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髂胫束松解在外翻膝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固定性膝外翻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髂胫束松解的作用。方法 自2009-05—2012-11对22例(24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行TKA,采用外侧入路,髂胫束多点切开延长松解,Z形切开关节囊,松解髂胫束止点后记录伸直位外翻角度。以股骨及胫骨侧外侧副韧带及腘肌腱为主进一步进行软组织平衡。股骨远端5°-7°外翻截骨,均采用后稳定骨水泥型假体,行髌骨置换。结果 本组术中测量髂胫束松解后外翻角平均11.6°(5°-15°),松解前平均27.6°(20°-35°),松解后平均矫正角度为16°。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外翻角平均6.9°(5°-9°)。22例均获得平均18.9(5-3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胫股角稳定,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9.2°(100°-125°)。末次随访时,KSS评分平均87.3分,较术前提高62.2分;功能评分平均89.7分,较术前提高65.2分。结论 在固定性膝外翻TKA术中,松解髂胫束最大可矫正伸直位外翻20°以内的畸形,改善了髌骨轨迹,明显降低了腓总神经受压麻痹的发生率,不同程度改善了屈曲位外侧间隙紧张。
- 王宏伟周殿阁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1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骨外科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9%,低于对照组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3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6,P<0.05)。结论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当结合其自身条件,合理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以减少股骨颈骨折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王宏伟孟昭宇吴超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
- 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将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为SandersⅡ型组、SandersⅢ型组及SandersⅣ型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及跟骨角宽度、跟骨高度及长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及Maryland足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2520,P=0.3512;F=0.3253,P=0.5421;F=0.7547,P=0.6759);治疗后三组患者跟骨角宽度均降低,而跟骨高度及长度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无再手术及关节融合者。结论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好,患者术后足部功能可得到有效恢复,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宏伟孟召宇吴超
- 关键词:内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转归的5年随访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5年患者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区域的转归进行随访,并分析相关因素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08-10—2008-12对67例(100膝)晚期膝关节疾病行TKA术后1周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分布大小进行测量,术后5年进行随访,将术后1周与术后5年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区域大小进行对比,并行膝关节KSS、WOMAC、SF-36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随访44例(67膝),术后5年随访中所有患者已无痛觉缺失区,25.4%(17/67)膝关节切口外侧感觉减退已完全恢复,74.6%(50/67)膝关节仍存在切口外侧痛觉减退区;痛觉减退区面积为0~42.6(10.63±11.80)cm^2,较术后1周时减少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01)。术后5年有主观麻木感11膝,无主观麻木感56膝,两者术后5年的痛觉减退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01);主观麻木与客观麻木患者与KSS评分、WOMAC评分、BMI、是否髌骨置换等均无相关性。术后5年痛觉减退面积与切口长度、髌骨置换与否、BMI、手术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术后5年时膝关节KS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与术后1周及术后5年的痛觉减退面积无相关性。结论 TKA术后切口外侧感觉障碍面积可随时间大部分或完全恢复,其最终转归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 杨立新吴旭孟昭宇杨艺王宏伟吴超孙铁铮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诊治分析
- 2012年
- 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对2007-01-2010-12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坏死或切割、内植物局部感染或断裂失败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PFN 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学特性,且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理想的有效方法。
- 王云程杨立新吴超王宏伟孟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