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洪
- 作品数:20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阅读: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
- 2012年
- 2002年的全国语文高考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此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
- 李元洪
- 关键词:眼睛语文高考作文题暴风雪陌生人登山
- 品味语言勿“过敏”
- 2014年
- 读《“境内入境”?“团内入团”?》《俗语“驴年马月”与“猴年马月”》(《语文学习》2013年第10期)二文,想起了病句判别训练题。因为这是高考大纲中规定的一个考点,师生们都不敢懈怠,做了大量题目。遗憾的是效果甚微,学生考试依然靠猜,老师也变得神经过敏,看到什么句子都觉得有毛病。
- 李元洪
- 关键词:品味语言学生考试训练题病句考点
- 关于提高语文教师写作素养的对话被引量:7
- 2001年
- 袁建中李元洪
- 关键词:语文教师写作素养教学效益语文教学
- 谈谈“三”在写作中的运用
- 2009年
- 作文中"三"的合理运用,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通过对教材和学生习作来证明这一点。
- 李元洪
- 关键词:写作
- 让语言闪烁灵性之光
- 2005年
- 李元洪
- 关键词:语文写作指导作文语言
- 多一些也许,少一些笃定
- 2013年
- 前不久,听了两堂苏派名师展示课.其一是文言文阅读课,课题为"方山子传";另一是现代文阅读课,课题为"金岳霖先生".两课均以其所在"特级教师工作室"提出的语文教育理论为指导,特色很鲜明,可圈可点.其中有一些教学环节引起我的思索.因为带有普遍性,值得提出来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环节之一:在《方山子传》的课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文中写"余告之故(即自己被贬黄州的经过与缘由),俯而不答,仰而大笑,呼余宿其家",既然"告之故",作为老朋友,为什么陈季常不宽慰一下,同情一番,反而大笑一通?这岂不是太不近情理?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各种各样的.
- 李元洪
- 关键词:教师工作室语文教育理论《方山子传》阅读课展示课现代文
- “语文”课程改名不是要害所在
- 2013年
- 读了张毅先生在《语文学习》2013年10月发表的《“语文”课程更名是破局之举——兼与张心科先生商榷》.也许张先生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作为母语课程的名称,“语文”可能未必是非常切题的。但是,如果把“语文”改成“汉语”。其阐释就不会出现分歧了吗?
- 李元洪
-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题命题者的哈姆莱特独舞现象
- 2013年
- 就考试而言,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有二难:一是命题难,一是答题难。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学文本的背后,总有作者的意义存在,而这个作者的意义是多元的"。意思是说,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是不可量化、强求一律的。但考试要讲公平,又必须量化,将具有不可量化性的阅读欣赏强行纳入量化,必然导致前述"二难"。
- 李元洪
- 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命题者哈姆莱特鉴赏题独舞文学评论家
- 让法的阳光照耀校园
- 2004年
- 李元洪
- 关键词:法制意识作息时间素质教育人事管理
- 关于课程文化建设的思考
- 2013年
- 我想对课程文化作这样一种诠释: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大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材为载体,课堂为表达途径,通过对受教者生存能力的实现和对人类文化的传承,达成国家教育方针的一种课程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课程文化的核心是受教者的健康发展。国家理念、国家意志、国家教育方针其出发点都不能脱离受教者这一核心,因为课程的核心价值最终是要通过受教者来体现的。
- 李元洪
- 关键词:课程文化建设国家教育方针受教者学校文化人类文化课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