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瑞雪

作品数:16 被引量:27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北京市海淀区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阻塞性
  • 6篇慢性
  • 6篇慢性阻塞性
  • 5篇阻塞性肺疾病
  • 5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肺疾病
  • 4篇重症
  • 4篇老年
  • 4篇疾病
  • 4篇肺炎
  • 3篇通气
  • 3篇疗效
  • 3篇聚体
  • 3篇老年重症
  • 3篇二聚体
  • 3篇D-二聚体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动脉
  • 2篇血气

机构

  • 14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5篇田瑞雪
  • 9篇叶青
  • 8篇武红莉
  • 3篇颜卫峰
  • 2篇董建平
  • 1篇马丽萍
  • 1篇陈旭岩
  • 1篇潘藩
  • 1篇高占成
  • 1篇倪安平
  • 1篇林江涛
  • 1篇黄芳
  • 1篇姚彬
  • 1篇朱小玉
  • 1篇王秀云
  • 1篇陈丽静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Ⅱ吸衰竭患者的降钙素(PCT)水平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住院的78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型Ⅱ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89例COPD急性发作无Ⅱ型呼吸衰竭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及病死率;依据PCT水平将观察组进行分级(≥5μg/L组,2~5μg/L组,0.5~2μg/L组,<0.5μg/L组),观察各组的死亡率,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CT、CRP水平及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PCT水平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密切相关(r=0.708、0.712,P<0.05)。随着PCT水平的升高,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PCT水平≥5μg/L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其他三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其他三组(P<0.05),且2~5μg/L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感染程度较未合并呼吸衰竭重,应强化抗生素的使用,而PCT水平可反映AE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
田瑞雪叶青侯洪艳张丽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 探讨重症哮喘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无创通气+药物治疗组(实验组),每组各16例,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模式,使用鼻(面)罩式双相气道正压呼吸机,比较两组实施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前、治疗6h及3d后动脉血气中的pH、PaCO2、PaO2、SaO2变化以及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ABPM)和最高峰流速(PEF)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血气指标(PaO2、PaCO2、pH、SaO2)以及监测ABPM、RR、HR和PEF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水平正压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的患者应及时改为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
武红莉潘藩田瑞雪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重症哮喘
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1
2020年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90例重症肺炎老年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痰液粘稠度、血气分析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和对照组痰液粘稠度Ⅱ级人数显著增加,Ⅲ级、Ⅳ级人数显著减少,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4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比较中观察组呼吸频率(RR)、二氧化碳分压(PCO2)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1,t=2.283;P<0.05);两组氢离子浓度(pH)值及氧合指数(OI)值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PO2)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为2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重症肺炎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叶青田瑞雪可爱华李颖董建平黄芳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安全性有效性
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64例患者作为重症组,同期收住院100例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院24 h内,调查临床资料,采集病史,检测血清生化、凝血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炎症指标降钙素原。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重症组合并脑血管疾病[(82.21%(53/64)与32%(32/100)]、呼吸衰竭[60.93%(39/64)与1%(1/100)]、多种基础病[84.37%(54/64)与54%(54/100)]、误吸[90.62%(58/64)与28%(28/100)]、卧床[59.37%(38/64)与11%(11/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重症组病死率[56.62%(36/64)]高于对照组[3% (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组血清白蛋白[(27.79±8.53) g/L]明显低于对照组[(33.66±9.63)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重症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0.98±1.32)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3.61±0.9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重症组D-二聚体[(2.68±0.56)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42±0.1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组降钙素原[(1.63±0.32) mg/L]明显高于照组[(0.13±0.2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误吸、血清白蛋白、D-二聚体为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82、1.208、1.356,P均〈0.05)。结论误吸、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是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D-二聚体可作为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田瑞雪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D-二聚体误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分析被引量:71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诊治的COP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和干扰素(IFN-α、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 72例COPD患者中有3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5.8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症种类多、滥用抗菌药物和机械性通气是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肺部感染患者的IL-1β、IL-4、IL-6、IL-8、IL-10指标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P均<0.05);肺部感染患者的TNF-α、TNF-β、IFN-α、IFN-γ水平变化与非感染患者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导致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龄、较长的住院时间、合并症多于两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机械性通气、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对于具备高危因素的COPD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应根据微生物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而进行选择,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和次数,临床检测上述血清因子指标水平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武红莉田瑞雪宁兰丁叶青宋育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血清因子
经鼻高流量氧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5例需长期氧疗的稳定期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呼吸支持模式分为长期家庭氧疗(LTOT)组、无创通气(NIV)组、HFNC组,每组15例。比较3组患者出院后一般情况、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呼吸状况、生活质量及步行试验结果。结果随访期内,HFNC组、NIV组住院次数、急性加重次数均少于LT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12个月,3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_(a)(CO_(2))]低于出院前,动脉血氧分压[p_(a)(O_(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高于出院前,且HFNC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大于NIV组、LT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12个月,3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逐渐降低,6 min步行距离(6MWD)均逐渐增加,且HFNC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大于NIV组、LT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可有效减轻稳定期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促进血气指标恢复正常,还可提升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降低再入院率。
叶青田瑞雪侯洪颜颜卫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碳酸血症家庭氧疗无创通气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动脉造影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6例,其中56例伴发肺栓塞(观察组),70例未并发肺栓塞(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晕厥发生率(23.2%)高于对照组(2.9%),且下肢非对称性肿胀≥1 cm(46.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3.6%)、卧床时间≥7 d(66.1%)、6周内手术史/骨折史(23.2%)及静脉血栓史(39.3%)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肺栓塞组(12.9%、12.9%、38.6%、5.2%、1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血浆D-二聚体水平(D-dimer)、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IQⅢTⅢ综合征和ST段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晕厥和6周内手术史/骨折史均为COPD急发作期并发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晕厥和6周内手术史/骨折史均为COPD急发作期并发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当患者症状加重,出现晕厥、心电图表现SIQⅢTⅢ综合征以及SPAP、D-dimer、Pa CO2水平升高时,应警惕肺栓塞可能。
武红莉田瑞雪叶青曹霞宋育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栓塞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老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release assays,IGRAs)中T细胞斑点检测(T-SPOT.TB)辅助诊断老年肺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已经确诊的196例肺结核病人与249例非肺结核病人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将纳入人群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析T-SPOT.TB对老年组和青年组的诊断效能及T-SPOT.TB对菌阴、菌阳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老年组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211、-0.233,P<0.05)。老年组菌阳肺结核和菌阴肺结核的敏感度分别为85.00%、69.33%,2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菌阳肺结核和菌阴结核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96.29%、76.92%,2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RAs对老年肺结核诊断效能较低,尤其是菌阴性老年肺结核,但其诊断的敏感度高于其他结核病相关检测方法,对老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田瑞雪马丽萍武红莉侯洪艳张丽萍
关键词:肺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table COPD, S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 Fib)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组研究设计,选取我院呼吸内科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AECOPD组患者80例,将此AECOPD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达1个月以上的患者纳入SCOPD组,共35例,分别于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hs-CRP、Fib,对照组选取同时间段的健康体检者75例,于体检中心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hs-CRP、Fib,比较其水平差异;同时测定AECOPD组、SCOPD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水平,分析血清hs-CRP、Fib水平与FEV1%pred及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SCOPD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s-CRP、Fib水平分别为((15.23 ±7.01) mg/L, (4.79 ±1.31)g/L)、((3.61 ±2.84) mg/L, (3.87 ±1.63) g/L)、((1.76 ±1.25) mg/L (3.03 ±0.44)g/L),AECOPD组血清hs-CRP、Fib水平均高于S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患者血清hs-CRP、Fib水平与FEV1%pred均呈负相关(r分别等于?0.69,?0.78,均p <0.05);与FEV1/FVC(%)比较呈负相关(r = ?0.58, ?0.44, p <0.05)。结论:血清hs-CRP、Fib水平可作为预测COPD病情加重的参考指标,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武红莉田瑞雪叶青宋育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2及腺苷脱氨酶同工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1
2004年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中干扰素γ(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的浓度及腺苷脱氨酶同工酶 (ADA2 )的活性三者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等医院的未经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 14 1例、恶性胸腔积液 4 9例。应用酶速率法检测胸腔积液标本中腺苷脱氨酶 (ADA)、ADA2 的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IFN γ和IL 12的浓度。比较两组胸腔积液中ADA和ADA2 活性 ,以及IFN γ和IL 12浓度之间的区别。结果  (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ADA2 活性分别为 (5 1 6± 10 9)U/L和 (4 7 9± 6 9)U/L ,恶性胸腔积液组ADA、ADA2 活性分别为 (2 0 4± 4 4 )U/L、(13 2± 3 2 )U/L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ADA、ADA2 活性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 (P <0 0 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 γ和IL 12浓度分别为 (112 1± 4 5 8)ng/L及 (10 4 3± 32 3)ng/L ,恶性胸腔积液组IFN γ和IL 12浓度分别为 (2 4 8± 5 9)ng/L和 (6 1 8±10 8)ng/L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IFN γ和IL 12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 (P <0 0 1,0 0 5 ) ;(2 )ROC曲线分析结果 ,IFN γ以 6 1
田瑞雪高占成
关键词: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2结核性胸腔积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