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群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高邮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预后
  • 2篇心室
  • 2篇主动脉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夹层
  • 1篇地层
  • 1篇调搏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病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房
  • 1篇心房调搏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尖
  • 1篇心尖部

机构

  • 10篇高邮市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0篇季群
  • 5篇李正章
  • 5篇程石
  • 4篇沈哲
  • 4篇薛敏芝
  • 2篇冯晓贺
  • 1篇程应樟
  • 1篇刘宇坦

传媒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心房调搏观察心律平治疗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8例
1998年
季群
关键词: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食管心房调搏心律平
胱抑素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关系和对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CHF患者192例,按照胱抑素C水平分为正常组(112例)及增高组(80例)。采用胶乳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心功能参数,并对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期间胱抑素C增高组与正常组再住院率为31.25%与10.57%、病死率为15.00%与3.5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HF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CHF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胱抑素C水平升高,与CHF严重程度有关。胱抑素C水平可预测CHF患者的预后。
季群李正章沈哲薛豪平程石薛敏芝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胱抑素C心功能预后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心先安与酚妥拉明治疗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心先安与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心先安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8.00%。两者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货(P〉0.05),临床治愈分别为78.00%和58.00%,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用药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对与酚妥拉明,心先安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能够收到更为良好的效果。
季群
关键词:心先安酚妥拉明
主动脉窦瘤破裂46例临床分析
2002年
主动脉窦瘤破裂(Ruptured aneurysm of sinus of valsalva,RASV)国内并非少见,其中以青壮年为多,可产生急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进行性心功能不全,若不能及时确诊及手术治疗,预后较差,及时正确的诊断甚为重要.本文总结本院及上海中山医院1986年5月~1996年8月间所收治46例RASV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季群
关键词:病因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
右心室间隔部和心尖部螺旋电极起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评价右心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部组(RVA组)和右心室间隔部组(RVS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QRS波宽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大小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RVS组与RVA组电极导线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VA组比较,术后RVS组左室有所缩小,起搏时QRS宽度明显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减少。结论:RV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的同步性,比RVA起搏更能改善患者预后。
李正章沈哲薛豪平程石季群薛敏芝冯晓贺
关键词:螺旋电极心脏起搏器右心室间隔部右心室心尖部
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量效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有重要的作用,但剂量效应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比色试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0,2,4,8,16U/mL不同浓度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同时收集培养液作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检测。结果与结论:随着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升高,以16U/mL组最高。加入2,4,8,16U/mL促红细胞生成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期比例及增殖指数均逐渐增高,增殖指数较未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增高(P<0.05);细胞培养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却逐渐下降,以16U/mL组下降最明显。说明在2~16U/mL促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力。
李正章沈哲程应樟薛豪平季群程石薛敏芝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细胞周期
不同时间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确诊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窗不同筛选<6h组、6-12h组、>12h组患者。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BNP含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远期预后情况。结果:血清BNP含量:治疗后24h、48h、72h和96h时,<6h组患者的血清BNP含量低于6-12h组和>12h组;心脏彩超指标:治疗后2周、8周时,<6h组患者的LVEDD低于6-12h组和>12h组,LVEF高于6-12h组和>12h组;远期预后:治疗后1年内,<6h组再梗死、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6-12h组与>12h组(5.74%vs 28.57%vs 31.43%,2.86%vs 20.00%vs 22.86%)。结论 :尽早进行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及远期预后。
李正章薛豪平程石季群冯晓贺刘宇坦
关键词:介入治疗脑钠肽左室功能预后
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季群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
自发性前降支夹层并左心室游离壁破裂一例
2011年
患者女,30岁,已婚,无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危险因素,无结节病或主动脉疾病的证据,无猝死家族史。因"停经36周,阑尾切除术后3d,不规则腹部阵痛21h"于2008年3月27日急诊入院。查体:T37.0℃,P96次/min,R21次/
沈哲李正章薛豪平程石季群薛敏芝
关键词:夹层地层前降支游离壁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8例临床分析
2000年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是心血管疾病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化。本文总结38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特征.内、外科治疗和预后,以期提高对AD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季群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血管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