、Tmsv 12-Dif(ms)、Tmsv 12-Dif(%)、Tmsv 6-Dif(ms)、Tmsv 6-Di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QRS、Gensini评分均对心功能有影响,fQRS是左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合并fQRS患者的早期左室重构更明显,fQRS可较好地预测左室重构。
任焘君廉伟李姮韩聪聪徐延敏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PCI术后房颤患者三联与双联抗栓策略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比较双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与三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抗血小板抗凝方案治疗有口服抗凝药物及双抗应用指征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s数据库,收集19...
李姮韩聪聪任焘君徐延敏
心房纤颤发生机制及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2017年
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血管疾病恶化和增加患者死亡率,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microRNAs在房颤方面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房颤的分子机制,为房颤机制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前景。本文简要叙述房颤的几种机制和与之相关的MicroRNA的特点、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李姮韩聪聪任焘君徐延敏
关键词:房颤电重构MICRORNAS
胱抑素C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STEMI患者321例,根据Cys C水平四分位数分为C1组(≤0.65 mg/L)、C2组(0.65~1.04mg/L)、C3组(〉1.04mg/L),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分析Cys C水平与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及化验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病变组(≤80分)及重度病变组(〉80分),分析Cys C及STEMI危险因素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风险比及预测价值。结果 C3组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1),Cys C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256;0.353,P〈0.01),此外,Cys C对重度STEMI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与肌钙蛋白相当。结论 Cys C对STEMI患者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李姮韩聪聪任焘君郭星梅徐延敏
关键词:心肌梗死胱抑素C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
PCI术后三联与双联抗凝策略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双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三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抗血小板聚集方案治疗同时有应用口服抗凝药物(OAC)及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DAPT)指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收集1966年1月—2016年4月发表的有OAC及DAPT应用指征的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研究,同时辅以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率,次要终点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主要出血事件、心肌梗死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共7083例患者(三联3330例,双联3753例),中位随访期1.6年,平均年龄73.2岁。Meta分析显示:三联抗凝与双联抗凝策略相比,全因死亡率[OR(95%CI)=0.94(0.79-1.13),P=0.54]、心肌梗死发生率[OR(95%CI)=1.21(0.92-1.59),P=0.16]、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OR(95%CI)=1.02(0.55-1.90),P=0.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采取双联抗凝策略的患者,应用三联抗凝策略能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OR(95%CI)=0.44(0.30-0.63),P<0.001],增加主要出血事件风险[OR(95%CI)=1.31(1.07-1.61),P=0.008]。结论针对同时具有应用OAC及DAPT指征的患者,使用三联抗凝策略在降低卒中风险的同时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李姮韩聪聪任焘君徐延敏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META分析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I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26例STIMI患者,根据NLR分为T1组(≤3.46)、T2组(3.47-6.75)和T3组(〈6.75)。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冠脉造影结果、术后TIMI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支架内血栓再形成、室速/室颤、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MACE)事件如非致命性心梗、死亡、心衰再入院、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T3组住院期间心衰、房颤、室速/室颤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T1组(54.1%vs 37.0%),且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T1组(83.5%vs 94.4%),住院期间LVEF明显低于T1组(0.48±0.10 vs 0.52±0.10)。随访6个月,3组非致命性心梗、死亡、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3组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明显高于T1组(P〈0.05)。结论 NLR可能会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生的预测指标。
郭星梅王东昕韩聪聪李姮崔丽徐延敏
关键词:心肌梗死淋巴细胞预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碎裂QRS波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及河北省吴桥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结果,根据心电图有无碎裂QRS波分为fQRS组(180例)及无fQRS组(17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恶性事件(MACE)发生率。用SPSS 18.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 fQRS组心肌梗死病史比例(7.7%)、肌钙蛋白I峰值[(26.8±17.6)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213.4±160.9)ng/ml]均高于无fQRS组[分别为2.9%、(22.7±17.1)ng/ml、(173.71±185.7)ng/ml];左室射血分数(52.1%±8.7%)低于无fQRS组(56.4%±7.8%);侧支循环少于无fQRS组;住院期间的MACE事件发生率(19.4%)高于无fQRS组(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TEMI患者的fQRS对于住院期间的MACE事件有显著的预测价值,fQRS是心肌梗死(MI)急性期内有预测价值的心电指标。
孙志军韩聪聪李姮任焘君徐延敏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
心房纤颤发生机制及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血管疾病恶化和增加患者死亡率,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microRNAs在房颤方面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房颤的分子机制,为房颤机制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前景。本文简要叙述房颤的几种机制和与之相关的MicroRNA的特点、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李姮韩聪聪任焘君徐延敏
关键词:房颤电重构MICRORNAS
血清胱抑素c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9例(其中阵发房颤患者51例,持续房颤患者22例,永久性房颤患者26例),根据患者CHA2DS2-VASc评分,分为中低危组(CHA2DS2-VASc<2分者),高危组(CHA2DS2-VASc≥2分者),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房颤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结果:高危组的年龄、女性比例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史、脑卒中史比例较中低危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低危组相比,高危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左房直径、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是房颤患者CHA2DS2-VASc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预测CHA2DS2-VASc高分的胱抑素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604-0.839,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房颤脑卒中风险评估有参考意义。
韩聪聪李姮郭兴梅王东昕任焘君徐延敏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清胱抑素C缺血性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