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云凤

作品数:36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会议论文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雷达
  • 8篇气候
  • 6篇强对流
  • 6篇雷达回波
  • 6篇回波
  • 6篇暴雨
  • 5篇短期气候
  • 5篇气象
  • 5篇强对流天气
  • 5篇夏季
  • 5篇大风
  • 4篇气候预测
  • 4篇雷雨大风
  • 3篇灾害
  • 3篇数值预报检验
  • 3篇防雷
  • 3篇触发
  • 3篇触发机制
  • 2篇短期气候预测
  • 2篇水稻

机构

  • 36篇连云港市气象...
  • 6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海宁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市气象局

作者

  • 36篇朱云凤
  • 17篇刘杰
  • 6篇张银意
  • 5篇田芳
  • 5篇白雪
  • 4篇王桂臣
  • 3篇朱敏华
  • 3篇任曙霞
  • 3篇陈伟伟
  • 2篇张佩
  • 2篇张红华
  • 2篇李超
  • 2篇王晋
  • 2篇何玲
  • 2篇李中林
  • 2篇马晨晨
  • 1篇李超
  • 1篇潘敖大
  • 1篇王鹏
  • 1篇顾礼力

传媒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气象科学
  • 3篇江苏省气象学...
  • 2篇第30届中国...
  • 1篇气象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第八届长三角...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 1篇第六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云港夏季短期气候预测方法探讨
该文通过对连云港市2010年夏季(6~8月)(下同)气候预测的回顾,总结了该季的气候特征,并将预测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一些对连云港市2010年夏季气候预测效果较好的方法,希望将这些方法逐步加以验证和优化,最终建立起...
多海伟张银意李中林朱云凤
关键词:气候预测气候特征
海洲湾雾的天气分型及其消散预报
本文利用连云港市海洲湾4个代表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海洲湾雾的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建立雾消散等级预报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着重分析地面天气图,将海洲湾雾分为低压倒槽型、锋前暖区型、入海高压后部型、高气压底部型共四种...
朱云凤刘杰陈雄飞张春美杨红梅
关键词:气象要素
基于机器学习的江苏省冬小麦气象产量客观区划及歉年预测被引量:3
2021年
利用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全省75个县(市、区)1981—2018年的冬小麦产量,基于灰色系统滑动模型得到各县(市、区)冬小麦气象产量。采用K-means算法对全省各县(市、区)冬小麦气象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将全省客观划分为南、北2个冬小麦种植区,区域连续且相互独立。通过C4.5决策树算法,基于130项前期春季气候因子对2个种植区的冬小麦气象产量“是否歉年”分别建立决策树预测模型。在北种植区冬小麦是否歉年的预测中,决策树模型的自学习准确率为82.0%,测试准确率为90.9%;在南种植区冬小麦是否歉年的预测中,决策树模型的自学习准确率为92.5%,测试准确率为91.67%。结果表明,K-means算法和C4.5算法对江苏省冬小麦气象产量区划和预测具有良好效果,可为江苏省冬小麦产量预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郝玲张佩史逸民刘瑞翔王伟健朱云凤
关键词:冬小麦气象产量种植区划K-MEANS算法C4.5算法
浅析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是根据雷电及其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对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为建设工程项目选址和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确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估方法。本文主要根据目前国...
刘杰朱云凤田芳陈伟伟
连云港市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的成因和数值预报检验。[方法]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背景、稳定度及触发机制等方面对2015年8月7日连云港市的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比分析各家数值预报结果。[结果]此次强对流暴雨发生在副高西伸北抬、高空槽东移的大尺度背景下,暴雨发生前大气层结不稳定、边界层辐合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主要因素;多普勒雷达观测表明,回波强度在50 d Bz左右,与边界层辐合线位置对应较好;对比分析各家数值预报结果表明,数值预报对不稳定性降水预报效果较差。[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强对流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郝玲朱云凤王鹏张银意赵亮
关键词:强对流暴雨数值预报检验
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暴雨定量预报的同化对比试验被引量:18
2009年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连云港雷达探测资料,利用WRF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V2.1系统,对发生在2008年4月19日连云港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三维变分同化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化了雷达资料后,模式预报效果比单独使用NCEP做初始场效果明显改善,暴雨落区和量值更接近实况。同化了雷达资料后,模式预报的垂直运动区、最大上升区、水汽输送通道和高空涡度分布等更接近强降水区,结构也更精细,说明初始场增加雷达资料后,对初始风场的结构、强度和初始云水分布有实质性的改进,从而提高了对暴雨定量预报的效果。
潘敖大王桂臣张红华姜有山朱云凤
关键词:暴雨WRF模式三维变分同化多普勒雷达
近十年连云港市霾变化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利用连云港市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2008—2018年该地区霾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中-重度霾发生的天气背景和污染物源地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连云港主城区霾日数从2011年起逐年显著增加,2013—2015年达峰值,之后逐年减少;冬季霾出现最为频繁,其中1月重度霾日数最多;1~2 m·s^-1风速最利于该地区霾的形成;WNW、WSW和SSW三个风向下连云港主城区霾出现的频率最高,受地形和工业布局等因素影响,在自海上来的偏东风下该地区霾出现的频率也较高。相对湿度在70%~80%时,霾出现频率最高,但更高相对湿度更利于中-重度霾形成。PM 2.5浓度与能见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均大于PM 10。根据地面环流形势,可将连云港地区霾的天气背景分为低压倒槽型、锋前型、高压前部型、高压后部型和均压场型5种,其中均压场型占比最大,达35.8%。逆温层结对中-重度霾的形成有较好指示作用,08时和20时逆温出现的频次和强度均大于14时。轨迹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天气型下中-重度霾对应气团的源地、路径和移动距离均有明显差异。
刘瑞翔刘端阳刘端阳朱云凤朱云凤
关键词:统计特征气象条件PM2.5后向轨迹
一种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预警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装置,包括主体和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装配有支撑杆,安装架装配有固定杆,安装架装配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装配有第一丝杆,固定杆和第一丝杆装配有活动块,活动块...
郝玲李淏源张佩史达伟刘瑞翔柴正媛朱云凤
一种便携式大风跟踪观测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大风跟踪观测报警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大风跟踪观测报警装置,包括主体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左端,所述主体机构包括装置本体和追踪观测设备,所述追踪观测设备活动安装在装置本体...
马晨晨赵海军朱云凤王伟健马乐何玲
连云港夏季短期气候预测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连云港市2010年夏季(6~8月)气候预测的回顾,总结了该季的气候特征,并将预测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一些对连云港市2010年夏季气候预测效果较好的方法,以期将这些方法逐步加以验证和优化,最终建立连云港市夏季气候预测的模型。
多海伟张银意王桂臣朱云凤任曙霞解晓虹
关键词:气候预测气候特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