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旺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北亚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层螺旋CT在肺部磨玻璃影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在肺部磨玻璃影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螺旋CT胸部检查的31例患者资料,对肺部磨玻璃影像进行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恶性组(18例)和良性组(13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组在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及边界清楚征象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00,x2=6.183,x2=5.373,x2=8.791;P<0.05)。恶性病变以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及分叶征等表现为主,边界清楚;两组在圆或椭圆型、不规则形及多结节融合状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138,x2=6.482,x2=4.306,P<0.05)。良性病变表现为圆或椭圆型,恶性病变以不规则形和多结节融合状表现为主。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对磨玻璃影的特殊征象及形态学进行综合分析和良恶性鉴别,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宋继龙郭旺明
- 关键词:磨玻璃影结节恶性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腹主动脉瘤(A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在北京北亚医院同时行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53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AAA瘤体及其相关参数测量中的差异。结果 MSCTA各成像方法(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与DSA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MSCTA重建方法,能直接显示AAA的血管形态变异,并且能够显示血管腔内的结构及形态,了解剖结构及其分支,精确测量瘤体各参数,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 郭旺明刘继峰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5例肺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剂量组(168例)和常规剂量组(147例),均进行MSCT扫描,管电压均为120 kV,低剂量组采用管电流25 mA,常规剂量组管采用电流250 mA。以纤支镜病理诊断报告为金标准,计算两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7%、90.7%和88.7%,常规剂量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0%、91.1%和89.8%,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MSCT扫描可以满足临床上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要求。
- 刘继峰郭旺明孙海峰
-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低剂量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8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A技术对患者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进行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等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并进行分型、病灶位置和累及范围等定位。结果 82例腹主动脉瘤中,CTA检出76例,与DSA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评估Ⅰ型8例、ⅡA型7例、ⅡB型9例、ⅡC型40例、Ⅲ型12例,近肾型10例,肾下型66例,与DSA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技术对腹主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准确评估瘤体的形态、部位、大小,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指征的确定。
- 刘继峰郭旺明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腹主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的形态学诊断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的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对北京北亚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MB-MCA而自愿行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377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记录MB-MCA的发生类型及MB长度和MCA狭窄程度,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结果:377例患者最终有103例确诊为MB-MCA(110段MB-MCA)。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对浅在型与深在型MB-MCA诊断经过Kappa分析比较后,Kappa值分别为0.803和1.000,两种检查方法在MB-MCA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浅在型与深在型MB方面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t=-2.457;P<0.05)。结论:在诊断MB-MCA方面,CTA技术与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各自的优点提高MB-MCA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 郭旺明任桂香王学清
- 关键词:螺旋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 多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确诊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患者93例,对其进行导管CAG和MS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准确性,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CT和CAG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表浅型和深埋型MB-MCA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诊断MBMCA平均长度、平均深度上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1,t=3.758;P<0.05),狭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结论:MSCT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MB-MCA检查手段,其诊断结果可靠、准确,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可广泛应用于MB-MCA临床诊断中。
- 宋继龙郭旺明
-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