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骏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胚胎
  • 3篇妊娠
  • 3篇受精
  • 2篇血栓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血小板聚集率
  • 2篇妊娠率
  • 2篇胚胎移植
  • 2篇临床妊娠
  • 2篇临床妊娠率
  • 2篇聚集率
  • 2篇聚体
  • 2篇二聚体
  • 2篇反复种植失败
  • 2篇D二聚体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精子
  • 1篇单精子注射

机构

  • 9篇南通市妇幼保...

作者

  • 9篇邵骏
  • 8篇丁家怡
  • 5篇金华
  • 4篇施蔚虹
  • 4篇陈丽
  • 4篇褚蓓
  • 4篇谭小方
  • 2篇沈亚
  • 2篇徐丽
  • 1篇成晓燕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常规IVF受精失败周期中行早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估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周期中行早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周期中受精失败(包括完全失败和部分受精失败)的患者资料,按不同受精情况和是否行早补救性ICSI进行分组,探讨不同受精率情况下早补救性ICSI的有效性。结果受精失败周期选择早补救性ICSI可以明显提高正常受精率、平均可移植胚胎数、妊娠率等指标。结论早补救性ICSI是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患者的首选补救措施,对于部分受精失败的患者,选择早补救性ICSI也能使其获益。
金华丁家怡邵骏
关键词:受精失败临床妊娠率
激光薄化透明带对预期良好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预期良好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时进行激光薄化透明带是否获益。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年龄25~40岁、无反复种植失败、透明带异常等情况)的278例患者按病历编号依次编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9例患者胚胎移植前使用激光薄化透明带的方式进行辅助孵化,对照组139例患者胚胎移植前不进行激光薄化透明带,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平均年龄[(29.80±3.90)岁vs(29.88±3.60)岁]、平均获卵数[(11.68±5.00)个vs(12.05±5.94)个]、卵子成熟率(86.26%vs 86.15%)、正常受精率(68.86%vs 69.65%)、卵裂率(97.41%vs 98.11%)、优质胚胎率(39.42%vs 41.00%)、平均移植胚胎数[(1.94±0.23)个vs(1.95±0.30)个]、临床妊娠率(63.31%vs 61.15%)和胚胎种植率(44.07%vs 44.28%)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薄化透明带对于预后良好的患者,不能提高其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
金华丁家怡邵骏
关键词:临床妊娠率种植率
辅助生殖技术中冷冻配子及胚胎处置的伦理探讨
2014年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冷冻配子及胚胎,处理这些冷冻配子及胚胎已成为生殖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法律方面的争议,该文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方面所遇到的伦理学困境。
谭小方金华邵骏褚蓓施蔚虹丁家怡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冷冻配子胚胎伦理学
不同来源精子在ICSI中对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中对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0例因单纯男性因素行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受孕精子的不同来源分为射精组、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组和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组,各60例。比较三组患者受精率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射精组、TESA组和PESA组患者的正常受精率分别为64.8%(467/721)、61.7%(441/715)和76.5%(555/726),PESA组患者的正常受精率高于射精组和TESA组(P<0.05),而三组患者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以及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精子对ICSI中受精率影响不同,但对胚胎发育质量无显著影响,其中,PESA来源的精子正常受精率较高,胚胎发育良好,可作为梗阻性无精症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金华丁家怡邵骏
关键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胚胎发育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改变与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改变及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血液粘度仪对86例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性Ⅱ型糖尿病46例,糖尿病合并慢性病40例)、40例体检正常人进行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单纯性糖尿病组结果与糖尿病合并慢性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与体检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其异常结果可能是造成糖尿病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Ⅱ型糖尿病患者定期做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治疗、预后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邵骏
关键词:糖尿病血液流变学
胚胎反复种植失败不孕症患者血清AT-Ⅲ活性、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IF)不孕症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方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胚胎RIF的不孕症患者32例,纳入RIF组;随机选取经IVF-ET后成功妊娠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取卵前和胚胎移植前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收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AT-Ⅲ,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采用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分析并测算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RIF组取卵前AT-Ⅲ活性为81.1%±11.4%、D二聚体水平为(0.56±0.08)mg/L、血小板聚集率为76.7%±7.0%,胚胎移植前分别为79.9%±9.2%、(0.63±0.13)mg/L、78.8%±5.1%;对照组取卵前AT-Ⅲ活性为99.7%±8.2%、D二聚体水平为(0.21±0.06)mg/L、血小板聚集率为58.4%±6.6%,胚胎移植前分别为97.6%±7.4%、(0.29±0.07)mg/L、60.8%±6.2%;RIF组取卵前及胚胎移植前血清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胚胎RIF的不孕患者IVF-ET治疗期间血清AT-Ⅲ活性下降,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升高,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可能与胚胎RIF的发生有关。
谭小方施蔚虹邵骏陈丽褚蓓丁家怡余震波李国华
关键词:血栓形成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胚胎移植
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对反复种植失败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IF)与抗磷脂抗体(APA)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抗β2-GPⅠ抗体)的关系。方法:对96例RIF患者(研究组)和225例同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法,联合检测静脉血清中的ACA、LA、抗β2-GPⅠ抗体。结果:研究组中ACA、LA、抗β2-GPⅠ抗体的阳性百分比,单个抗体检测和多个抗体联合检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A、LA、抗β2-GPⅠ抗体与RIF有关,对RIF患者,应常规筛查APA,以期对其早期干预,进而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谭小方邵骏陈丽褚蓓徐丽丁家怡成晓燕施蔚虹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反复种植失败妊娠
不孕症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果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110例,IVF-ET后胚胎种植妊娠组65例、胚胎种植失败组45例,取卵前及胚胎移植期检测其外周血血浆的D二聚体(D-Dimer)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取卵前,胚胎种植妊娠组、胚胎种植失败组D-Dimer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0.21±0.06)g/m L和61.7%±6.8%、(0.55±0.08)g/m L和80.0%±5.2%,两组相比,P均<0.01。胚胎移植期,胚胎种植妊娠组、胚胎种植失败组D-Dimer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0.21±0.05)g/m L和61.4%±6.5%、(0.54±0.08)g/m L和78.1%±4.5%,两组相比,P均<0.01。结论胚胎种植失败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胚胎移植期有所加重。
邵骏谭小方陈丽沈亚褚蓓丁家怡施蔚虹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种植血栓前状态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不孕症
基于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促卵泡激素的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多囊卵巢是造成不孕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目的是探索多囊卵巢与相关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位点相关性。方法该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良的等位特异的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并对其进行了可靠性评估,随后对多囊卵巢患者和对照样本进行了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两个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分型鉴定。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其提出的改良的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位点分型准确度高,区分度好,与Sanger测序法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能够很好的用于单核苷酸的多态性等多态性位点的分型鉴定;该实验对152例多囊卵巢患者和152例对照样本中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两个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位点分型检测结果显示Thr307Ala和Asn680Ser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呈现了与多囊卵巢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的两个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位点可能与多囊卵巢的发病密切相关,为深入探讨该疾病和进一步研究单核苷酸的多态性分型奠定了基础。
沈亚丁家怡徐丽邵骏金华陈丽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刺激素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