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冠脉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心绞痛
  • 3篇型心
  • 3篇型心绞痛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稳定型心绞痛
  • 3篇绞痛
  • 3篇2型糖尿病患...
  • 3篇病患
  • 3篇不稳定型心绞...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他汀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尿酸
  • 2篇综合征

机构

  • 10篇北京市丰台区...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崔颖
  • 7篇任卫国
  • 4篇张俊威
  • 3篇牛楠
  • 2篇曲鹏
  • 2篇王虹艳
  • 2篇丁彦春
  • 2篇朱宁
  • 1篇徐丹
  • 1篇徐丹
  • 1篇陈海英
  • 1篇张海波
  • 1篇陈静

传媒

  • 2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大医生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
2014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健康对照者42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组(UAP+T2DM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P+T2DM组胆固醇(CH)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及对照组(P<0.01),UAP组C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T2DM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UAP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酸水平异常,二者合并更为显著,测定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崔颖任卫国张俊威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尿酸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的调节作用
2014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的调节作用。方法入选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ACS患者124例(ACS组)和同期住院体检人群35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ACS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10 mg/d)、大剂量组(40 mg/d),每组62例患者。入院第2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1周时,常规检测患者血脂等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流式细胞技术及荧光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均可见PPARγ蛋白表达,ACS组患者hsCRP水平(12.07±2.01 mg/L)较正常对照组(2.99±0.15 mg/L)明显增高(P<0.01),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2.35±0.23)较正常对照组(5.93±0.54)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干预1周后,小剂量组患者hsCRP水平较治疗前略有降低,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略升高,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下降幅度(-11.45±2.14)及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幅度(+3.38±0.12)均较小剂量组患者变化显著(P<0.01)结论 ACS患者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ACS患者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崔颖牛楠任卫国张俊威徐丹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阿托伐他汀单核细胞急性冠脉综合征
强化调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促炎和抗炎失衡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强化调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促炎和抗炎失衡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抗炎和稳定斑块的机制。方法检测82例ACS患者、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2例对照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0水平。将41例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d)及强化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脂、hs—CRP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hs-CRP水平[(11.10±14.30)mg/L]明显高于SAP患者[(2.47±2.72)mg/L]和对照者[(2.34±4.22)mg/L],P均〈0.05;ACS思者IL-10水平[(3.94±1.91)ng/L]明显低于SAP患者[(6.31±4.26)ng/L]和对照者[(7.76±2.82)ng/L],P均〈0.05。强化治疗组与标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强化治疗作用更强(P〈0.05)。结论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但IL-10水平明显降低,提示机体斑块不稳定与促炎和抗炎失衡有关。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明显降低hs-CRP水平,升高IL-10水平,提示其稳定斑块的作用可能与改善促炎和抗炎失衡有关。
牛楠曲鹏王虹艳徐丹崔颖丁彦春朱宁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降血脂药白细胞介素10
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1年
随着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病日渐增多。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应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和昼夜血压曲线选择治疗方案。我们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了解8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血压曲线,以此为依据调整降压药物服用时间,达到改善治疗效果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张俊威张海波崔颖陈静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服药时间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76例,对照组42例,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二者合并更为显著,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崔颖任卫国张俊威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尿酸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尿酸(UA)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2018年1—12月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56例(AMI组),年龄50~75岁,平均(65.80±11.78)岁,对照组40例,年龄45~75岁,平均(62.55±12.47)岁,检测AMI组患者入院时及PCI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患者尿酸水平(364.92±93.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20.82±70.5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9,P<0.05),AMI患者PCI治疗后尿酸水平(302.64±74.30)μmol/L较入院时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4,P<0.01)。结论尿酸与AMI的发生相关,血清尿酸指标可以作为AMI患者诊断及PCI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崔颖任卫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尿酸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与其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近4年间收住院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清空腹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46例,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64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间暴露因素的状况,两组行t检验。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C肽低于无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肽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定期检测C肽水平的变化程度在糖尿病患者罹患冠心病的风险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任卫国崔颖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C肽
阿托伐他汀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 Toll 样受体4(TLR4)的激活与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及斑块的不稳定导致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他汀类调脂药物临床获益可能与其调脂以外的作用尤其是抗炎作用有关,但抗炎作用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推测其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 TLR4炎症信号通路起作用的。方法入选者为健康志愿者(n=22)及2006-07-2007-09在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2例],入院即刻抽取外周静脉血;将其中的41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 组(20例)及阿托伐他汀40 mg 组(21例),治疗1月后抽取外周静脉血。观察指标为血脂、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 CD_(14)^+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结果 ACS 患者血 hsCRP 及外周血 CD_(14)^+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明显高于 SAP 患者(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hsCRP 与 TLR4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是两者轻度相关(r=0.261,P=0.002)。ACS 患者经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一月后血总胆固醇和 LDL-C 明显降低(P<0.05),40 mg 的作用较10 mg 作用明显(P<0.05);治疗后血 hsCRP 及外周血 CD4+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40 mg 的作用明显强于10 mg。结论 ACS 的发生与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表面 TLR4表达明显上调有关。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 ACS 患者血hsCRP 和外周血 CD_(14)^+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推测阿托伐他汀抗炎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抑制 TLR4炎症信号通路起作用的。
牛楠曲鹏徐丹崔颖丁彦春王虹艳朱宁陈海英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UAP患者185例,其中行择期介入治疗135例(PCI干预组),保守治疗50例(保守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期冠脉造影阴性者35例(对照组),检测UAP患者入院时及保守治疗或择期PCI治疗后1周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PCI干预组及保守治疗组血清HCY、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CI干预组患者的血清hsCRP、HCY水平及保守治疗组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指标可以作为UAP患者诊断及PCI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崔颖任卫国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介入同型半胱氨酸
2型糖尿病患者C肽与血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与其血糖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住院的56例2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于空腹血糖大于10 mmol/L及小于8 mmol/L时测定空腹C肽,以同期住院的2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其空腹血糖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通过对照研究比较两组间暴露因素的状况,两组间行t检验。结果糖尿病组血清C肽均低于无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两亚组间C肽与血糖的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但高血糖组的C肽与血糖的比值明显低于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明显减低,检测C肽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糖尿病患者血糖>10 mmol/L与<8 mmol/L时相比胰岛素的生成无明显增高,存在糖毒性及胰岛素抵抗,血糖趋于正常时测定C肽更能真正反映胰岛功能。
任卫国崔颖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C肽糖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