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光林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地理
  • 5篇教学
  • 2篇地理课
  • 2篇地理课堂
  • 2篇学力
  • 2篇指向
  • 2篇深度教学
  • 2篇理解性
  • 2篇课堂
  • 2篇教学设计
  • 2篇高中地理
  • 2篇复习
  • 1篇地理教学
  • 1篇地理实践
  • 1篇地理实践活动
  • 1篇动机
  • 1篇读为
  • 1篇新址
  • 1篇心智
  • 1篇心智活动

机构

  • 8篇江苏省南菁高...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陈光林
  • 1篇叶先进

传媒

  • 3篇江苏教育(中...
  • 1篇江苏教育
  • 1篇天津教育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教育视界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唯美、探究、开放”,让课堂更有深度——“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2015年
一、背景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的教学设计。"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延伸和应用,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教材共分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其联接点在工业联系。各版本教材对这一内容的处理各不相同。
陈光林
关键词:学力
追寻“原道” 深度复习——以地理二轮复习课“人口图的判读”为例
2018年
基于"原道"思想的深度复习课堂具有本源性、开放性、生命性等特征。它紧跟地理高考的最新趋向:基础、综合、应用、探究和开放。追寻基于"原道"的深度复习,即站在命题原点,衍生地理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陈光林
基于最近发展区构建高三深度复习样态——以两节同课异构的地理公开课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贴近最近发展区设计高三地理复习,立体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微视频技术、互联网+理念、慕克教学理念和翻转课堂理念展开教学尝试,以支架理论建构知识体系,高效完成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全面巩固、提升、建构,两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充分提升了地理复习课堂的境界与追求。
陈光林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指向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以“霞客行”课外研学为例
2018年
地理实践力,即地理实践活动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地理智能和技能相融合的综合能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践育人”重要教育思想的途径之一。
陈光林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力教学指向地理实践活动
理解性地理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工业地域的形成”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立足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力,必须摈弃教学的表层化,以提升课堂的深度,构建理解性课堂。理解性地理课堂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征,因此,"学中做,做中学"应成为培养学生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举措。
陈光林
关键词:学力
指向学习力培养的深度教学策略被引量:1
2017年
培养学生学习力,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大事,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依托深度教学理念,立足地理课堂,通过审美表达、时空调试和知行合一等途径可有效实现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陈光林
关键词:学习力深度教学
深度学习理念下地理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被引量:1
2023年
高阶思维是指在较高层次的认知水平以及心智活动,具体包括分析、综合、创造、评价等要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达成。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生高水平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投入、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等,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展开积极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依托深度学习理念来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成长。
陈光林
关键词:高阶思维心智活动元认知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内在动机
书院文化与江南水乡建筑的融合——“南菁高中新址校园建筑赏析”教学设计被引量:3
2014年
书院是古代儒家士人聚集、讲学、藏书、习艺、游息之所。历代各地书院,无论地处城镇郊外,还是乡野山村,大都选择山清水秀、风景绮丽的地方营建,庄重典雅的铭记碑刻、寓意深远的亭阁楼池、挺拔透骨的书法艺术,处处透露出浓浓斯文气息,体现了建筑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江南水乡的建筑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黑瓦,优雅别致,数不清的各式小桥,把水和人家连为一体。江南园林可谓“一园。尽揽天下之美”。
叶先进陈光林
关键词:校园建筑书院文化江南水乡教学设计赏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