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松华

作品数:35 被引量:8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梗死
  • 6篇帕金森
  • 6篇脑梗死
  • 6篇急性
  • 6篇磁共振
  • 5篇帕金森病
  • 4篇辅助装置
  • 4篇膀胱
  • 3篇神经源
  • 3篇神经源性膀胱
  • 3篇帕金森病患者
  • 3篇康复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干预
  • 3篇病患
  • 3篇成像
  • 2篇血性
  • 2篇训练器
  • 2篇抑郁

机构

  • 35篇南通市第二人...
  • 2篇南通大学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作者

  • 35篇马松华
  • 12篇张玲玲
  • 8篇王小乐
  • 6篇江齐群
  • 5篇马丹
  • 4篇宋新建
  • 3篇陆健美
  • 3篇姚丽娟
  • 3篇徐健
  • 2篇卢红建
  • 2篇陆海燕
  • 2篇王兴山
  • 2篇李东平
  • 2篇尤文军
  • 2篇王燕飞
  • 2篇沈晓明
  • 2篇丰亮
  • 2篇王修德
  • 2篇王超
  • 1篇沈丽华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检查辅助装置
磁共振检查辅助装置,包括运输病床和转运病床,运输病床和转运病床的下部均安装轮子;运输病床的上部两侧安装导向轨,每条导向轨的前后两端下部铰接翻转杆上端,翻转杆的下端与运输病床的床体铰接,两根翻转杆平行,两根导向轨的一端安装...
王小乐马松华徐健王燕飞王超李东平
一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导尿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和自动充气放气泵,所述导尿管的前端固定安装着气囊和尿管口,所述导尿管内由隔层分为气囊腔和导尿腔,且分别与气囊和尿管口相连接,所述气囊腔的后端为气囊腔管口,且与自动充...
卢红建马松华
文献传递
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早期效果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30天的治疗观察。观察组给予1次/天的经颅磁刺激,并服用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只接受氟西汀治疗。研究基线期、15天时、30天时指导所有受试者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for depression,HAMD)24项版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治疗15天时,联合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数减分率高于对照组(χ2=4.246,P=0.039);联合观察组治疗30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高于对照组(χ2=7.542,P=0.006),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t=2.851,P=0.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能改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
马松华沈晓明马丹王兴山宋新建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氟西汀汉密尔顿抑郁量表NIHSS评分
巴曲酶结合丁苯酞治疗更年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效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巴曲酶结合丁苯酞对更年期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疗效。方法:更年期CIS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成巴曲酶组33例、丁苯酞组32例、联合组31例,巴曲酶、丁苯酞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以巴曲酶和丁苯酞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NIHSS评分及NF-κB、TNF-α、IL-6等炎性因子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14 d、90 d的FIB含量、脑梗死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更优(P<0.05)。3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降低,其中联合组降低比巴曲酶组、丁苯酞组更显著(P<0.05)。3组治疗后的NF-κB p65、TNF-α、IL-6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降低与巴曲酶组、丁苯酞组相比更显著(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巴曲酶组和丁苯酞组(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更年期CIS患者有效。
包青滢江齐群马松华张玲玲
关键词:巴曲酶丁苯酞更年期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
一种帕金森患者专用餐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帕金森患者专用餐勺,包括勺体和勺柄,勺体后侧具有向后下方倾斜的勺体延伸部,勺柄前端中部与勺体延伸部的后端部转动连接,勺体延伸部中部转动连接有拉杆,拉杆的活动端具有锁孔,勺柄前侧上、下部分别设有与拉杆的...
马松华徐健
文献传递
双侧对称性桥臂、大脑脚梗死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双侧对称性桥臂、大脑脚梗死为极其罕见的后循环梗死。本文分析了1例合并双侧对称性桥臂和大脑脚梗死的患者,并回顾文献,通过详细的病史资料及影像检查等明确病因。
马松华马丹张玲玲江齐群
关键词:脑梗塞脑桥
尼莫地平片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分析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片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在发病后12 h内给予尼莫地平每次30mg,tid,口服;试验组在发病后> 12 h给予尼莫地平每次30 mg,tid,口服。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51例/63例)和93.65%(59例/6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NGAL分别为(44.31±10.15)和(32.03±9.77)ng·mL^(-1),CGRP分别为(50.11±9.21)和(61.03±10.56) pg·mL^(-1),BDNF分别为(2.21±0.87)和(2.98±0.94) 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急性肾损伤和消化道反应,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急性肾损伤、皮疹和消化道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片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能降低NGAL水平,提高CGRP和BCNF水平,且在发病后12 h内给予效果更好。
刘显国李胜利黄国祥马松华
关键词:尼莫地平片急性脑出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型脑钠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浓度变化,初步探讨血浆BNP与脑梗死部位、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在入院后24h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NP,并与健康体检者40例对比。所有患者均记录入院后梗死部位、面积及终点事件。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丘脑及基底节区梗死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梗死(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中等面积脑梗死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BNP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丘脑及基底节梗死;大、中等面积梗死及不良预后的患者血浆BNP明显升高。血浆BNP有望成为判断脑梗死预后指标之一。
马松华王小乐沈晓明马丹王兴山宋新建
关键词:B型脑钠肽急性脑梗死预后
MRI检查中幽闭恐惧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干预评价被引量:8
2016年
MRI作为一种无创影像学诊断方法 ,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MRI检查环境的特殊性,在检查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恐惧症状,少数患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症状,无法顺利完成检查[1-2]。本研究重点分析幽闭恐惧症患者在MRI检查中的临床表现,并探索有效的干预方法,旨在帮助患者缓解恐惧,顺利完成检查。
王小乐马松华顾峰洪建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幽闭恐惧症心理干预
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肌少症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肌少症危险因素及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肌少症分为继发组及非继发组,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肌少症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价预测模型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营养状况、骨密度、血钙浓度、脑卒中次数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营养状况、骨密度、高脂血症及脑卒中次数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L检验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95%CI为0.785~0.893。结论年龄、BMI、营养状况、骨密度、高脂血症及脑卒中次数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肌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琳琳达雪萍马松华
关键词:脑卒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