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君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砂体
  • 4篇川西坳陷
  • 3篇三角洲
  • 3篇盆地
  • 3篇蓬莱镇组
  • 3篇湖盆
  • 2篇上侏罗统
  • 2篇滩坝
  • 2篇浅水
  • 2篇珠江口盆地
  • 2篇侏罗统
  • 2篇文昌组
  • 2篇陆相
  • 2篇陆相湖盆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储层
  • 1篇断陷
  • 1篇断陷湖盆
  • 1篇须家河组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化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0篇纪友亮
  • 10篇刘君龙
  • 3篇杨克明
  • 2篇王天云
  • 2篇刘大卫
  • 1篇王茹
  • 1篇陈贤良
  • 1篇钟大康
  • 1篇尹伟
  • 1篇孙冬胜
  • 1篇黄富祥
  • 1篇朱宏权
  • 1篇杨永
  • 1篇赵春妮
  • 1篇张鹏程
  • 1篇王茹

传媒

  • 3篇古地理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洪水—漫湖沉积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岩芯、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录井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在遂宁组沉积时期处于稳定坳陷阶段,沉积作用明显受周期性洪水注入影响,形成"洪水—漫湖"沉积体系。"洪水—漫湖"沉积主要发育冲积扇、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4个沉积相和若干个沉积微相,其沉积具有以下特征:1频繁的湖平面升降,形成砂泥互层的地层叠加样式;2缺乏大面积分布的半深湖—深湖沉积;3河流相为主要的沉积类型;4湖盆具有多物源、多期漫湖、满盆含砂的沉积特点。"洪水—漫湖"是川西坳陷遂宁组一种沉积充填新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陈贤良纪友亮杨克明刘君龙黄富祥赵春妮杨永李龙迪
关键词:川西坳陷
川西蓬莱镇组湖盆三角洲的破坏、重建及其砂体分布模式
关于湖盆三角洲的研究前人已经做过大量工作,划分方案也很多,并分别建立了这些不同类型湖盆三角洲的发育模式。如河控浅水三角洲主要发育分流河道,而河口坝和席状砂相对不发育,河道的分布呈树枝状或鸟足状。而浪控三角洲河道相对不发育...
刘君龙纪友亮杨克明
关键词:蓬莱镇组川西坳陷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浅水漫湖沉积特征与砂体叠置模式被引量:14
2015年
川西坳陷在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期,地形平缓、气候干旱,湖平面频繁变化,发育了一套以浅水三角洲—漫湖为主的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和钻井资料的综合利用,阐明了发育在湖平面频繁变化背景下的浅水漫湖沉积特征,总结了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和平面分布规律,建立了浅水漫湖沉积体系砂体叠置模式。(1)分流河道和滩坝是研究区内浅水漫湖沉积体系的主要微相类型;(2)分流河道垂直于湖岸线分布,滩坝平行于湖岸线分布,在高频层序发育过程中,由于湖浪淘洗、河流进积等因素的改造,浅水漫湖沉积砂体经历了沉积—破坏—再沉积的过程,在平面上表现为分流河道切割多期平行于湖岸线的滩坝砂;(3)多种成因砂体叠置模式可以分为4种,分别为同期同相自旋回叠置模式、同期异相自旋回叠置模式、不同期同相异旋回叠置模式和不同期不同相异旋回叠置模式。
刘君龙杨克明纪友亮朱宏权黄富祥贾浪波
关键词:蓬莱镇组侏罗系川西坳陷
陆相湖盆复合沉积砂体叠置模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陆相湖盆与海洋环境不同,具有水体浅、能量弱、湖进湖退频繁等特点。本文综合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等关键技术,通过中国东部及中西部典型陆相湖盆的勘探实践、野外露头解剖和现代沉积考察,总结了陆相湖盆复合砂体的分布模式...
纪友亮刘君龙王天云刘大卫程同冉
关键词: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
文献传递
珠江口盆地L凹陷裂陷期始新统文昌组沉积充填模式被引量:7
2017年
珠江口盆地L凹陷始新统文昌组处于勘探初期,钻井资料较少且分布不均,基于多井多资料的常规沉积相研究方法受到限制,对于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没有系统研究,本次研究充分利用地震、测井以及岩心资料,在全区开展地震相研究工作,井震结合对沉积相展布进行研究,建立裂陷期文昌组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L凹陷裂陷期文昌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8个体系域;根据三级层序体系域内部地震反射外部形态和内部反射特征差异,识别出充填、席状、楔形、块状、丘形5种地震相类型;通过分析岩心相、测井相以及各种地震相特征,井震结合将地震相转为沉积相,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相等沉积相;初始裂陷期为小盆小湖模式,凹陷分割性较强,主要为近源扇三角洲粗碎屑沉积,强烈裂陷早期为大盆浅湖模式,洼陷连通,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强烈裂陷中晚期为大盆深湖模式,主要对应半深湖泥岩沉积,弱裂陷期主要为大盆浅湖模式,主要对应大规模长轴辫状河三角洲充填沉积体系。
贾浪波纪友亮钟大康严锐涛刘君龙米立军易震余加松张鹏程
关键词:断陷湖盆文昌组沉积相珠江口盆地
川西地区晚侏罗世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0
2018年
以川西地区晚侏罗世前陆盆地发育的浅水三角洲为例,充分利用地震数据和测井、录井等资料,阐明了前陆盆地发育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晚侏罗世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长轴、短轴方向物源共存的特点,并且在不同沉积阶段,长轴、短轴方向物源体系供给能力具有差异;浅水三角洲主要受自旋回作用和异旋回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幕式构造抬升对浅水三角洲的控制作用是前陆盆地区别于拗陷盆地和断陷盆地的主要特征。此研究完善了浅水三角洲理论在陆相湖盆中的应用,对其他前陆盆地发育的浅水三角洲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刘君龙刘君龙孙冬胜纪友亮尹伟王天云
关键词:晚侏罗世浅水三角洲
川西蓬莱镇组湖盆三角洲的破坏、重建及其砂体分布模式
关于湖盆三角洲的研究前人已经做过大量工作,划分方案也很多,并分别建立了这些不同类型湖盆三角洲的发育模式。如河控浅水三角洲主要发育分流河道,而河口坝和席状砂相对不发育,河道的分布呈树枝状或鸟足状。而浪控三角洲河道相对不发育...
刘君龙纪友亮杨克明
关键词:蓬莱镇组川西坳陷
文献传递
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分布模式及编图方法被引量:14
2016年
陆相湖盆与海洋环境不同,具有水体浅、能量弱、湖进湖退频繁等特点。综合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等关键技术,通过中国东部及中西部典型陆相湖盆的勘探实践、野外露头解剖和现代沉积考察,总结了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的分布模式,并提出了复合砂体地质编图法。研究结果表明:(1)陆相湖盆的"湖—陆过渡沉积体系"不仅发育分流河道,还发育河口坝和沿岸砂坝,这些不同时期的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沿岸砂坝交织叠加在一起,在古代地层和现代沉积中得以保存;(2)地形平坦处,水体浅、波浪作用不强、河流作用为主,形成河道砂体;湖岸较陡处,波浪作用强,分流河道砂体被波浪改造,形成沿湖岸分布的滩坝砂体;(3)在高频湖平面变化背景下,岸线的迁移导致沉积坡折的迁移,形成了多期垂直于岸线分布的树枝状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多期平行于岸线呈带状分布的沿岸滩坝砂体相互交织的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的特殊结构;(4)复合砂体地质编图法基于传统单因素法,以复合砂体分布模式为指导,主要针对发育在水体较浅、地形平坦开阔背景下的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砂体。
纪友亮刘君龙王天云刘大卫程同冉
关键词: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编图方法
L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运用储层地质学、沉积学理论和方法,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在研究古近系文昌组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基础上,探讨了低孔、低渗储层条件下优质储层的发育条件。研究表明: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本条件,其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强度,成岩作用早期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优质储层主要受控于有机酸溶蚀、早期方解石胶结和构造活动,构造抬升使孔隙得以保存,断层是疏导油气和有机酸的主要通道,寻找有断裂疏导油气和有机酸运移方向及优势相带是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和突破点。该研究成果对指导研究区下一步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南海各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地质依据。
余加松纪友亮刘君龙贾浪波王茹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珠江口盆地文昌组
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被引量:25
2015年
川西坳陷在须家河组沉积期为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受幕式造山运动的控制,其构造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的特征,即强烈造山期体系域和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也会分配层序内部的沉积物充填。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内构造层序类型及主控因素,阐明不同构造层序内部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前陆盆地期(须二段—须五段)可以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为强烈造山期体系域,须三段和须五段为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是控制研究区构造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强烈造山期体系域以粗粒沉积为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构造宁静期体系域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刘君龙纪友亮杨克明宋虹玉刘大卫王天云郑占义
关键词:构造层序须家河组川西前陆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