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铭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司法
  • 1篇调解
  • 1篇行政
  • 1篇行政不作为
  • 1篇审查
  • 1篇审查制度
  • 1篇审判
  • 1篇审判权
  • 1篇司法公信
  • 1篇司法公信力
  • 1篇司法审查
  • 1篇司法审查制
  • 1篇司法审查制度
  • 1篇诉讼
  • 1篇诉讼法
  • 1篇民事
  • 1篇民事证据
  • 1篇民事证据制度
  • 1篇救济
  • 1篇救济方式

机构

  • 3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天津市汉沽区...

作者

  • 3篇刘振铭
  • 2篇马乐明

传媒

  • 2篇山西省政法管...
  • 1篇第三届“京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恶意调解的治理:以审判权运行为核心思路重塑司法公信力
本文结合两个典型的案例,从实证的角度对恶意调解的概念以及特点进行了概括.恶意调解行为的类型可分为单方欺骗型调解和双方串通型调解.对恶意调解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恶意调解的成因包括:意思自治与事实发现的矛盾;审判工作...
刘振铭
关键词:诉讼法审判权司法公信力
文献传递
行政不作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反思与重构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福利国家及服务型政府观念的确立,行政不作为的现实危害性逐步显现。我国行政不作为司法审查制度中存在受案范围方面、起诉期限方面的不足;文章提出重构我国行政不作为司法审查制度的思路,如:适当拓展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审查范围,逐步完善救济范围及救济方式。
刘振铭马乐明
关键词:行政不作为司法审查救济方式
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模式选择
2012年
法定和裁量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裁量制度。文章以这两种证据制度为参照物,客观分析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模式的现状,进而从法定与裁量的角度入手,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事证据制度模式。
刘振铭马乐明
关键词:法定裁量民事证据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