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昌静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百色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州市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疗效
  • 6篇肝炎
  • 5篇病毒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3篇疗效分析
  • 3篇临床疗效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免疫缺陷
  • 3篇恩替卡韦
  • 3篇阿德福韦
  • 3篇阿德福韦酯
  • 2篇毒性肝炎
  • 2篇穴位
  • 2篇穴位贴敷
  • 2篇穴位贴敷治疗
  • 2篇乙肝
  • 2篇贴敷

机构

  • 9篇百色市人民医...
  • 4篇广西百色市人...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罗湖区...

作者

  • 13篇周昌静
  • 5篇卢平宣
  • 3篇崇雨田
  • 3篇阮克琛
  • 3篇李向永
  • 2篇尤旭
  • 2篇梁津
  • 2篇凌桂梅
  • 2篇李霞
  • 1篇梁成员
  • 1篇李皇
  • 1篇黄永志
  • 1篇黎海舰
  • 1篇刘素娟
  • 1篇韦艳燕
  • 1篇吴乔仙
  • 1篇刘素娟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诺福韦酯初始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疗效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高病毒载量患者)服用替诺福韦酯(TDF)长达5年的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4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TDF初始治疗(服用TDF≥3个月)的疗效及安全性,其中HBeAg阳性106例(73.6%),HBeAg阴性38例(26.4%),102名患者基线HBV DNA(U/mL)的对数≥6。主要终点指标是获得病毒学应答率(VR);次要终点为ALT正常率(ALT水平低于正常上限)、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和安全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20(12~264)周,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27~41)岁。随访至24、48、96、144、192和240周时,VR率呈递增的趋势,分别为71%、91.3%、98.1%、100%、100%和100%,而且100%的患者在240周获得VR。102名基线HBV DNA(U/mL)的对数≥6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出现了VR。ALT复常率分别为72.1%、78.6%、91.2%、95%、96%和100%。第240周HBeAg率达35.8%。在第120周,1名患者发生HBsAg转阴,但没有获得HBsAg/HBsAb血清学转换。随访至24周时,有35名患者可检测到HBV DNA,即出现部分病毒学应答。这35名患者中有30名(85.7%)继续TDF单药治疗至144周时获得了VR。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无论基线水平是否为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长期TDF初始单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24周时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继续TDF单药治疗,没有必要进行优化治疗。
周昌静罗杰崇雨田李向永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长期疗效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失败的慢乙肝优化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且对序贯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既往存在拉米夫定耐药且对序贯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慢乙肝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优化治疗(A组,n=25)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优化治疗(B组,n=27)12、24、48周的生化学应答率、病毒学应答率及病毒学突破率。结果两组治疗48周时疗效比较显示,B组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为54.5%(6/11),与A组41.6%(5/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HBV DNA水平为(0.4±1.3)log10IU/ml,与A组(3.5±1.0)log10I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VˉDNA不可测率为63.0%(17/27),与A组32.0%(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HBe 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为4.2%(1/24),与A组4.2%(1/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病毒学突破率为0,与A组36.0%(9/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服药期间耐受性、依从性良好,3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且对序贯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发生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案。
周昌静李向永尤旭崇雨田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恩替卡韦
经方“柴胡桂枝汤”穴位贴敷治疗艾滋病发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分析经方“柴胡桂枝汤”穴位贴敷治疗艾滋病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百色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80例艾滋病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同时口服布洛芬片,研究组予一般治疗同时使用柴胡桂枝汤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出汗及退热起效时间、体温变化、退热、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6 h时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48、72 h研究组体温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开始出汗时间、退热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8 h退热率为33.33%、>48 h退热率为66.66%,对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16.67%,研究组不良反应为3.33%,低于对照组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8、6.859,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发热患者可采取“柴胡桂枝汤”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温,并快速出汗降温,复发率较低,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凌桂梅黄淑妙宋效成唐柳英李霞周昌静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穴位贴敷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病房、门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每天1次,连续48周。观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患者在治疗第四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低,HBV-DNA及HBeAg血清学没有明显变化。而在24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53.85%、HBV-DNA阴转率23.07%,HBeAg血清转换率9.23%。当治疗至48周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酸酶复常率96.92%,HBV-DNA的阴转率58.46%,HBeAg阴转率43.07%,HBeAg血清转换率41.53%。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起效较慢,但明显改善肝脏炎症,对HBV有明显抑制作用,HBeAg血清转换率高。
周昌静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HBV-DNA血清转换
经方“柴胡桂枝汤”穴位贴敷治疗艾滋病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凌桂梅李霞宋效成唐柳英韦艳燕黄淑妙彭子圆周昌静许花敏阮华玲
一、项目来源与背景:1.项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课题(编号:GZZC2019151)。2.项目背景:发热已经成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尚无完全有效治疗的方法和药物。对...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柴胡桂枝汤穴位贴敷治疗
恩替卡韦分散片对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分散片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相关影响。方法对住院48例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组与46未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的其它治疗方法的对照组进...
黄卫娥周昌静余小舒卢平宣
文献传递
百色市92例HIV感染者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TP)感染的情况。方法从HIV/HBV、HIV/HCV、HIV/TP及HIV/HBV/HCV合并感染率、CD4+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分布与HIV-RNA载量的关系等方面对92例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2例HIV感染者中,单纯HIV感染率为44.57%,HIV/HBV为14.13%,HIV/HCV为32.61%,HIV/TP为3.26%,HIV/HBV/HCV为5.43%;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单纯HIV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100/mm338例,其HIV病毒载量≥104cp/ml,100~400/mm320例,其HIV病毒载量为103~106cp/ml;〉400/mm334例,其HIV病毒载量〈104 cp/ml者占61.76%。结论 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可能加速CD4+T细胞的破坏及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血浆HIV病毒载量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
阮克琛周昌静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
45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百色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病原学确诊为AIDS合并PSM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消瘦、皮疹、咳嗽、气促、腹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多重感染现象常见,肺部感染32例(71.11%);其余为口腔念珠菌病9例(20.00%),霉菌性食管炎1例(2.22%),慢性乙肝5例(11.11%),败血症1例(2.22%)。肝硬化1例(2.22%),消化道出血2例(4.44%)。结论 PSM可累及多个器官,临床症状表现各异。对CD4+细胞在50个/mL以下,发热、消瘦、皮疹、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AIDS患者,建议考虑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采取不同标本培养鉴定,以早确诊、早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周昌静黄卫娥余小舒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病
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优化治疗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包括发生疗效欠佳及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对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对照组继续予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天)治疗;优化组在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d)的同时,联合使用恩替卡韦(0.5 mg/d)优化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和48周分别进行生物化学、病毒学、血清学检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时间点的生物化学应答率(BR)、完全病毒学应答率(CVR)、病毒学突破率(VBR)和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优化组患者治疗48周后BR、CVR、VBR分别为75.0%(12/16)、81.8% (27/33)、3.0%(1/33),对照组分别为26.3% (5/19)、32.4% (12/37)和21.6% (8/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9%(1/17)和13.3% (2/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良好,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结论 对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治疗方案.
周昌静李向永尤旭崇雨田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百色地区人免疫缺陷病毒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状况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百色地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肝(HBV)、丙肝(HCV)、梅毒(TP)的感染状况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HIV抗体阳性患者1 800例,根据合并感染情况分为A组、B组、C组、T组、BC组、BT组、CT组、F组。检测患者TP、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CD4、CD8指标。结果:合并感染大小顺序为A组>T组>B组>C组>BT组>BC组>CT组>F组,各组CD4低于200/μL比例分别为68.73%、62.79%、72.93%、75.00%、77.78%、71.79%、77.78%、50.00%,A组CD4、CD8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以单独感染为主,HIV感染者CD4水平较低,合并感染可能对CD4、CD8无影响。
黄卫娥卢平宣周昌静
关键词:HIV感染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