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恒
-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及康复效果评价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研究听觉统合训练(AIT)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和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5月治疗的孤独症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I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疗效和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语言交流障碍、部分行为特征分布情况及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智商(I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不理解指令[62.8%(27/43)]、词汇量少词语混用[39.5%(17/43)]、语言障碍[48.3%(21/43)]症状轻微的患儿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7.2%(16/43)、18.6%(8/43)、25.6%(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28、4.568、4.977,P<0.05);观察组缺乏模仿性动作[39.5%(17/43)]、缺乏想象性游戏[14.0%(6/43)]症状轻微的患儿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16.3%(7/43)、2.3%(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80、3.888,P<0.05);观察组ABC量表评分[(68.3±9.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1±11.6)分],观察组IQ评分[(67.1±1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1±1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4、3.098,P<0.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流障碍和部分行为特征,减轻孤独症症状,促进患儿智力发育,近期疗效可靠。
- 张月恒韩书文王力芳
- 关键词:听觉统合训练孤独症儿童
- 犬辅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观察犬辅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采用双盲对照研究,将6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和工娱治疗,研究组还接受犬辅助治疗。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记分评定,观察其效果。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8周时,2组病人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6周时,2组病人阴性症状分开始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8周时,研究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6周时,研究组阴性症状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研究结束时,上述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研究组阴性症状分的减分率更明显。结论在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犬辅助治疗,能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改善,并能改善其精神病理症状。
- 张月恒刘永翼
-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