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田
-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心理变化与对策
- 2004年
- 国外报道,冠心病病人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多表现情绪障碍[1],这类负性情绪对冠心病预后可产生不利影响.急性心肌梗塞乃为冠心病中更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心理状态的正常与否同样会为该病的治疗、愈后带来影响.为此,我们对在院的8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变化给予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 李广田高淑春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变化冠心病
-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惊恐障碍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李广田李达
- 关键词:文拉法辛帕罗西汀惊恐障碍
- 焦虑、抑郁病人单纯用药与用药+心理干预治疗的比较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药物+心理干预对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门诊焦虑、抑郁病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单纯用药治疗,另一组用药+心理干预治疗。结果:两组显效天数无明显差异(t=1.62,P>0.05),治愈天数差异非常显著(t=10.45,P<0.01)。结论:用药+心理干预组治愈天数比单纯用药治愈天数减少了7.33天。
- 魏惠香李广田李和军董作华
- 关键词:焦虑抑郁
- 抑郁症残留症状调查及对策
- 目的 调查抑郁症残留症状及对策,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选择80例已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接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单药足量治疗》12周抑郁症患者,并可合并苯二氮卓类药共80例。采用HAMD评估,以健康状况...
- 李广田刘洋
- 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25,P>0.05),经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后,干预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药物组相比明显降低(t=6.51,P<0.01)。结论家庭心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疗效,改善其社会功能,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
- 李广田田志林李达
- 关键词: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生活质量
- 重性精神障碍全病程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 李广田李和军元艳平沈振明白振菊
- 将住院的精神分裂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150例,对照组150例。电话回访应用于重性精神疾病干预,纳入研究3998例,其中研究组:2136人。对照组:1989人;对照组与综合干预组均应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关键词: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分析
- 目的 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将我院女病区128例患者按入院后有无躯体疾病分为有合并症组及无合并症组,平均年龄(50.21±13.02)岁,平均病程(2...
- 李广田刘洋
- 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两组于治疗开始,半年,1年,2年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 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 R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的治疗、康复疗效、生存质量、用药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综合评定对比。结果干预组的PAN SS、SDSS、M RSS、TESS量表指标在治疗各阶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社会功能,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全面促进患者康复。
- 李和军李广田
- 关键词:精神病学精神分裂症康复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用药处方时点调查被引量:2
- 2011年
- 2009年12月8日10时对唐山市第五医院住院患者使用精神药物时点调查并与忻珏陈调查对比。
1对象和方法
对我院2009年12月8日10时四个病区在住院的各类精神病患者共计258例,其中男148例,女110例;年龄14—74岁,平均(36.4±11.5)岁,病程〈1年72例,1~5年77例,5~10年58例,≥10年51例;精神分裂199例(偏执型162例,未分化型13例,衰退型14例,青春型6例,单纯型2例,紧张型2例),心境障碍34例,其他25例。全院入组,使用一日法进行时点分析。
- 李广田李达
- 关键词:精神药物
- 四川省安县灾民地震后1个月的精神状况初步调查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了解四川汶川地震灾后1个月时安县灾民的精神健康状况。方法以四川省安县地震灾民点的1090名重灾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为调查的筛选问卷,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中有关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章节为诊断工具,以SRQ20项总分≥7分时为高危人群,<7分为低危人群,对部分高危人群进行SCID-I/P检查,并对低危人群进行SCID-I/P抽查。结果501人(45.96%)SRQ<7分,589人(54.04%)SRQ≥7分,显示灾民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且女性在多数条目上明显高于男性(P<0.05或P<0.001)。地震后1个月灾民与地震有关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31.94%,男性18.22%,女性40.70%;20岁以下发生率13.46%,21~40岁36.82%,41~60岁34.04%,61岁以上32.37%。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15.54%,急性应激障碍(ASD)发生率4.76%,抑郁症发生率9.05%。结论地震灾后所致的应激相关障碍发生率较高,部分伴有抑郁和焦虑障碍。
- 崔利军栗克清徐建国魏惠香李广田李雅忠韩彦超孙秀丽
- 关键词: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