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利
- 作品数:23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中晚期肿瘤并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炎症指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肿瘤并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炎症指标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并发感染将234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160,并发感染)和对照组(n=74,未并发感染)。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中晚期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患者的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03株,其中真菌占6.3%,革兰阳性菌占21.8%,革兰阴性菌占71.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意识障碍、炎症因子超标、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5天均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晚期肿瘤并发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感染后TNF-α、PCT及CRP水平明显升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意识障碍、炎症因子超标、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5天均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郑云张丽芳石萍霞李允利贾乐王华
- 关键词:中晚期肿瘤病原菌分布炎症指标
- 舌扁桃体肥大172例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提高临床对舌扁桃体肥大的认识及重视。方法 :对 172例患者在直达喉镜下用喉钳钳夹去除肥大的舌扁桃体组织 ,然后用离子或微波治疗机处理残余部分。标本用 4 %甲醛固定 ,常规切片 ,苏木精 伊红染色 ,显微镜观察。结果 :治愈及显效 80 .81% ,有效 15 .12 % ,无效 4 .0 7%。病理学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 ,滤泡增生型 76例 (4 4 .19% ) ,弥漫增生型 5 5例 (31.98% ) ,混合增生型 33例 (19.19% ) ,肉芽样增生型 5例 (2 .91% ) ,放线菌性脓肿 3例 (1.74 % )。伴上皮淋巴细胞浸润或破坏者 113例 ,2 2例糜烂形成 ,91例滤泡腔扩张炎性渗出或囊肿形成。此外 ,发现 5 7例放线菌等病原菌感染。结论 :舌扁桃体肥大是局部淋巴组织对病原反应性过度增生及上皮损害的结果 ,是顽固性咽部异感症的主要病变 ,应引起临床重视。钳夹去除术加离子或微波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董都选郑海明石萍霞李允利
- 关键词:舌扁桃体肥大病理学
- 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病理研究
- 董都选刘录堂石萍霞李允利孙炜巨宏亚孙璐瑛李民杨占良田三虎
- 该课题应用病理形态学方法,对52例心源性猝死心脏标本进行研究,以期阐明心脏病变的类型、特点以及引起猝死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80%的心源性猝死发生在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受情绪激动或过度运动负荷等诱因刺激突然死亡。其特点是...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心脏病理心脏病理
- Claudin-1与Claudin-5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Claudin-1与Claudin-5蛋白在肺腺癌与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105例肺鳞癌组织、96例肺腺癌组织与13例大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1蛋白与Claudin-5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Claudin-1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79.0%,83/105)明显高于肺腺癌(19.8%,19/96)与大细胞癌(30.8%,4/13)组织的表达,而在肺腺癌组织中Claudin-5蛋白的阳性表达(89.6%,86/96)却明显高于Claudin-5在肺鳞癌组织(12.4%,13/105)与大细胞癌组织(46.2%,6/13)中的阳性表达;Claudin-1与Claudin-5蛋白在肺鳞癌与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与肿瘤位置无关(P>0.05);Claudin-1与Claudin-5蛋白在肺腺癌与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55,P<0.01)。结论 Claudin-1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肺腺癌组织,相反,Claudin-5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肺鳞癌组织,Claudin-1与Claudin-5蛋白的联合检测有望作为肺腺癌与肺鳞癌鉴别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 张丽芳石萍霞李允利郑云贾乐陈英准
- 关键词:CLAUDIN-1CLAUDIN-5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阴囊巨大良性间叶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02年
- 李允利王志伟董都选石萍霞
- 关键词: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 阴囊巨大良性间叶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阐明阴囊巨大良性间叶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报导 1例阴囊巨大良性间叶瘤病例 ,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病因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1例 6 0岁男性患者 ,肿瘤大体呈结节分叶状 ,边界清楚有包膜 ,体积巨大 ,灰白淡黄色并具有软骨样光泽 ,质地较硬 ;镜下见肿瘤由分化成熟的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脉管组织、较多的透明软骨及胶原纤维组成 ,各种组织紊乱交错排列 ,并见梭形细胞脂肪瘤样结节形成。结论 阴囊巨大良性间叶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3a随访未见复发。
- 李允利董都选石萍霞巨红亚孙璐瑛
- 关键词:生殖器肿瘤间叶瘤阴囊肿瘤
- 胸壁软组织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 2003年
- 石萍霞董都选李允利巨宏亚孙璐瑛
- 关键词:胸壁肿瘤病理检查病理诊断
- 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讨论3例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的病理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染色获得正确诊断。结果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形态,其中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区占肿瘤体积<49%,细胞具有多形性,排列呈实性癌巢、管状、条索状结构;浸润性小叶癌区细胞较小而一致,呈靶环状、列兵式排列特点,二者移行混合存在。免疫组化:ER、PR和c-erbB-2(2+),CK5(-),CK8(+);导管癌区E-cadherin(+),细胞膜p120(+);小叶癌区E-cadherin(-),34βE12(+),细胞质p120(+);Ki-67阳性指数>30%。结论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异质性癌,以乳腺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和小叶癌混合存在为特征,易误诊为单纯的乳腺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或小叶癌,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乳腺非特殊性导管癌。
- 李允利韩卫军李奇董都选石萍霞郑云贾乐
- 关键词:乳腺病理诊断
- 涎腺皮脂腺淋巴腺瘤1例被引量:9
- 2002年
- 石萍霞董都选李允利巨宏亚孙璐瑛
- 关键词:病理少见肿瘤
- 肝镰状韧带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瘤(CCMM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肝镰状韧带CCMMT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CMMT是软组织良性肿瘤,好发于女性,常为无痛性肿块,以镰状韧带为好发部位,组织学以上皮样透明细胞及平滑肌样梭形细胞为主,伴同步增生丰富的毛细血管,免疫组化HMB45、SMA和S-100(+);结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WHO确立的软组织肿瘤新类型,肝镰状韧带CCMMT是这个肿瘤家族的代表性成员之一,具有显著的部位特点,组织学以透明细胞、梭形平滑肌样细胞分化为主,特异性免疫标记有助诊断。该肿瘤应与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恶性透明细胞间皮瘤等进行鉴别。
- 董都选石萍霞李允利巨宏亚孙璐瑛
- 关键词:PECOMA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