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杰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4篇血管
  • 3篇新生血管
  • 3篇视盘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光凝
  • 3篇病变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新生血管性
  • 2篇新生血管性青...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荧光
  • 2篇荧光素
  • 2篇造影

机构

  • 8篇唐山市眼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王杰
  • 3篇陈芳
  • 2篇岳向东
  • 2篇刘彰
  • 2篇刘长颖
  • 2篇赵春梅
  • 2篇徐斌
  • 2篇姜皓
  • 2篇杨露
  • 2篇梁丽
  • 1篇贺忠江
  • 1篇赵霞
  • 1篇房学军
  • 1篇李克宁
  • 1篇景晓彬
  • 1篇段春艳
  • 1篇刘庆华
  • 1篇谷丽英
  • 1篇董明霞
  • 1篇粱丽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对高眼压症视盘结构参数的测定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对高眼压症患者视盘结构进行测试,观察眼压大于25mmHg和小于25mmHg的高眼压症视盘结构参数的异同。方法对27例(50只眼)高眼压症患者和27名(50只眼)正常人进行HRT检查,并将高眼压症患者分为眼压≥25mmHg(23只眼)。和眼压〈25mmHg(27只眼)两组。将获得的视盘结构参数分为三组进行比较:①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②眼压≥25mmHg和〈25mmHg的高眼压症眼。③眼压25mmHg的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结果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比较视盘参数中盘沿面积、盘沿体积、最大杯深、轮廓线高度变化值、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压大于和小于25mmHg的高眼压症眼比较盘沿面积、盘沿体积、平均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压〈25mmHg的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比较各视盘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眼压〈25mmHg高眼压症的HRT视盘结构无明显变化,而眼压≥25mmHg高眼压症的HRT视盘结构参数中盘沿面积、盘沿体积、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发生了较明显改变,这四个参数可作为诊断早期青光眼的重要参考指标。
刘彰岳向东赵春梅姜皓王杰
关键词: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高眼压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联合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多波长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810nm激光睫状体光凝联合视网膜冷冻术、单纯810nm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的治疗效果。
李冬育李克宁陈芳董明霞王杰贺忠江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睫状体光凝术全视网膜光凝术小梁切除术
传统格栅样激光与577nm黄色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比较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与577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眼底检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ME患者168例174只眼随机分为MLG组82例85眼和微脉冲组86例89眼,对比分析治疗前后2组患者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macular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MT)及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结果治疗后6个月,MLG、微脉冲组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CMT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G组MS较治疗前降低,微脉冲组MS较治疗前提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LG和577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ME都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CMT。但MLG降低了患者MS,而577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可提高患者MS。
梁丽单明华徐斌王杰杨露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闭塞黄斑水肿激光疗法
HRT-Ⅱ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刘彰姜皓段春艳岳向东赵春梅赵霞房学军景晓彬王杰
任务来源:“HRT-Ⅱ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研究”课题是2008年唐山市科技攻关指导项目,课题编号08130201b。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于眼科临床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标准化静态阈值视野检查一直以来被认...
关键词:
关键词: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视盘参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结果,以期为DR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收集2018-06/2020-06唐山市眼科医院诊治的120例DR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以眼底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在DR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眼底病变特征的异同以及对DR分期评估价值。结果: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DR视网膜可视区面积、视网膜NP区面积、视网膜NV区面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区面积、黄斑区拱环结构改变较标准7视野的明显高(P<0.05),取图平均时间明显短于标准7视野检查(P<0.05)。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DR病情程度正确检出率为94.8%(165/174),明显高于标准7视野的87.4%(152/174)(P<0.05)。结论: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在DR诊断中,在检查时间和检查空间方面较标准7视野检查更具优势,且前者更利于DR患者黄斑区、视盘区病变的检出,此外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更利于DR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可为DR的早期诊治提供更多参考。
王杰刘长颖陈芳刘庆华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并植入Ex-press引流器及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Lueentis联合Ex-press引流器植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0例,先在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 0.5mg后1周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所有病例均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6.7±7.4)mmHg,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联合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后1周,全视网膜光凝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6.2±4.3),(14.5±3.3),(12.8±4.6),(15.3±4.8)mmHg,与手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3种以上,术后1周后应用降眼压药物1种,术后前房积血l例。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联合Ex-press引流器植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可以促进虹膜、房角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有效控制眼压,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宅伞有效.
杨露刘若屏王杰徐斌粱丽戴奕娟
关键词:LUCENTIS全视网膜光凝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传统视觉电生理检查在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应用
2011年
目的评价传统视觉电生理检查在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应用。方法对100例(100只眼)角膜混浊须行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患者在术前行传统视觉电生理检查,术后经临床证实眼底情况,观察其敏感性。结果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Ⅰ组为无眼底病变组74只眼,66只眼电生理检查与眼底相符;Ⅱ组为有眼底病组26只眼,24只眼电生理检查与眼底相符,100只眼中90只眼相符,其敏感性为90.00%。结论传统视觉电生理检查对角膜混浊患者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治疗及预测有指导作用。
王杰谷丽英
关键词:视觉电生理检查角膜混浊板层角膜移植术
多方位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多方位OCT血管成像(OCTA)对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9~10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临床确诊为Ⅳ期DR的46例患者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19只眼,女性28例31只眼;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6.64±10.64)岁。所有患眼均行医学验光、散瞳眼底、FFA及多方位OCTA检查。OCTA检查选择Angiography 6 mm×6 mm扫描模式。分别扫描黄斑区、视盘、视盘鼻上方、视盘上方、黄斑区上方、黄斑区颞上方、黄斑区颞侧、视盘鼻下方、视盘下方、黄斑区下方及黄斑区颞下方的视网膜区域。所有检查图像由同一名医师拍摄,由两名医师独立阅片;排除两名医师意见不一致者。以FF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OCTA对Ⅳ期DR患眼视盘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检出率。结果FFA检出视盘新生血管8只眼;OCTA检出视盘新生血管15只眼,检出率100%。FFA未检出视盘新生血管的42只眼中,OCTA检出7只眼,均位于视盘表面;其中4只眼位于视杯处,呈线状、分枝状,面积均小于1/4个视盘面积。FFA检出视网膜新生血管50只眼;OCTA检出视网膜新生血管43只眼,检出率86%。在OCTA检出的43只眼中,检出视网膜新生血管芽3只眼,于FFA中未检出。OCTA未检出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均位于视网膜中周部,超出多方位OCTA所能检查范围。结论多方位OCTA对Ⅳ期DR患眼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率为100.0%,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检出率为86.0%。
刘长颖王杰陈芳赵旭峥梁丽韩亚楠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