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军
- 作品数:5 被引量:103H指数:3
- 供职机构:唐山市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Hs-CRP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被引量:83
- 2012年
-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MMP-9、Hs-CRP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对照。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5 cm3),中梗死组(5~15 cm3),大梗死组(>15 cm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0~15分),中度损伤组(16~30分),重度损伤组(31~45分),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和损伤程度时MMP-9、Hs-CR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MMP-9与Hs-CRP之间的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MP-9、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脑梗死体积越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MP-9、Hs-CRP水平越高;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MP-9、Hs-CRP水平越高;④直线与相关回归分析表明MMP-9、Hs-CR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血清MMP-9、Hs-CRP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②MMP-9、Hs-CRP水平可能反映急性缺血性卒中病情的严重程度;③MMP-9与Hs-CRP互相影响以促进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 朱卫香刘彦敏韩亚军张丽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 低血糖脑病1例
- 2010年
- 刘庆韩亚军
- 关键词:糖尿病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MMP-9、hs-CRP浓度,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根据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39例)、稳定斑块亚组(51例)及无斑块亚组(30例),将有斑块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亚组(28例)、中度狭窄亚组(45例)、重度狭窄亚组(17例),比较各组间血清MMP-9、hs-CRP浓度的差异。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MMP-9、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t=11.716,t=10.759,P均<0.01)。随着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增加,MMP-9、hs-CRP水平升高(P均<0.01);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MMP-9、hs-CRP水平也升高(P均<0.01);且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1)。结论 MMP-9、hsCRP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存在差异,MMP-9和hs-CRP可能是不稳定性斑块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潜在血清标志物。
- 朱卫香刘彦敏韩亚军王大力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
- 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及复发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急性脑梗死进展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于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脑梗死组),根据入院时病情分为首发组(45例)和复发组(51例),入院后依据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38例)和非进展组(58例);同期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对硝基苯酚为底物的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血清PON-1活性和ox-LDL浓度,同时检测血脂生化指标。结果脑梗死组血清PON-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52±40)U/L比(194±37)U/L、(1.3±0.4)mmol/L比(1.6±0.6)mmol/L],ox-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45±131)μg/L比(402±71)μg/L、(3.5±0.6)mmol/L比(3.2±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PON-1明显低于首发组,ox-LDL明显高于首发组[(130±28)U/L比(171±39)U/L、(588±134)μg/L比(507±11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展组PON-1明显低于非进展组,ox-LDL明显高于非进展组[(124±24)U/L比(170±38)U/L、(596±143)μg/L比(512±1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PON-1活性与ox-LDL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582,P<0.001)。结论血清PON-1活性、ox-LDL水平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发生、进展及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 赵琦朱卫香刘焕珍韩亚军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对氧磷酯酶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复发
-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凝溶异常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 刘庆孟艳梅李宝丽韩亚军杨光马君陈子燕尹金利李永光
- 通过将炎症标志物hs-CRP与凝血重要物质Fib联合研究,应用ROC曲线评价两指标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意义,发现hs-CRP及Fib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前者诊断效能更大,是以往类似研究所未曾采用过的统计学...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