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红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阜宁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性分析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表皮葡萄球菌
  • 1篇药物耐药
  • 1篇药物耐药性
  • 1篇乙肝
  • 1篇乙肝五项
  • 1篇乙肝五项指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状瘤
  • 1篇人乳头状瘤病...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机构

  • 5篇阜宁县人民医...

作者

  • 5篇余红
  • 3篇李强

传媒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732株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以及K-B法对2000~2004年临床分离的732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主要来自血液、呼吸道、伤口分泌物的732株表皮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对其引起的感染可选用万古霉素和利福平联合治疗。
余红李强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四年中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了解2000~2004年我院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以及K-B法对我院2000~2004年临床标本分离的547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主要来自血液、呼吸道及伤口分泌物中的547株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以及红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非常高(>80%)。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对其引起的感染可选用万古霉素或亚胺培南。
余红李强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抗菌药物耐药性氨基糖甙类标本分离K-B法
阜宁地区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分型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调查阜宁地区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况状、基因分型及年龄特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多重PCR技术,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阜宁县人民医院体检和在妇科筛查宫颈癌的2 292例妇女的宫颈上皮细胞进行HPV检测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 292例妇女宫颈上皮细胞HPV检出率为27.0%,其中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为24.5%,以HPV-58型最高,占15.8%,其次为HPV-16型、HPV-52型。低危型HPV的检出率为6.6%。单一型别的感染率为17.5%,多重感染率为9.5%。年龄组分布为36岁~45岁感染率最高,为35.2%,其次为46岁~55岁、26岁~35岁,感染率分别为28.9%、23.3%。结论阜宁地区女性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和基因亚型分布具有自身的流行病特点。应加强妇女的HPV筛查力度,特别是26岁~55岁的妇女,为HPV分子流行病学和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
杨华余红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
Xs-800i血液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和分类不全原因的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标本出现白细胞不分类或不全分类的原因,及复检和复片的必要性。方法应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182 692例抗凝血标本,其中有86例白细胞不分类标本经重新抽血复检仍有68例不分类,对仍不分类的进行复片分类。结果复片结果异常有32例,阳性率为47.1%(32/68);3 317例白细胞不全分类标本经复检有2 793例仍不全分类,对分类不全的进行复片分类,复片结果异常有520例,阳性率为18.6%(520/2 793)。结论对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出现不分类或分类不全的标本应进行人工复片分类。
余红李强
关键词:白细胞分类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ELISA方法测定乙肝五项指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分析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的乙肝五项指标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自2016年7月—2018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2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FQ-PCR及ELISA以检测其血清中HBV-DNA含量及乙肝五项指标。分析并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20例患者中经ELISA法检测得出的阳性患者有305例(95.32%),经FQ-PCR法测得的阳性患者有222例(69.38%),两者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两种方法测得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大三阳患者)有162例(50.63%),HBsAb、HBeAb、HBcAb阳性患者(小三阳患者) 14例(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P<0.05)。结论两种方法在各种乙肝病人诊断及治疗过程上各有优势,其中FQ-PCR法可以精准的反映HBV在患者患病不同阶段的具体变化,而ELISA法则可以提供间接的证据以提示乙肝感染,两种方法在患者乙肝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具有相关性,值得在临床上将两者的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并加以推广和应用。
阙金亚余红刘峰
关键词:FQ-PCR法ELISA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