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军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与心肌再灌注水平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6例成功接受急诊PCI术的AMI患者,根据心肌Blush分级分为0/1级组(n=26)、2级组(n=32)和3级组(n=28)。于PCI术前、发病24h、48h和14d测定血浆BNP浓度,14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浆BNP水平PCI术前无明显差异,发病24h、48h和14d时Blush 0/1级组>Blush2级组>Blush3级组,分别为24h:(631±285)ng/L、(362±149)ng/L和(278±135)ng/ L,P<0.05;48h:(482±246)ng/L、(278±112)ng/L和(205±124)ng/L,P<0.05;14d:(257±133)ng/L、(163±78)ng/L和(119±50)ng/L,P<0.05。14d时BNP水平与LVEDVI(r=0.75,P<0.01)、LVESVI(r=0.78,P<0.01)正相关,与LVEF (r=-0.63,P<0.01)负相关。结论:急诊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显著影响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
- 曹树军王立中李强
- 关键词:心肌梗死
- 长期口服叶酸、B族维生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叶酸、B族维生素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 13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叶酸5 mg、维生素B120.5 mg、维生素B640 mg,每日1次。治疗持续9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前型尿钠肽(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量表(MLH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Qo L)。结果试验组出现终点事件5例、对照组18例,两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及试验组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后血浆Hcy、BNP水平低,LVEF、SV高(P均<0.05)。结论 CHF患者长期口服叶酸和维生素B6、B12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血浆Hcy水平。
- 杨红英高燕曹树军韩兰唐胡硕强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
- 华法林用于预防75岁以上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PT-INR安全范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年龄≥75岁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进行华法林抗血栓治疗PT-INR安全范围。方法: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院连续诊治的264例75岁以上非瓣膜病性AF患者随机分配至低抗凝组、中抗凝组、强化抗凝组,门诊随访,记录3组患者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NR控制在1.5~2.0比较,当INR控制在2.0~2.5和2.5~3.0时,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且2组间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在高抗凝强度治疗组,出血事件明显增加:1例颅内出血,1例严重消化道出血,8例其他类型出血,与之相比,低抗凝组及中抗凝组中出血事件明显减少: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为0%,其他类型的出血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也分别减少62.5%和50%,2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我院264例非瓣膜病性AF患者中,应用华法林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将INR控制在2.0~2.5,是安全和有效的。
- 张银曹树军
-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栓华法林血栓栓塞
- 介入治疗联合应用腺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静脉应用腺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3~12月,60例准备行PCI的U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腺苷组(PCI术前10 min应用腺苷,30例)和对照组(PCI术前10 min应用生理盐水,30例)。观察两组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基础上,PCI术前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随访PCI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记录使用腺苷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前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2~3级发生率和C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2%比72.5%,41.60±13.76比42.13±14.30,均为P>0.05)。两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3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比92.9%,P>0.05);腺苷组靶血管CTFC则显著优于对照组(23.03±8.38比28.50±10.24,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PCI联合静脉应用腺苷能改善UA患者术后靶血管冠状动脉血流。
- 马莉陈晓敏俞晓薇曹树军刘弢
- 关键词:腺苷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成形术
- UA患者PCI联合应用腺苷对心肌损伤和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联合静脉应用腺苷心肌损伤和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备行PCI的UA患者随机分配到腺苷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测定并定量分析PCI术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随访两组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记录使用腺苷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PCI术后48h内A组cTnI的峰值和累积释放值均低于B组(P<0.05)。两组CK-MB峰值和累积释放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个月内A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使用腺苷治疗期间,没有与使用腺苷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UA患者PCI联合静脉应用腺苷能减少PCI术后微量心肌损伤,并有进一步降低PCI术后3个月内MACE发生率的趋势。
- 马莉俞晓薇曹树军刘弢程国杰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腺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