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8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动态血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肖连英 蒋建姝 冯玉平 赵建玲 卢新 课题探索血压参数在临床诊断的应用,有助于预测及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为临床更好地治疗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及对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疾病发展进程提供了监测手段。课题通过研究PP及PPI与LP(α)的关系,揭示了随PP与P...关键词:关键词:高血压 心脑血管病 肉蔻五味丸在心血管神经症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肉蔻五味丸在心血管神经症中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谷维素进行治疗,每次50 mg,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在谷维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肉蔻五味丸治疗,每次10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12例,有效率72%;观察组治愈40例,好转6例,有效率92%,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肉蔻五味丸联合谷维素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显著好于单独使用谷维素治疗。 冯玉平关键词:心血管神经症 肉蔻五味丸 谷维素 心脉隆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清hsCRP、BNP及LDL-C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钠肽(BNP)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 102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51)。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心衰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点心脉隆注射液8 mL+生理盐水200 mL/d静点,连续7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BNP、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sCRP、BNP、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血清hsCRP、BNP、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使冠心病心衰患者的血清hsCRP、BNP、LDL-C水平更快恢复至正常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过程,稳定斑块、改善供血,增加心肌收缩力有关。 冯玉平 郑子龙 钟丽华 赵立平 贾文采 李金凤 靳小双关键词:冠心病心衰 高敏C反应蛋白 尿钠肽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50例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7月住院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分为心脉隆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两组均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酌情使用硝酸酯类、洋地黄类药物,心脉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恢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心脉隆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脉隆组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BNP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可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负荷,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心功能。 李金凤 岳亮 钟丽华 冯玉平 贾文彩 赵立平 靳小双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脉隆注射液 心脉隆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血清BNP、hsCRP、VEGF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血清B型尿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5 mg/kg静脉输注,每日2次,连续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hs-CRP、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BNP、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2周后,心脉隆组血清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使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清BNP、hsCRP水平快速降低,升高血清VEGF水平,提示心脉隆注射液在改善病人心脏功能的同时,还具有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作用。 石惠荣 冯玉平 杨晓芹 宋经纬 卢新关键词: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脉隆注射液 B型尿钠肽 高敏C反应蛋白 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抵抗素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212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n=107)和对照组(n=105);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氟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mg/d,连续口服12周。观察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抵抗素水平和IMT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氟伐他汀组在治疗后LDL-C、hsCRP、抵抗素、IMT均显著下降,分别为LDL-C(2.7±0.7)mmol/L vs(1.9±0.6)mmol/L、hsCRP(5.5±0.8)mg/L vs(2.4±0.9)mg/L、抵抗素(2.7±0.8)μg/L vs(1.7±0.5)μg/L、IMT(2.2±0.3)分vs(1.4±0.4))分(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hsCRP显著下降,hsCRP(3.7±0.4)mg/L vs(3.9±0.9)mg/L(P<0.05)。治疗12周后,氟伐他汀组LDL-C、hsCRP、抵抗素、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LDL-C(1.9±0.6)mmol/L vs(2.7±0.5)mmol/L、hsCRP(2.4±0.9)mg/L vs(3.9±0.9)mg/L、抵抗素(1.7±0.5)μg/L vs(3.2±0.5)μg/L、IMT(1.4±0.4)分vs(2.2±0.4)分(P<0.05或<0.01)。结论氟伐他汀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机制与降低血清LDL-C、hsCRP、抵抗素水平有关。 石惠荣 刘全良 冯玉平 刘国红 黄洁关键词:抵抗素 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的关系,进而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方法共有8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分别给予瑞替普酶10mU间隔30min静脉注射2次或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溶栓治疗;于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脂蛋白a水平,判断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的相关性。结果Lp(a)增高组再通率为43.2%,Lp(a)正常组再通率为74.1%。结论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呈负相关。 冯玉平 王林 贾贺宽 刘志陶 石慧荣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脂蛋白A 溶栓疗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3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查体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血压、腰围、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血脂、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和斑块厚度、性质、数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hsCRP、抵抗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IMT(2.3±0.7)分vs(0.4±0.1)分;hsCRP(5.7±1.5)mg/L vs(1.9±0.5)mg/L;抵抗素(3.1±0.3)ng/L vs(1.9±0.5)ng/L(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组IMT与hsCRP(r=0.500)、抵抗素(r=0.494)均呈正相关,抵抗素与hsCRP(r=0.396)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hsCRP、抵抗素、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IMT呈正相关。结论血清抵抗素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抵抗素可能通过炎症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石惠荣 冯玉平 李雪梅 罗淑荣关键词: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C反应蛋白质 抵抗素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肉蔻五味丸治疗原发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肉蔻五味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收集的116例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低钠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持续4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肉蔻五味丸,每次10粒,3次/d,连续4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抵抗素水平的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156.01±20.92)、(132.55±16.34)、(159.42±22.50)、(119.61±10.42)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113.40±13.52)、(95.79±9.54)、(110.73±12.53)、(82.97±9.43)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5.73±0.84)、(5.63±0.24)、(5.64±0.76)、(2.79±0.26)mg/L]与抵抗素水平[(6.27±2.44)、(5.82±2.18)、(6.67±2.21)、(3.46±2.66)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抵抗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肉蔻五味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减少血管炎症反应,进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高血压。 冯玉平 肖连英 石慧荣 宋经纬 彭永生关键词:原发高血压 硝苯地平控释片 肉蔻五味丸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抵抗素 肉蔻五味丸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hsCRP、抵抗素的影响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在常规抗栓、调酯、改善心肌供血基础上联合肉蔻五味丸治疗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Resistin)的影响。方法 11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两组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吸氧、卧床,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肉蔻五味丸10粒,3次/日口服,连续应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抵抗素变化及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前比较血清hsCRP、Resistin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hsCRP、Resistin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sCRP、Resistin显著下降(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在常规抗栓、调酯、改善心肌供血基础上联合肉蔻五味丸治疗,血清hsCRP、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而心功能损伤明显减少,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冯玉平 赵立平 刘建平 贾文采 李金凤 彭永生 靳小双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肉蔻五味丸 高敏C-反应蛋白 抵抗素 梗死后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