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红 作品数:49 被引量:212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用^(31)P磁共振谱对艾氏腹水癌和肉瘤S-180细胞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2 1996年 艾氏腹水癌细胞和肉瘤S-180细胞是抗肿瘤药物筛选常用细胞株.实验采用取自小鼠腹腔的第7~8天的艾氏腹水癌和S-180细胞,用31P磁共振谱测得了细胞内小分子含磷代谢成分;计算了细胞内pH值;还用31P谱探讨了作用机制不同的三种抗代谢物:碘乙酸、2。 司伊康 孔漫 沈宏略 贺文义 王映红关键词:抗癌药 药物筛选 细胞代谢 应用1H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体内/体外血脂代谢紊乱的代谢变化 目的:应用H核磁共振谱图信息对高脂刺激活细胞及高血脂动物脂类物质代谢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描绘脂质代谢变化特征。方法金黄地鼠给予20%高脂饲料喂养后,眶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 连泽勤 王映红 朱海波文献传递 闭苞买麻藤中的茋类化合物 被引量:7 2003年 对闭苞买麻藤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从 65 %的乙醇提取部分得到了 6个二苯乙烯单体化合物 ,分别为闭苞素D (1) ,闭苞素E (2 ) ,丹叶大黄素 (3 ) ,异丹叶大黄素 (4 ) ,4 甲氧基白藜芦醇 (5 )和银松素 (6) .通过光谱方法 (包括EI MS ,UV ,IR ,1HNMR ,13 CNMR和NOE)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其中 ,闭苞素D (1) ,闭苞素E (2 ) 姚春所 林茂 刘欣 王映红关键词:芪类化合物 二苯乙烯 生物活性 植物药 定量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2 2023年 核磁共振定量(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qNMR)技术样品处理简单、重复性强,在化合物定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逐渐得到应用的二维qNMR分析,能较好解决复杂体系中不同成分的量化问题,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逐渐得到应用。本文将从qNMR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实验优化、应用领域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促进qNMR技术的广泛有效应用。 郭聪聪 王映红关键词:核磁共振 影响因素 amentoflavone的NMR数据解析 薄叶红厚壳为红厚壳属藤黄科植物,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丛林中,是一种常青木。国外学者对红厚壳属植物的根、叶、茎、皮、种子等部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了从我国 毋艳 贺文义 王映红 刘欣 刘洪月 靳香菊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NMR AMENTOFLAVONE 数据解析 文献传递 采用定量代谢组学技术动态监控金黄地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血浆、尿液以及肝脏提取物代谢轮廓的变化 <正>代谢组学的最高目标是要实现所有代谢物的定性定量,其分析方法也一直朝着全面定量努力。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和传统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选取脂代谢与人类相似的金黄地鼠作为模型动物,对其动脉粥样硬化(Ath... 江春迎 杨康敏 王映红 朱海波文献传递 石山桂花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石山桂花茎叶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及光谱法,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化合物。结果:共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苏醇(uvaol,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毛地黄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野漆树苷(rhoifolin,Ⅴ)、ligustroside(Ⅵ)、非丽苷(phillyrin,Ⅶ)。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山桂花中分离鉴定。 王映红 韩景兰 王鹏 李志宏 秦海林关键词:茎叶 化学成分 2',3',5'-三乙酰基-N6-(3-羟基苯胺)腺苷在高脂血症金黄地鼠模型多种生物学基质和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中的有益代谢作用 李天琪 刘启凤 贺文义 靳香菊 王映红应用31P谱对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细胞代谢的研究 艾氏腹水癌细胞和肉瘤180细胞是目前我国进行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用来进行药物筛选的两种常用小鼠移植性肿瘤细胞株,了解这两种细胞株的代谢特点,并进一步观察药物对其代谢的影响,将有助于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也可将某些特异性的代谢成... 司伊康 孔漫 沈宏略 贺文义 王映红关键词:细胞代谢 文献传递 红绒毛羊蹄甲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3 2006年 目的: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1),4-羟基苯甲酸(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甲酯(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3-醇(8),羽扇豆-3-酮(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除化合物5,8,11和12外,其余化合物均属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尚小雅 李帅 王映红 王素娟 杨永春 石建功关键词:豆科 三萜 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