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韬韬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产儿
  • 3篇护理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病房
  • 2篇监护
  • 2篇监护病房
  • 2篇封管
  • 2篇封管液
  • 2篇NICU
  • 2篇PICC应用
  • 2篇病房
  • 1篇导管未闭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动机
  • 1篇动脉

机构

  • 10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李韬韬
  • 5篇熊月娥
  • 4篇刘珍叶
  • 4篇陈玉妹
  • 3篇吕波
  • 3篇郭庆玲
  • 1篇彭剑雄
  • 1篇熊亮
  • 1篇王芝兰
  • 1篇李贵南
  • 1篇刘美华
  • 1篇彭丹
  • 1篇庄严
  • 1篇谌灿云
  • 1篇周钝敏
  • 1篇高喜容
  • 1篇袁琴
  • 1篇范礼

传媒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授法配合动机性访谈干预对NICU早产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回授法配合动机性访谈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早产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度收治的45例早产儿家属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另将2022年度收治的45例早产儿家属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回授法配合动机性访谈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家属入院当天、出院当天的疾病不确定感变化,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的出院准备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家属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家属的出院准备度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家属给予回授法配合动机性访谈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早产儿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增强其出院准备度。
戴露李韬韬王芝兰
关键词:疾病不确定感
两种封管液在早产儿PICC应用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0.9%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液在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中的效果,选择对早产儿最佳、最安全的封管液。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行PICC置管术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肝素液组各30例,分别采用0.9%生理盐水、肝素稀释液(含肝素钠10 u/m L)脉冲式正压冲管或封管。比较两组患儿的留置时间以及静脉炎、导管堵管发生率。结果生理盐水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3.33%(1例),显著低于肝素液组的23.33%(7例)(P<0.05);两组的导管堵管发生率和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9%生理盐水冲管或封管的静脉炎发生率低,可代替肝素稀释液(含肝素10 u/m L)冲管或封管,更适宜应用于早产儿PICC中。
李韬韬熊月娥吕波郭庆玲陈玉妹
关键词:早产儿PICC封管液
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围术期的护理
李韬韬熊月娥刘珍叶
PICC置管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被引量:1
2016年
总结226例PICC置管术在NICU中的应用,探讨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处理对策,并进行总结,为更好的促进临床PICC技术的应用与维护。
郭庆玲胡小珏李韬韬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
呼吸衰竭早产儿363例转运时机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早产儿转运时机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了解Ⅱ级新生儿病房危重早产儿的转运时机。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Ⅱ级新生儿病房需呼吸支持(有创和无创)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在Ⅱ级新生儿病房呼吸支持的情况分为非规范转运组和规范转运组,对2组患儿入院时的一般资料、上机时间、氧暴露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治愈好转率、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当地住院时间+入院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的363例病例中,非规范转运组107例,规范转运组256例。非规范转运组上机时间为(19.75±19.53)d、氧暴露时间为(30.60±24.80)d、BPD 发生率为57.01%(61/107例)、治愈好转率为70.10%(75/107例)、住院时间为(43.99±28.08)d、总住院时间为(59.50±34.02)d、住院费用为(6.55±4.30)万元;规范转运组上机时间为(13.02±12.64)d、氧暴露时间为(19.50±19.24)d、BPD 发生率为18.36%(47/256例)、治愈好转率为83.20%(213/256例)、住院时间为(32.79±23.76)d、总住院时间为(34.48±23.69)d、住院费用为(4.99±4.12)万元。非规范转运组上机时间长、氧暴露时间长、BPD 发生率高、治愈好转率低与规范转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8.706、t =6.883、χ2=53.934、χ2=7.912,P 均﹤0.05);非规范转运组住院时间和费用与规范转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012、0.552,P 均﹥0.05),但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967,P ﹤0.05)。结论非规范转运组住院时间长、BPD 发生率高、治愈好转率低;2013年版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具有合理性,Ⅱ级新生儿病房应严格按照其进行区域性新生儿转运。
吕波高喜容庄严熊月娥李韬韬刘珍叶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转运
床旁交接卡在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效果
2016年
目的加强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交接中的护理质量管理,明确职责,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设计并应用床旁交接卡,分为传统的床旁交接模式(对照组)和制定床旁交接卡交接模式(观察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用床旁交接卡组,腕带的佩戴,监护仪、管道的护理,患儿皮肤情况,输液等更加符合规范要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交接卡的应用提高床旁交接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及提高了满意度。对交接中容易疏忽和遗漏的护理细节进行提示及相互监督检查。
李韬韬刘珍叶袁琴陈玉妹
关键词: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具体标识法在改善NICU医疗废物混放中的效果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具体标识法在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疗废物混放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7—12月某院NICU病房内34个垃圾桶医疗废物分类情况,7—9月为具体标识法实施前期,10—12月为实施后期,比较实施前后医疗废物混放分类情况。结果共调查NICU病房内504例医疗废物分类情况,具体标识法实施前后各252例,共发现混放现象74例。具体标识法实施前废物混放率(25.40%,64/252)高于实施后(3.97%,10/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87,P<0.001);具体标识法实施前感染性废物放入非感染性废物、非感染性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者共57例,实施后仅为8例。医疗废物混放人员分布主要以进修与实习生为主,实施前后分别占39.06%、50.00%。结论具体标识法规范化管理医疗废物,能改善NICU医疗废物分类情况,同时提高各类医务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依从性。
吕波郭庆玲李韬韬陈玉妹刘珍叶
关键词:医疗废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
综合呼吸干预联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综合呼吸干预联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患儿均进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规治疗和综合呼吸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炎症指标、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医疗费用。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二氧化碳分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综合呼吸干预联合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够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功能,降低其炎症水平,节省医疗开支,值得借鉴。
范礼李贵南熊月娥谌灿云李韬韬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责任制整体护理
非药物干预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减轻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采取时序分组法,选取114例患儿分为3组:口服葡萄糖液组(37例)、口服葡萄糖液联合安抚奶嘴组(39例)和口服葡萄糖液联合音乐组(38例)。患儿进行桡动脉采血时,采用疼痛评估工具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观察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和啼哭时间。结果联合音乐组和联合安抚奶嘴组在疼痛评分和啼哭时间上均低于口服葡萄糖液组(P<0.05);联合音乐组的疼痛评分和啼哭时间低于联合安抚奶嘴组(P<0.05);3组在穿刺中和穿刺后的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实施桡动脉采血过程中进行非药物联合干预,有助于降低患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减轻疼痛,缩短啼哭时间,且联合音乐组的效果最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彭剑雄彭丹周钝敏李韬韬陈玉妹刘美华罗翠熊亮熊月娥
关键词:疼痛新生儿葡萄糖桡动脉采血
两种封管液在早产儿PICC应用中的效果比较
李韬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