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明珠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因素
  • 2篇化疗
  • 1篇电切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相...
  • 1篇预后因素分析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生存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肾细胞...
  • 1篇沙利度胺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癌
  • 1篇肾癌
  • 1篇肾癌组织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6篇高明珠
  • 4篇王进有
  • 2篇黄震琪
  • 2篇孟曼
  • 2篇夏云红
  • 1篇张涛
  • 1篇于德新
  • 1篇张海梁
  • 1篇秦晓健
  • 1篇毕良宽
  • 1篇叶定伟
  • 1篇朱耀
  • 1篇轩菡
  • 1篇陈振东
  • 1篇王毅
  • 1篇戴波
  • 1篇王朝夫
  • 1篇张世林
  • 1篇闵捷
  • 1篇姚荣杰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的NF—B活性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B(NF-B)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中的活性变化以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7例,胃腺癌患者(Hp阳性)36例,同时选取浅表性胃炎(Hp阴性)患者42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胃黏膜组织NF—B表达及活性。结果所有患者胃黏膜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F—B在胃腺癌组织标本中表达最强,其次为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而浅表性胃炎组织标本中NF—B表达最弱;胃腺癌纽NF—B活性值为(11087.26±974.20),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NF.B活性值为(8734.65±783.19),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的(56.13±2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NF—B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胃腺癌NF—B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的NF—B活性明显增强,NF—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黏膜癌变过程。
孟曼夏云红黄震琪王为民高明珠
关键词:NF-B萎缩性胃炎胃腺癌
沙利度胺对洛哌丁胺治疗失败的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洛哌丁胺治疗失败的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洛哌丁胺治疗失败的3级CID肿瘤患者采用沙利度胺片进行治疗,口服100 mg,每日2次,每隔24 h观察一次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总有效率为77.1%(27/35),平均有效缓解时间为3.1 d;8例(22.9%)评价为无效。9例(25.7%)患者出现乏力、困倦,3例(8.6%)患者出现恶心,2例(5.7%)患者出现皮疹,均为轻度。结论:采用沙利度胺治疗洛哌丁胺无效的CI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高明珠轩菡王进有
关键词:沙利度胺化疗相关性腹泻
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被引量:22
2014年
背景与目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对少见,目前国内对此类肿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总结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可能影响此类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比较,进一步对有意义的因素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的6.04%,中位年龄为55岁(22~78岁),54.7%的患者为无症状性肾癌。Ⅰ型肿瘤22例(34.4%),Ⅱ型肿瘤42例(65.6%),组织学亚型与肿瘤的TNM分期、Fuhrman分级和手术方式显著相关。中位随访时间为46.0个月(19~133个月),共14例(21.9%)患者死亡,其中Ⅰ型1例(4.5%),Ⅱ型13例(31.0%, P=0.018),总生存率分别为85.7%和55.8%。单因素分析显示,伴有临床症状、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Fuhrman Ⅲ~Ⅳ级、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和肾周脂肪侵犯是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远处转移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78,P=0.004)。结论:与国外数据相比,我国乳头状肾细胞癌占肾癌的比重低,Ⅱ型肿瘤相对较常见。确诊时发生转移是影响此类患者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高明珠王进有张海梁王宏恺叶定伟张世林戴波朱耀秦晓健王朝夫
关键词:肾肿瘤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
肾癌组织YAP1/TAZ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远期生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检测肾癌组织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PDZ结合域的转录共刺激因子(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TAZ)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2例肾癌患者。根据三年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20)和生存组(n=108)。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YAP1,TAZ蛋白表达,用COX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组切缘正常组织YAP1,TAZ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41%和17.24%,癌组织YAP1,TAZ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45%和48.28%,对应癌组织高于切缘正常组织(χ^(2)=11.864,12.680,P=0.001,0.000)。穿刺活检癌组织YAP1和TAZ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4%和62.86%。临床分期、有副肿瘤综合征、有远处转移、伴下腔静脉癌栓、组织学分级与癌组织YAP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呈正相关(χ^(2)=8.664~21.321,P=0.000~0.003),与TAZ蛋白阳性表达率也呈正相关(χ^(2)=6.518~25.529,P=0.000~0.001);癌组织YAP1,TAZ蛋白阳性表达与肾癌三年内生存率均呈正相关(χ^(2)=10.273,12.657;P=0.001,0.000);临床分期Ⅲ~Ⅳ期[风险比(hazard ratio,HR)=3.550,P=0.016]、有副肿瘤综合征(HR=4.267,P=0.012)、组织学Ⅲ~Ⅳ级(HR=5.382,P=0.001)、癌组织TAZ蛋白阳性表达(HR=5.760,P=0.007)、伴下腔静脉癌栓(HR=6.508,P=0.005)、有远处转移(HR=7.330,P=0.003)、癌组织YAP1蛋白阳性表达(HR=7.877,P=0.001)均是肾癌三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肾癌组织YAP1和TAZ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且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副肿瘤综合征、远处转移和下腔静脉癌栓有关,上述病理特征与癌组织YAP1和TAZ蛋白阳性表达均是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高明珠王进有张涛邵菲
关键词:肾癌远期生存
Ta期高级别尿路上皮癌行二次电切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Ta期高级别(Ta-HG)尿路上皮癌行二次电切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Ta-HG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行二次电切术将患者分为两组,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二次电切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以及术后3年膀胱肿瘤的复发、进展情况,分析二次电切术对此类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及意义。结果Ta-HG尿路上皮癌二次电切的阳性率高达31.8%,在术后3年的随访中,观察组共有8例(18.2%)患者出现肿瘤复发,3例(6.8%)患者出现肿瘤进展。对照组有13例(54.2%)患者出现肿瘤复发,4例(16.7%)患者出现肿瘤进展。两组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术后3年疾病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结论对于Ta-HG尿路上皮癌患者,强烈建议行二次电切术,以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预后。
高明珠王进有闵捷王毅毕良宽陈振东于德新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高等级
晚期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治疗和生存的相关预测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确定晚期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GI—NEC)预测及预后标志。方法选取2003-2012年15个医疗机构数据库采集的237例GI—NEC患者临床数据,其中196例接受姑息化疗(CT),41例仅接受最佳支持治疗(BSC)。对患者年龄、性别、组织病理学、应答特征和存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治疗组患者中位数生存期为10个月,而BSC治疗组仅为1个月。一线化疗的有效率为30%,且34%患者病情稳定。RO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增值指数(Ki-67)〈55%是与有效率相关的最佳临界值。当Ki-67〈55%时,治疗有效率(16%)较Ki-67≥55%患者低(41%),但前者生存期(15个月)高于后者(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能状态(PS)下降、原发性结直肠癌、血小板(Pk)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升高是患者生存的负性预后因素。结论PS下降、原发性结直肠癌、Plt水平和LDH活力升高是GI-NEC患者生存的重要负性预后因素。及时进行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当患者Ki-67〈55%时,铂化疗的有效率降低,但患者生存期延长。
孟曼夏云红黄震琪姚荣杰高明珠
关键词: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化疗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