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珉
- 作品数:25 被引量:58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围产期TORCH感染综合征
- 1990年
- 感染是造成胎儿和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因可以是细菌、病毒、霉菌及原虫等,感染可发生于宫内、产时或生后。宫内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或早产,早期感染可致先天畸形、宫内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晚期感染可在生后急性发病.根据Overall等统计,活产儿中合并病毒感染者约6~8%,细菌感染者约1~2%。国内北京协和医院统计4156例活产儿,感染发生率为39.5‰。
- 黄德珉
- 关键词:TORCH感染感染综合征宫内发育迟缓胎儿期活产儿
-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观察早产鼠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预防贫血的同时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早产鼠随机分为四组 :早产鼠低、高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组分别应用rHuEPO 2 5 0IU/(kg·次 )和 5 0 0IU/(kg·次 ) ,隔日 1次 ,连续 9次 ;早产鼠、足月鼠对照组应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用药前后各组血红蛋白 (Hb)、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细胞因子TNF α的变化。结果 早产鼠出生时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细胞因子TNF α水平低于足月鼠。早产鼠生后Hb、红细胞免疫功能均逐渐下降 ,但应用rHuEPO的早产鼠下降幅度小 ,以高EPO组为著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对照组早产鼠的C3b R %为 ( 11 0 0± 0 95 ) % ,高EPO组为 ( 17 75± 1 0 4) %。早产鼠生后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TNF α均逐渐上升 ,但应用rHuEPO的早产鼠上升幅度大 ,以高EPO组为著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均 <0 0 1)。对照组早产鼠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光密度 (A)值为 0 15 9± 0 0 14,高EPO组为0 3 5 4± 0 0 5 0。对照组早产鼠TNF α为 ( 0 2 70± 0 0 14)ng/ml,高EPO组为 ( 0 415± 0 0 10 )ng/ml。且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TNF α与红细胞免疫功?
- 涂绘玲叶鸿瑁王军黄德珉
- 关键词:重组红细胞生成素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转化肿瘤坏死因子
- 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经验被引量:3
- 1992年
- 一、概述自1944年Halbrecht首先报道新生儿溶血病(简称ABOHDN)以来,该病逐渐成为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一个主要原因,约占17.5%和22%。上海1978年报道,在712例ABOHDN中新生儿死亡1.4%,重度黄疸27.2%,重度贫血4.8%,核黄疸5.9%,且约50%发生于第1胎。严重影响着优生优育。二、发病机理多见于母血型为O,子为A或B型者。理论上母血型为A或B型,若与婴儿血型不合(婴儿为B、AB或A、AB)
- 潘天力黄德珉
- 关键词:核黄疸重度黄疸脐血胆红素胆红素浓度胆红素值致敏红细胞
- 多种因素促使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观察30例经脐血血清学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后胆红素动态变化。22例出现高胆,8例黄疸呈生理性经过。高胆出现于生后24、48、72小时各为8例、11例、3例。作者认为,生后24小时发生高胆由多种因素所致,与脐血胆红素值、于血症、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关系较大。生后24、48小时的胆红素值达到102.6μmol/L、153.9μmol/L可做为早期预防性光疗标准,能减少或避免重度黄疸的发生。
- 潘天力黄德珉
-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
- Ⅲ型B族链球菌结合疫苗对新生小鼠致死性感染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研究B族链球菌 (GBS)荚膜多糖 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主动免疫孕鼠产生型特异性IgG抗体对新生小鼠致死性GBS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Ⅲ型GBS荚膜多糖 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免疫孕鼠 ,用ELISA法测定母鼠型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情况及新生鼠体内抗体水平 ,然后以同型GBS诱导新生鼠致死性感染 ,观察其死亡率。孕鼠注射生理盐水 ,新生鼠以致死剂量GBS攻击组作为感染对照组 ,孕鼠及新生鼠不给任何处理组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接受免疫的孕鼠在临产前型特异性抗体水平大幅度升高 ,几何均数由 0 0 39mg/L升至 0 72 8mg/L (P <0 0 0 1) ,其所产新生鼠体内抗体含量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 ,二者的几何均数分别为 0 5 38mg/L、0 0 43mg/L (P <0 0 0 1) ;GBS致死性感染后死亡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 ,分别为 37%、97%(P <0 0 0 1)。正常对照组中新生鼠存活率为 10 0 %。结论 GBS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疫苗主动免疫孕鼠能诱导型特异性抗体大量产生 ,新生小鼠从母体获得的特异性抗体能保护其免受同型GBS致死性感染 ,体液免疫在新生小鼠的抗GBS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 李莉叶鸿瑁沈叙庄杨永弘申阿东Teresa Lagargard黄德珉
- 关键词:新生小鼠无乳链球菌结合疫苗GBS感染
- 如何降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被引量:171
- 1996年
- 如何降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黄德珉黄疸是新生儿,尤其是生后1周内即早期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早期新生儿可出现生理性黄疸,如同时伴有任何高危因素,黄疸程度常可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称为高胆红素血症(简...
- 黄德珉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
- 宫内感染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2
- 1994年
- 宫内感染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黄德珉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100083)感染是造成胎儿和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原可以是细菌、病毒及原虫等。感染可发生于宫内、产时或生后。过去新生儿感染是以生后细菌性感染为主,近年来由于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
- 黄德珉
- 关键词:宫内感染胎儿新生儿疾病
- 围产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1998年
- 1981年首先发现美国同性恋男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1983年发现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数逐年增加,病死率高。
- 童笑梅黄德珉
- 关键词:围产期感染小儿艾滋病新生儿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 1992年
-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病患者常居住院病人的首位。可发生于宫内、产时和生后。诊断要点一、详细了解感染史1.宫内感染:常有胎膜早破史。
- 黄德珉
- 关键词:肺炎新生儿
- 218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药物治疗探讨被引量:4
- 1990年
- 为了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药物治疗中是否需要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本文对218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进行了研究。病人随机分A、B 两组,A 组110例不加激素,B 组108例加激素。通过观察,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且新生儿使用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故提议对新生儿高胆不必常规使用激素。
- 王丽娟黄德珉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