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颅脑
  • 3篇脑损伤
  • 3篇并发
  • 3篇出血
  • 3篇创伤
  • 2篇神经元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手术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外伤
  • 2篇颅内
  • 2篇脑出血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滴丸
  • 1篇心房

机构

  • 12篇天津市北辰医...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杨大伟
  • 5篇张士俊
  • 4篇孙文涛
  • 2篇李宏伟
  • 1篇张建宁
  • 1篇江荣才
  • 1篇孙云忠
  • 1篇周伟
  • 1篇王中波

传媒

  • 4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液体灌注产生亚低温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用冷敷的方法止痛;20世纪50年代人们已将深低温(体温降至28℃以下)应用于心血管手术中,以保护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但由于深低温易发生室颤、凝血功能障碍,术后复温过程中常并发颅内出血等,故已很少被临床采用。近年来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已被众多动物实验所证实,在临床方面,尤其是发现轻度低温(32~35℃)和中度低温(28~31.9℃)的保护作用之后,应用逐渐增多。亚低温(我国学者将轻度低温和中度低温称之为亚低温)被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1]、心肺复苏后脑保护[2,3]、脑外伤[4,5]及脑卒中[6~8]等领域。有些医学中心还把亚低温作为动脉瘤手术中短暂阻断脑血流时常规脑保护措施[9,10]。同时亚低温也已被推荐为室颤心跳骤停复苏后的脑保护措施[11]。这些领域要求短时间内降至目标温度。低温液体或自体血液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降温方式;目前临床及实验中所应用的低温方式主要为全身亚低温,如降温毯、冰袋[12,13]等,这些方式降温效率低,不易迅速实现亚低温,而且全身低温可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心律紊乱、肺感染、凝血功能障碍[13]等。其他方式包括冰帽局部降温、硬膜下腔注入低温盐水[14]、通过外周静脉注入低温生理盐水[15~17]等。其中低温液体或自体血液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降温方式,前者现已应用于临床,后者则由于创伤大而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杨大伟靳春杰张士俊吕苓甫李宏伟孙文涛
关键词:亚低温脑损伤神经介入
浅谈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进展
2015年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在受到加,减速性旋转暴力时,由于脑的扭曲变形,产生剪切或牵拉作用,造成神经纤维轴索的损伤;该病好发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胼胝体、大脑及小脑之间的脑干上端、灰质及白质的交界处。
吕苓甫张士俊靳春杰杨大伟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大脑半球神经纤维胼胝体
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实践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去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实施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4个月,观察组良好34例(45.3%)、中残25例(33.3%)、重残7例(9.3%)、植物生存3例(4.0%)、死亡6例(8.0%);优于对照组的良好22例(37.3%)、中残18例(24.0%)、重残12例(16.0%)、植物生存7例(9.3%)、死亡16例(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GO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的GOS评分为(15.6 ±2.4)分,高于对照组的(12.8 ±2.1)分,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取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充分降低颅内高压,相比于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具有较少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值得大力推广.
杨大伟孙文涛
关键词:开颅手术重型颅脑创伤术后并发症
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清及海马NSE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组织和血清中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TBI的治疗作用。方法8周龄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只。对照组、治疗组参照改良的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造TBI模型。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前晚及伤后每晚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灌胃;对照组及假致伤组同时给予等量淀粉灌胃。3组大鼠分别于伤后3 h、12 h、24 h、3 d、7d、14 d取5只大鼠的颈总动脉血3 mL,ELISA法测定NSE浓度;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伤侧海马CA3区NSE表达。结果 (1)ELISA法测定:对照组,伤后3 h血清NSE即开始升高,24 h至3 d达高峰,14 d仍高于假致伤和治疗组;治疗组,伤后3 h血清NSE水平升高,24 h达高峰,3 d至7 d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后14 d接近假致伤组。(2)免疫组化检测:对照组伤后3 h伤侧海马CA3区NSE光密度值下降,3 d至7 d达低谷,14 d时仍显著低于假致伤组;治疗组的大鼠伤后3 h伤侧海马CA3区NSE光密度值下降,12 h至24 h达低谷,但明显高于对照组,7 d开始回升,14 d时接近假致伤组水平。结论辛伐他汀可促进TBI后血清NSE水平的下降,提高损伤侧海马神经元的NSE表达,对TBI后大鼠损伤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靳春杰周伟江荣才张士俊杨大伟张建宁
关键词: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辛伐他汀
舒脑欣滴丸联合洛美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舒脑欣滴丸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19年6月在天津市北辰医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88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洛美利嗪胶囊,5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舒脑欣滴丸,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候评分,PSQI、SF-36和VAS评分,血清环氧化酶-2(COX-2)、溶血磷脂酸(LP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S-NSE)、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栓烷素2(TXB2)和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8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症候评分、PSQI和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COX-2、LPA、S-NSE、Hcy、TXB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5-H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杨大伟孙文涛聂朝晖
关键词:舒脑欣滴丸偏头痛环氧化酶-2溶血磷脂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自发性脑出血颅内压监测与血压控制研究进展
2019年
颅内压监测和血压控制是自发性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颅内压监测有两重作用,一是监测颅内压实时数据以辅助治疗并评估预后,二是监测颅内压变异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血压控制能够减少血肿、再出血和脑水肿的发生率。由于颅内压、血压、脑灌注压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临床上要找到应对自发性脑出血的最佳个性化策略,需要精确平衡三者之间的量化数据关系。为此,本文对近五年来有关颅内压监测和血压控制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杨大伟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颅内压监测血压控制
腰椎穿刺放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止血、脱水、镇静等常规治疗,并于24 h后行腰穿放脑脊液。治疗组每次放液10~20 ml,后注入生理盐水10 ml,维持颅压在6~9mm Hg之间。对照组只放液3~5 ml送检。对有颅内高压症状者,先静脉漓注20%甘露醇250 ml,每天或隔天放液1次,共3~5次。结果治疗组症状及脑脊液7~10d可恢复正常,对照组多在2、3周才恢复,并有2例因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1例脑积水。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穿放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孙云忠张士俊杨大伟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脑脊液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胸肺损伤36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4年
在临床遇见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常在受伤后会合并全身的损伤,重症颅脑创伤时外力作用较强,尤其是合并胸肋骨折的患者,在体检时应考虑有血气胸的可能。所以在临床中不仅应注重颅脑创伤的处理,而且还要考虑到由于血气胸、肺不张等情况使病情加重;肺部气体交换不足,引起低氧血症[1,2],从而加重脑水肿和脑缺氧,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及早发现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的胸肺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2年来我院诊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肺损伤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杨大伟靳春杰肖绪林
关键词:病因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46例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患有长年的高血压伴发了脑内小动脉的病变,合并小动脉硬化,又因种种因素使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所以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常常遇见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是脑出血,并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此病有逐年上升趋势。我院2010~2012年2年来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总结其发病情况和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杨大伟靳春杰肖绪林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70例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临床体会
2013年
颅内感染在开颅术后患者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控制不佳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在对我院2001~2012年期间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16—73岁,平均45.6岁。其中幕上开颅术后52例,后颅窝开颅术后18例;患者病种包括:颅脑损伤术后50例,颅内肿瘤6例,脑出血14例。所有患者均有高热、颈项强直和克氏征阳性等。
杨大伟靳春杰王中波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颅内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