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进松
-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与运用被引量:8
- 2015年
- 刑法解释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位阶关系,包括适用位阶和效力位阶。适用位阶遵从文理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的解释顺序。在效力位阶上,文理解释和目的解释具有决定的意义。具体在运用刑法解释方法位阶时,应当采用后果考察的方法,坚持语义容忍性、逻辑融贯性、价值合理性三个解释向度。以此位阶解释"武装掩护走私":"武装掩护走私"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适用所有的走私罪名,只是在量刑上适用《刑法》第151条第1款规定的刑罚,解释应当明确三个量刑幅度所对应的具体情节,司法实践中死刑的适用原则上仅限于保留死刑的几个走私罪名。
- 戚进松
- 关键词:刑法解释方法武装掩护走私
- 公诉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构建被引量:8
- 2013年
- 我国公诉环节继续羁押存在三大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缺少独立实质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在公诉环节分别对应诉讼职权和诉讼监督两种制度定位。公诉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体标准应当考虑社会危害性、社会危险性、逮捕必要性和羁押公正性;在程序设计上应当以公诉部门为审查主体,主动审查与被动审查相互衔接,在审查方式上强化司法审查色彩,在外部配置方面完善审查的配套机制。
- 戚进松刘丽娜
- 诉讼监督统一立法的思考
- 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严格的程序保障并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这种监督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
- 尉连东戚进松
- 文献传递
- 检察公信力初探被引量:14
- 2010年
- 检察公信力的核心是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公共信用理性认知基础上的心理认同,具有主体交互性、制度性、法律监督特性、评价主体的普遍性、易碎性等五个特征。检察公信力包括检察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能力、处理决定的说服力、检察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法律监督的约束力等五个构成要素。确立与提升检察公信力,必须坚持检察权行使的公正性、公开性、及时性、人民性和监督性。
- 鲁晓慧戚进松
- 关键词:检察公信力
- “关系密切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解读被引量:3
- 2011年
- 《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罪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提出了一个模糊术语——"关系密切人",其内涵和外延的认定,以及与其他"关系人"的区分,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问题。笔者拟从"关系密切人"的范围入手,界定不同的罪责情形,指导司法实践。更从长远着眼,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衔接,提出立法建议。
- 戚进松田美妍
- 关键词:关系密切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同受贿
- 检察机关不起诉权制约之完善被引量:3
- 2009年
- 对不起诉权力进行制约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不起诉权力制约有八种途径,但被不起诉人的申诉权被动接受性强、公诉转自诉案件的权力制约被虚置、自侦案件的不起诉缺乏权力制约。应逐步取消“公诉转自诉”,赋予被不起诉人选择审判途径的权利,改革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不起诉的制约机制,完善不起诉决定的听证制度。
- 田美妍戚进松
- 关键词:检察机关不起诉权利救济
- 取保候审制度运行现状调查被引量:16
- 2008年
- 区域性调查结果显示,适用率低、律师难以发挥作用、监管流于形式、脱保现象严重等,是取保候审适用中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来自观念、机制和制度三个层面。改革与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应当更新两种观念,建立三种机制,完善四项制度。
- 刘中发戚进松曾静音
- 关键词:取保候审实证研究职务犯罪未成年犯罪
- 两个《证据规定》有关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解和适用被引量:16
- 2010年
- 威胁、引诱、欺骗所取得的言词证据应当排除,但应与侦查策略区分,对于程序违法的言词证据,应当区别对待。排除实物证据,应根据行为的违法程度以及证据的客观性是否受影响,综合考虑。实务中"排除"与"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基本可以作等同理解。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中必须主动排除非法证据。
- 王振峰戚进松
-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 审查批捕阶段律师参与制度探析
- 2009年
- 域外律师参与羁押决定过程的实践、新《律师法》的出台等,为我国建立审查批捕阶段律师参与制度提供了参考蓝本和制度依据。在考察审查批捕律师参与现状及存在障碍的基础上,从告权、受理、核实、处理等四个方面对审查批捕律师参与制度进行了构建。海淀区检察院的司法实践表明,律师参与审查批捕程序的运行效果良好。
- 戚进松李娜
- 关键词:审查批捕律师参与
-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证据的收集和认定
- 司法机关在打击侵权犯罪时存在收集单位犯罪主体证据难、认定主观"明知"难、追诉犯罪既遂难、电子证据的取证和审查难、取证不规范致使认定犯罪难等五大难题。应当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证据的取得和运用...
- 戚进松
- 关键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犯罪证据司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