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旭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颅多普勒监测对肝大部切除术后肝性脑病的影响研究进展
- 2023年
- 我国肝癌患者发病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同时大多伴有肝硬化,由其导致的经济负担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中再次确认,肝切除术仍是肝癌综合治疗中最有效的根治性措施之一[2]。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及围手术期管理日臻完善,肝切除术成为相对安全的常规手术。但对于肝肿瘤位于肝中叶、数量多发、体积巨大或毗邻重要管道的患者,手术根治意味着扩大的半肝切除,其术后并发症仍难以避免。
- 杨乐姜小红张文杰侯旭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肝性脑病肝切除术
-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早期进食对胃肠道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进食对胃肠道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术后除饮食护理外,其他护理方法均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给予早期进食护理。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普通饮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生化检验中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进食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术后病死率,是可行的饮食管理策略。
- 赵贵美许堃王云霞高延超侯旭
- 关键词:胆管癌早期进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例脾脏SAN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预后进行分析与总结。5例患者中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31岁。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法确诊,4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量20~160 mL。病变位于脾脏上极2例、中段2例、下极1例,均为单发肿物,最长径5.5~15.0 cm。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血管瘤样结节内,分化程度较好的网架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免疫表型呈CD31+、CD34+、CD8-,窦性腔隙内皮细胞免疫表型呈CD31+、CD34-、CD8+,而小静脉型血管内皮细胞免疫表型呈CD31+、CD34-、CD8-。5例患者随访16~67个月,均无复发。结论:SANT是罕见的脾脏良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手术及病理学检查,通过腹腔镜脾切除或脾部分切除术可治愈。
- 刘桂杰薄晓辉叶静雷晓锋侯旭高超
- 关键词:脾脏肿瘤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腹腔镜检查
- GP7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2013年
- 目的:探讨GP7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GP7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GP7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1.25±0.17 vs.0.62±0.06,0.46±0.03;2.20±0.26 vs.0.87±0.07,0.26±0.04)(均P<0.05);GP7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血管有无侵犯及肿瘤分化程度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低者GP73表达水平高于无侵犯及分化高者(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GP7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肝癌侵袭性密切相关;它有望成为新的判断肝癌侵袭性及术后转移复发的标志物。
- 侯旭李学华吕国悦侯守智王广义
- 关键词:肝细胞高尔基体糖蛋白73生物学标记
- HELLP综合征合并肝包膜下血肿破裂出血3例的诊断与治疗
- 2020年
- HELLP综合征是女性妊娠期发生的伴有以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围生期疾病之一。肝脏包膜下血肿是妊娠期极为少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伴有HELLP综合征的患者,当血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出现自发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无论对孕妇还是胎儿都可能带来致命的风险。聊城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3例HELLP综合征合并肝包膜下血肿自发破裂出血的患者,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报道如下。
- 刘桂杰高超雷晓锋侯旭张学利张金良李学华
-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HELLP综合征肝包膜下血肿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策略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19例LC导致的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Strasberg-Bismuth胆管损伤分型,胆囊管残端漏或胆囊床小胆管漏(A型)3例(15.8%);副右肝管损伤导致胆漏(C型)2例(10.5%);肝外胆管侧壁损伤导致胆漏(D型)7例(36.8%);肝外胆管横断损伤导致胆管梗阻(E型)7例(36.8%)。术后发现并处理7例,其中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4例,行内镜鼻胆管引流、腹腔引流3例。术中发现并处理12例,其中腹腔镜胆管修补1例,腹腔镜胆管修补+T管引流3例,腹腔镜胆囊床小胆管夹闭处理2例,中转开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例,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1例,副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结果:19例患者失访2例,随访率89.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1例患者经过内镜鼻胆管引流、腹腔引流后胆漏消失,但拔管后出现胆管狭窄、黄疸,于术后5个月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愈。全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LC相关医源性胆管损伤应根据损伤发现时间、原因、部位及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及时诊断并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进行确定性修复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刘桂杰薄晓辉侯旭高超赵贵美李学华
- 关键词:医源性胆管损伤
- miR-141-3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与肝细胞癌恶性特征的关系
- 2019年
-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41-3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到可能靶向调控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基因的hsa-miR-141-3p,并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存在靶向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HCC细胞系、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R-141-3p与GP73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CC组织中miR-141-3p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噻唑蓝(MTT)、EdU及Transwell实验观察miR-141-3p过表达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41-3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GP73mRNA及其蛋白则相反(P<0.05);HCC组织中miR-141-3p的表达水平与GP73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miR-141-3p的低表达与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等级及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MTT结果显示,Huh-7细胞转染miR-141-3p过表达质粒后,各时点吸光度(A)值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P<0.05);EdU检测结果表明,转染miR-141-3p后,Huh-7和MHCC-97H细胞的EdU阳性细胞比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阴性对照(NC)组(P<0.05);Traswell检测结果表明,转染miR-141-3p后,MHCC-97H细胞的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P<0.05);细胞学功能回复实验结果表明,miR-141-3p+GP73组的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但高于miR-141-3p组和miR-141-3p+GP73-NC组(P<0.05)。结论HCC组织中miR-141-3p呈低表达,且GP73mRNA表达水平与其呈负相关;低表达miR-141-3p与HC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过表达miR-141-3p能够显著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逆转miR-141-3p的部分抑制作用可通过恢复表达不含3′非翻译区(UTR)的GP73基因实现。
- 李学华邢玉辉刘志恒姜小红侯旭
- 关键词:肝细胞癌高尔基体蛋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