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健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导管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静脉
  • 2篇静脉导管
  • 2篇化疗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医院感染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不良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髓系
  • 1篇髓系白血病

机构

  • 5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史健
  • 1篇聂艳霞
  • 1篇张志彪
  • 1篇齐欣欣
  • 1篇王冬云
  • 1篇许伟
  • 1篇李东梅
  • 1篇刘柯
  • 1篇李娟
  • 1篇申静
  • 1篇杨英
  • 1篇李艳荣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综合干预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为其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160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综合干预组肺部、泌尿系、其他部位感染率分别为2.5%、1.3%、1.3%,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0.0%、8.8%、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行综合干预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史健
关键词:综合干预肿瘤化疗骨髓抑制
恶性肿瘤PICC患者血清CRP及PCT和SAA的水平与感染关系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淀粉样蛋白(SAA)水平与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PICC的4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比较和分析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不同感染类型患者及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CRP、PCT及SA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458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中发生感染74例,感染率为16.16%;细菌感染56例,占75.68%;病毒感染18例,占24.32%;血行感染16例,占21.62%;局部感染58例,占78.38%;与非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感染患者血清CRP(70.56±8.92)mg/L、PCT(3.61±0.45)ng/ml、SAA(246.78±21.36)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毒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细菌感染患者血清CRP(103.35±12.41)mg/L、PCT(6.59±0.64)ng/ml、SAA(359.20±40.53)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部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血行感染患者血清CRP(115.40±10.27)mg/L、PCT(7.62±0.48)ng/ml、SAA(383.71±42.50)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PCT、SAA水平与恶性肿瘤PICC感染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恶性肿瘤PICC感染的诊断和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王冬云史健李艳荣孟宝福杨英申静
关键词: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
肿瘤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及预防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肿瘤科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肿瘤科的住院患者,均放置CVC,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其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发生CVC感染,发生率为8.3%;CVC发生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多腔导管及患有糖尿病史的发生率分别为80.0%、70.0%,非感染组分别为35.5%、3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10.1±1.3)d,白蛋白(29.1±3.1)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2.3)mmol/L、甘油三酯(2.4±0.3)mmol/L、总胆固醇(5.5±0.7)mmol/L水平,非感染组患者分别为(6.3±1.2)d、(36.8±4.2)g/L、(5.4±3.1)mmol/L、(1.6±0.5)mmol/L、(4.6±0.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校正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管腔多是肿瘤科患者发生CV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科CVC感染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管腔多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严格进行皮肤的局部护理,可以避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史健
关键词:肿瘤科中心静脉导管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BEAC方案治疗预后不良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2007年
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大剂量BEAC方案治疗预后不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10例,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其中7例高危初治者完全缓解(CR),3例复发者中CR 2例、PR 1例;无移植相关死亡。提示APBSCT+大剂量化疗对预后不良或复发NHL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生存率。
李娟刘柯张志彪聂艳霞许伟史健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非霍奇金
措施分类护理模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年
目的探究措施分类护理模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抽取的7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9.51±5.67)岁,采取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39.46±5.39)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措施分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癌性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疲乏[(29.64±2.04)分]、认知疲乏[(35.88±1.75)分]、情感疲乏评分[(24.36±1.76)分]均低于对照组[(30.97±1.35)分、(36.91±2.52)分、(25.20±1.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2、2.014、2.397,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83.46±2.92)分]、生理职能[(82.21±2.78)分]、情感职能[(84.18±2.81)分]、生理功能[(83.14±2.74)分]、精神健康[(84.16±2.91)分]、精力[(85.13±2.87)分]、社会功能[(84.27±2.86)分]及总体健康评分[(85.13±2.87)分]均高于对照组[(81.81±2.77)分、(80.67±2.84)分、(82.61±2.66)分、(81.64±2.83)分、(82.63±2.87)分、(83.58±2.93)分、(82.71±2.65)分、(83.59±2.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0、2.325、2.435、2.285、2.246、2.267、2.400、2.253,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低于对照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9,P=0.032)。结论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化疗患者采取措施分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疲乏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李东梅史健齐欣欣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