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婷

作品数:40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代谢产物
  • 9篇活性
  • 8篇人参
  • 8篇转移酶
  • 7篇皂苷
  • 7篇人参皂苷
  • 7篇二醇
  • 6篇糖苷
  • 6篇海绵
  • 5篇学成
  • 5篇乙酰转移酶
  • 5篇突变体
  • 5篇重组菌
  • 5篇专一性
  • 5篇紫杉
  • 5篇紫杉烷
  • 5篇化学成分
  • 4篇肿瘤
  • 4篇链霉菌
  • 4篇次级代谢

机构

  • 3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0篇巩婷
  • 34篇朱平
  • 22篇杨金玲
  • 16篇陈晶晶
  • 9篇陈天娇
  • 9篇胡宗风
  • 5篇陈若芸
  • 5篇李燕
  • 3篇王洪庆
  • 3篇董世豪
  • 3篇梁兰
  • 2篇李卫林
  • 2篇王东晓
  • 2篇王瑞杉
  • 2篇张婷婷
  • 1篇张金兰
  • 1篇环奕
  • 1篇杨燕
  • 1篇程克棣
  • 1篇刘屏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生物...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菌物学报
  • 2篇菌物研究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Journa...
  • 1篇药学研究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2012年中...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花崖豆藤中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6-methoxycalpogonium isoflavone A(1),durmillone(2),ichthynone(3),jamaicin(4),toxicarol isoflavone(5),barbigerone(6),染料木素(genistein,7)。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巩婷王洪庆陈若芸
关键词:化学成分异黄酮
丰肉结海绵相关放线菌LS-298活性产物
对分离自南海丰肉结海绵的相关链霉菌LS-298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以抗菌活性和化学筛选相结合为指导,采用硅胶柱、凝胶柱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LS-298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
甄心巩婷朱平
关键词:链霉菌属代谢产物抗菌抗肿瘤
丰肉结海绵相关真菌产黄青霉HLS111菌株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我国南海水域丰肉结海绵相关真菌产黄青霉菌HLS111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DAD技术与活性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HLS111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抗HIV、抗炎活性测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2个黑麦酮酸类化合物:黑麦酮酸F(1)和D(2);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环(L-色氨酸-L-苯丙氨酸)(3)、citreoindole(4)、meleagrin(5)、脑苷脂B(6);4个甾体类化合物:麦角甾醇(7)、(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烯-3β-醇(8)、globosterol(9)、β-谷甾醇(10);1个三萜类化合物: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反式阿魏酸(11);1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12)。对化合物4的氢谱、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初步的药理研究表明,黑麦酮酸类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citreoindole表现出一定的抗HIV及抗炎活性。结论海绵相关真菌产黄青霉HLS111菌株体现了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结构的多样性;黑麦酮酸类化合物为产黄青霉HLS111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
巩婷孙传英甄心邱君志杨金玲朱平
关键词:抗HIV药
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杂色曲霉F62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了1株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F62的活性代谢产物,经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真菌属于杂色曲霉。将F62菌株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在室温(约25℃)下静置培养45d,经乙酸乙酯超声萃取得到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色谱手段,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可鉴定出其结构分别为Alantrypinone(1)、洛伐他汀(2)、甲酯型莫纳克林K(3)、土曲霉酮(4)、土震素B(5)和麦角甾醇(6)。化合物1系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3的碳谱数据进行报道。初步的药理研究表明,化合物4具有体外抗炎活性。
董世豪巩婷朱平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活性
生产达玛烯二醇-II糖苷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达玛烯二醇‑II糖苷3β‑O‑Glc‑DM的方法及重组菌的构建方法,由上述方法获得的重组菌,以及上述重组菌在制备3β‑O‑Glc‑DM中的用途。
杨金玲朱平李燕胡宗风顾安頔姜逢霖巩婷黄璐璐
10-去乙酰巴卡亭III 10β-O-乙酰转移酶突变体及其在催化合成紫杉醇及其类似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10‑去乙酰巴卡亭III 10β‑O‑乙酰转移酶(DBAT)一系列突变体蛋白,这些蛋白均能专一性地将乙酰辅酶A等的酰基转移到10‑去乙酰紫杉烷的C10位羟基上,生成紫杉醇或其类似物。本发明涉及DBAT突变体的...
朱平李炳娟王豪陈天娇陈晶晶巩婷杨金玲
生产达玛烯二醇-II糖苷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达玛烯二醇‑II糖苷3β‑O‑Glc‑DM的方法及重组菌的构建方法,由上述方法获得的重组菌,以及上述重组菌在制备3β‑O‑Glc‑DM中的用途。
杨金玲朱平李燕胡宗风顾安頔姜逢霖巩婷黄璐璐
10-去乙酰巴卡亭III 10β-O-乙酰转移酶突变体及其在催化合成紫杉醇及其类似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10‑去乙酰巴卡亭III 10β‑O‑乙酰转移酶(DBAT)一系列突变体蛋白,这些蛋白均能专一性地将乙酰辅酶A等的酰基转移到10‑去乙酰紫杉烷的C10位羟基上,生成紫杉醇或其类似物。本发明涉及DBAT突变体的...
朱平李炳娟王豪陈天骄陈晶晶巩婷杨金玲
海洋真菌杂色曲霉F62丁内酯类化合物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深入研究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杂色曲霉F62的活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和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大米固体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中共得到6个丁内酯类化合物,分别为丁内酯Ⅰ(1)、丁内酯Ⅱ(2)、丁内酯Ⅲ(3)、丁内酯Ⅳ(4)、丁内酯Ⅶ(5)、Aspernolides A(6),其中化合物1在10μmol/L时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其IC50值为8.73μmol/L。
巩婷董世豪朱平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丁内酯
白花油麻藤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究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3′-methoxycoumestrol(1),芒柄花素(formononetin,2),染料木素(genisten,3),8-甲雷杜辛(8-O-methylretusin,4),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5),大黄酚(chrysophanol,6),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7),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8),羽扇豆醇(lupeol,9)。结论:除化合物2,3,8,9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得。
巩婷王东晓刘屏陈若芸
关键词:化学成分异黄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