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压氧综合治疗手足部全厚皮肤移植3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手足部位是人体负重、劳动的重要器官,常因烧伤、意外事故、手术等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且发生率高,由于其功能重要,对修复要求高。全厚皮片移植术是一种最常用的修复方法,相比于韧厚或中厚皮片修复,耐磨且不易增生瘢痕,相比于皮瓣移植修复,难度小,无臃肿影响外观情况。
- 周延华王东
- 关键词:手足部位高压氧综合治疗皮瓣移植修复皮片移植术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脑膜脑炎患者的救治分析
- 2015年
- 临床药师下临床,参加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已成为我院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笔者作为1名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急性脑膜脑炎患者救治,现对该病例进行总结,为临床药师参与脑膜脑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 张丽华王东王慧玲郑艳华周延华
- 关键词:临床药师脑膜脑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分析甘油果糖
- 高压氧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并传代.取第4代脂肪干细胞植入96孔板(2×105个/孔),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对照组利用成骨分化培养基在37℃5% 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高压氧组与对照组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给予高压氧干预(每24h,将细胞置于高压氧舱内,给予通纯氧10 L/min,15 min洗舱,然后将氧流量调至2~3 L/min开始升压,升压时间为20 ~ 25 min,升至压力为0.25 MPa(2.5 ATA),持续60 min,然后匀速减压,时间为20 ~ 25 min).在第7、14、21天,使用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第14、21天,使用骨钙素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骨钙素浓度;第21天,茜素红染色钙化结节.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培养的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90、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培养7、14、21 d,与对照组比较,高压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升高[高压氧组:(29.33±3.31)、(48.47±7.62)、(46.69±5.75) U/μl,对照组:(36.50±4.56)、(61.31±6.37)、(65.99±4.56) U/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养14、21 d,与对照组比较,高压氧组骨钙素浓度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培养21 d,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高压氧组较对照组诱导钙化结节数量多,矿化面积大.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增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 周延华郑海锋曾庆鑫付劭静王少斌
- 关键词:高压氧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分化
-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 2017年
- 人脂肪干细胞是从脂肪组织悬液培养出来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能力,在被培养出来有十几年的时间,这种细胞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都有了重大的进展。在2004年第二届国际脂肪应用技术年度会议上,这种细胞被统一命名为脂肪干细胞。体外研究也从开始的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发展到了移植后的免疫调节和旁分泌作用。人脂肪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是同时进行的,目前的很多临床安全试验未发现有重大风险和不良反应。本文概述了人脂肪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 周延华王东王世霞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治疗
- 升麻素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研究升麻素苷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I/R(MCAO)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尼莫地平(20 mg·kg-1)组和模型+升麻素苷[低剂量(7.5 mg·kg-1)组、中剂量(15 mg·kg-1)组、高剂量(30 mg·kg-1)组,各组均n=10]。通过Y迷宫和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神经元形态。TUNEL染色检测大鼠神经元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情况。结果模型组跳台实验犯错次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假手术组,新异臂进入次数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升麻素苷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跳台实验犯错次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少于模型组,新异臂进入次数多于模型组(均P<0.05)。药物干预后大鼠脑I/R症状有所改善,模型组神经元凋亡多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升麻素苷不同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神经元凋亡减少(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炎症因子SOD、GSH-Px和GSH水平降低,MDA含量升高(均P<0.05);升麻素苷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SOD、GSH-Px、GSH水平升高,MDA含量下降(均P<0.05)。模型组TNF-α、IL-6和IL-1β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升麻素苷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TNF-α、IL-6、IL-1β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p-PI3K/PI3K和p-Akt/Akt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升麻素苷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PI3K/PI3K、p-Akt/Akt高于模型组。结论升麻素苷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抗炎作用及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I/R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 付劭静周延华卑红喆杨月明
- 关键词:升麻素苷脑损伤
- 多发性硬化39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的MS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病前多有诱因(61.5%),首发症状多样,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为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视力障碍及尿便障碍。病变部位多累及大脑半球、视神经、脊髓及脑干等处。MRI、脑脊液及诱发电位可见相应改变。结论 MS临床表现复杂,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脑脊液及诱发电位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有利于改善预后。
- 李莉周延华
- 逍遥散对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治疗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卒中模型,7 d后再采用社会隔离+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造模同时,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给予4.5、9、18 g·kg^(-1)·d^(-1)(生药)逍遥散煎剂灌胃,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周。给药结束后,Zea-Longa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脑组织五羟色胺(5-HT)及其代谢物五羟吲哚丁酸(5-HIAA)的含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m 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谷氨酸转运体1(GLT-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Caspase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及其剪切体)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2)模型组脑组织发生明显病理损伤,无尼氏小体,而逍遥散中、高剂量组脑组织形态结构及尼氏小体较模型组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NOS、TNF-α、IL-10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NOS、TNF-α含量降低及IL-10含量升高(P<0.05)。(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5-HT、5-HIAA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5-HT、5-HIAA含量升高(P<0.05)。(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GLT-1、BDNF表达水平降低(P<0.05),Caspase-9剪切
- 付劭静周延华卑红喆姜连堃杨月明
- 关键词:逍遥散卒中抑郁凋亡氧化应激
- 高压氧联合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2012年3月~2016年7月,笔者单位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联合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周延华王东
- 关键词:足底内侧负重区胫后动脉逆行皮瓣电烧伤空气加压舱
- 间充质干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 2024年
-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该神经支配区域可能会出现的如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等功能障碍。如果症状严重,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对周围神经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神经修复与再生一直是生物医学、组织工程学、基因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同样是难点。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能力,从这一方面来说,细胞疗法是目前神经愈合最尖端的技术之一。本文从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几种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吴唯周延华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周围神经损伤轴突再生
-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血清缓激肽、s100β蛋白和Aβ1-42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血清缓激肽(BK)、s100β蛋白、A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AD患者60例(AD组)、非AD痴呆患者48例(非A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BK、s100β、Aβ1-42表达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分析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水平与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AD合并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价值,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AD组血清BK、s100β、Aβ1-4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AD组、对照组,AD组NIHSS评分高于非AD组、对照组,而MMSE评分低于非AD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D组、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率高于非AD组、对照组(P<0.05);随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增加(P<0.05);ROC曲线发现,血清BK、s100β、Aβ1-42联合诊断AD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1,0.82、0.84,0.82、0.83,0.865、0.89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水平与NIHSS评分两两呈正相关(P<0.05),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呈高表达,且三者在预测AD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有较好价值。
- 付劭静杨月明周延华卑红喆
- 关键词:缓激肽S100Β蛋白AΒ1-42阿尔茨海默症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