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琦
-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口腔手术刀
- 本申请公开一种口腔手术刀,包括刀体、刀片,所述的刀体包括拨轮、刀托,刀托的L形一边前部前部固定刀片,刀托的L形另一边与连杆铰接,刀托的L形转角处转动安装在外壳上,连杆与滑动套铰接,滑动套与外壳沿着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滑动套...
- 王国庆王献利王献刚郭琦郝志红王潇轶赵西博刘会娟李芳
- 微形种植钉支抗在成人错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钉支抗在成人错畸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成人错畸形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非种植强支抗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钉支抗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钉支抗治疗成人错畸形具有操作简单、正畸治疗水平高,安全可靠。
- 郭琦
- 关键词:疗效
- 一种口腔科用可调刀片角度的手术刀
- 本申请公开一种口腔科用可调刀片角度的手术刀,包括刀体、刀片,所述的刀体包括外壳、丝杆,外壳呈中空的圆形结构,丝杆后端固定调整轮,丝杆与外壳内孔中的螺纹旋合,丝杆前端转动连接移动柱的后端,移动柱在外壳内孔中沿着前后方向滑动...
- 王国庆王献利袁清敏周琳李芳郭琦郝志红赵西博冯艳川宋春艳石磊
-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55例牙列缺损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9-01间在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牙列缺损患者(110颗患齿)。依据不同修复方法分为2组,各55例(55颗患齿)。对照组予以传统义齿修复,观察组予以口腔种植牙修复。比较2组患者6个月后的各项功能评分及美观满意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功能、固位功能及美观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种植牙修复,能有效改善其咀嚼、言语等功能,且美观满意度较高。
- 郭琦
- 关键词: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美学效果
- 一种口腔植骨用膜钉的安装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口腔植骨用膜钉的安装装置,包括上壳体、弹射杆,所述的弹射杆与上壳体滑动连接,弹射杆上部与上壳体上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弹射杆上设置有圆锥环,所述的上壳体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设置有两个向左伸出的支撑梁,弹...
- 王献利王国庆郝志红张静李芳赵西博王献刚郭琦李亚军杨杨刘焕磊樊亚慧
- 一种引导骨再生技术中使用的帐篷钉及拧紧工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引导骨再生技术中使用的帐篷钉及拧紧工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帐篷部、螺纹部,帐篷部呈中间向上凸起而底部为平面的形状,帐篷部为若干个帐篷瓣,帐篷瓣从中心向外侧边缘变薄,帐篷部上设置有若干个圆柱孔,帐...
- 王国庆王献利王潇轶郭琦李芳赵西博王献刚刘会娟石磊冯艳川李亚军
- 牙龈卟啉单胞菌酪氨酸激酶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酪氨酸激酶(Ptk1)致病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重组PCR技术构建P. gingivalis野生菌株ATCC 33277的Ptk1单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ΔPtk1),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并比较参与调控P. gingivalis(野生型P. gingivalis ATCC 33277与突变型ΔPtk1)细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EPS)合成的转录因子SinR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tk1缺失的突变菌株与野生型菌株EPS的形成情况,最后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并比较Ptk1缺失的突变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情况。结果 与野生菌株P. gingivalis ATCC 33277比较,Ptk1单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转录因子SinR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t=–1.572,P>0.05);ELISA检测发现,Ptk1单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IL-1β的表达量较野生型菌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5)。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Ptk1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胞外多糖合成和IL-1β的表达有显著调控作用,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酪氨酸激酶的表达或可对植体周围炎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 郭琦薛鹏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
- 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联合外科导萌术与正畸固定矫正技术治疗上颌埋伏尖牙患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比较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联合外科导萌术与正畸固定矫正技术治疗上颌埋伏尖牙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上颌埋伏尖牙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对A组患者施行正畸固定矫正技术,对B组患者施行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联合外科导萌术。比较两组上颌埋伏尖牙萌生率、萌出时间、综合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上埋伏尖牙萌生率高于A组,综合治疗时间短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颌埋伏尖牙萌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联合外科导萌术治疗上颌埋伏尖牙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治疗时间。
- 郭琦
- 关键词:上颌埋伏尖牙
- 口腔癌前病损转化微环境中IL-1β/Treg、Th17/Treg、Th1/Th2免疫失衡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口腔癌前病损转化微环境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7(Th17)/Treg、Th1/Th2免疫失衡的机制。方法选取60例口腔癌前病损患者纳入口腔癌前病损组,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口腔癌患者43例和健康体检者35例,分别纳入口腔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对比3组受试者IL-1β/Treg、Th17/Treg、Th1/Th2水平,并分析其与口腔癌前病变发生及进一步发展为口腔癌的关系及IL-1β/Treg、Th17/Treg、Th1/Th2三者的相关性。结果3组受试者IL-1β/Treg、Th17/Treg、Th1/Th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L-1β/Treg、Th17/Treg与口腔癌前病损的发生、恶化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Th1/Th2则呈明显负相关(P<0.05)。口腔癌前病损组IL-1β/Treg、Th17/Treg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h1/Th2呈负相关(P<0.05)。结论口腔微环境IL-1β/Treg免疫失衡可通过影响Th17/Treg、Th1/Th2表达水平促使正常组织转化为癌前病损并恶变为口腔癌,免疫微环境调控可作为临床防治口腔癌的靶点。
- 郭琦薛鹏尹恒山李正阳
- 关键词:免疫失衡
- 前牙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修复的牙周组织健康程度及美学效果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前牙修复患者选用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的价值美学效果差别。方法对2019年4月~2020年2月间就诊的100例前牙修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延期种植修复)和观察组(即刻种植修复),每组各50例。统计两组红色美学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1)红色美学指数:观察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是(7.72±0.23)究生,从事方向:分、(7.91±0.26)分和(8.34±0.31)分,对照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是(6.31±0.18)分、口腔颌面外科和口(6.42±0.26)分和(6.61±0.28)分,观察组红色美学指数高于同时期对照组(6.31±0.18、6.42±0.26腔种植和6.61±0.28),统计值/分别为34.1373、28.6538和29.2842,P值均<0.05。(2)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是8.00%和10.00%相比无差异(x^(2)=0.1221 P>0.05)。(3)临床指标(牙周袋深度、骨吸收量、附着高度、色泽、咀嚼功能):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即刻种植在前牙修复中获得了理想临床效果,其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修复后美学效果好,种植疗程缩短,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可以推荐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案。
- 尹恒山郭琦刘焕磊
- 关键词:延期种植前牙美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