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凤
-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0年
- 以扬麦15和宁麦13号品种为材料,通过品种、播期、播量三因素裂区试验,在分析了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植株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结构等因子基础上,初步探明了江苏省沿江地区主推品种的适宜播期及不同播期条件下宜采用的播量范围。
- 马小凤栾春荣周振元栾书荣黄巧云
- 关键词:小麦播期播量生长发育
- 生物菌肥在春荞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2015年3~6月,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研究了生物菌肥拌种和喷施+不同数量的氮肥处理对春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对春荞麦有促生助长的作用,主要对春荞麦的产量、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生物菌肥拌种和喷施的基础上和氮肥施用的一定范围内,春荞麦的产量、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与氮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全生育期也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延长。
- 刘荣甫常庆涛马小凤苏彩霞黄荣华洪斌蒋建军陈学荣
- 关键词:生物菌肥
- 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春播荞麦苏荞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为了探究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春播荞麦苏荞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江苏地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采用2因素(密度、施肥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春播荞麦苏荞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苏荞2号生育期的影响很小;施肥水平对苏荞2号生育期的影响较大,且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荞麦成熟期延迟,生育期延长。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春播苏荞2号产量的影响显著,2因素互作对产量影响极显著。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苏荞2号植株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在低施肥水平下,苏荞2号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随着基本苗数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主茎分枝数和茎粗随着基本苗数的增加先表现平衡后随之下降。在中等施肥水平下,苏荞2号的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随着基本苗数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在高施肥水平下,苏荞2号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在3种密度条件下,苏荞2号的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表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低密度条件下,苏荞2号荞麦的单株粒数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表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中等密度条件下,主茎分枝数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主茎节数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表现为先平稳后上升的趋势。在高密度条件下,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适宜的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相配套能使荞麦获得理想的群体结构和植株性状,从而获得高产。江苏地区苏荞2号春播高产栽培的最适密度为150万株/hm^2,高效复合肥最佳施用量为375 kg/hm^2。
- 刘荣甫黄荣华王全友陈学荣刘燕敏马小凤
- 关键词:物侯期施肥水平互作效应植株性状
- 高沙土地区氮、磷、钾肥配比施用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2011年
- 以宁麦13号品种为材料,研究氮、磷、钾肥的不同用量及其比例对沿江高沙土地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为小麦高产栽培中科学施肥,获得最佳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 马小凤栾春荣丁慧
- 关键词:小麦生长发育
- 江苏省荞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初报
- 2017年
- 在江苏省种子管理站统一试验方案指导下,2015年8~11月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以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为依托单位,开展江苏省荞麦新品种生产试验。试验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变幅在84.63~99.08 kg/亩,苏荞JS-GZ平均产量为99.08 kg/亩,居第1位,比对照品种增产17.55%;苏荞1号平均产量为95.45 kg/亩,居第2位,比对照品种增产12.45%。与对照品种相比,苏荞1号早熟1 d、苏荞JS-GZ早熟3 d。
- 常庆涛刘荣甫王高勤刁凤玲刘雪基马小凤苏彩霞黄荣华
- 关键词:荞麦
- 荞麦新品种苏荞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被引量:5
- 2017年
- 苏荞1号是从地方品种泰兴荞麦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过多次混合选择而育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荞麦新品种,全生育期66~68 d,属常规中熟荞麦品种,比对照品种泰兴荞麦早熟1~2 d。该品种平均株高88.5~89.6 cm,长势较强,株型紧凑;抗旱耐涝,较抗倒伏,耐瘠,抗病;白花,籽粒三棱形,褐色,饱满;平均主茎节数11.4~12.6节,主茎分枝4.7~5.1个,千粒质量17.7~19.8 g,单株粒质量1.86~1.91 g,平均产量在1 432.5~1 719.0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2.6%,黄酮含量0.14%。苏荞1号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鉴定,适宜在江苏省荞麦产区种植。
- 常庆涛焦庆清刘荣甫蒋莹谢吉先马小凤苏彩霞徐娟黄荣华蒋建军
- 关键词:荞麦栽培技术
- 鲜食糯玉米苏玉糯6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5
- 2005年
- 栾春荣鞠章网丁慧苏彩霞刘燕敏马小凤
- 关键词:糯玉米选育栽培
- 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及关键栽培技术
- 本文根据2000年以来本市鲜食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生产实践及部分专题试验研究,探明了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以及对糯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提出了本市高沙土地区鲜食糯玉米地膜栽培应掌握的十项关键技术.即精细整地;选用良种;...
- 栾春荣马小凤苏彩霞刘燕敏丁慧
- 关键词: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文献传递
- 江苏泰兴市高沙土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对策被引量:2
- 2009年
- 2006—2008年通过对江苏省泰兴市高沙土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病状况的调查,明确了玉米粗缩病在该地区的发病特点,在分析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
- 栾春荣苏彩霞马小凤刘燕敏
-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病特点
- 鲜食黑糯玉米/紫甘薯立体套种关键技术被引量:4
- 2012年
- 连续2年对鲜食黑糯玉米/紫甘薯立体套种模式进行试验种植。结果表明,在立体套种条件下,鲜食黑糯玉米产量仍可达12 000~13 500 kg/hm2,紫甘薯产量可达22 500~24 000 kg/hm2,纯经济效益在75 000元/hm2以上,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 栾春荣苏彩霞马小凤刘燕敏徐波丁慧
- 关键词:紫甘薯立体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