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志生

作品数:25 被引量:93H指数:7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宝鸡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心绞痛
  • 6篇心力衰竭
  • 6篇衰竭
  • 6篇绞痛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心病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血管
  • 4篇梗死
  • 4篇冠心病
  • 3篇血流
  • 3篇造影
  • 3篇稳定性心绞痛
  • 2篇电图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电

机构

  • 25篇宝鸡市人民医...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25篇白志生
  • 13篇郑广生
  • 8篇陈万林
  • 8篇李垚
  • 7篇杨平
  • 3篇王宏斌
  • 2篇关欣
  • 1篇李景
  • 1篇李芹
  • 1篇李珑
  • 1篇杨朴
  • 1篇冯芳梅
  • 1篇牛宝华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内科...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I对收缩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NT-proBNP的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收缩功能受损的冠心病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观察及研究择期PCI对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共40例,术前、术后2周分别检测NT-proBNP的浓度,2者相比较,术后2周明显降低,而且相比有显著差异。而未行PCI术者,入院时及入院后2周NT-proBNP浓度相比,虽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PCI术可明显改善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从而降低了NT-proBNP的浓度。
白志生李景郑广生胡羽进
关键词:冠心病PCI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老年组180例(年龄≥60岁)AMI患者、中青年组106例(年龄<60岁)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1);老年组首发胸痛症状不典型(P<0.01);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于中青年组(P<0.01);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明显多于中青年组(P<0.01);积极治疗率(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冠脉造影显示老年组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发病率较高,Gensini积分明显增高(P<0.01)。结论老年AMI患者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较多、心功能较差,冠脉病变严重、积极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杨平李芹白志生郑广生王宏斌李垚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冠脉造影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合并症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496例冠心病患者资料,根据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检测结果将其分为CC组(n=139)、CT组(n=211)、TT组(n=146)。比较三组患者冠心病病情程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压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统计三组中H型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型与Gensini评分、Hcy、TC、TG、HbA1c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Hcy、SBP、DBP、TC、TG、HbA1c、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H型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Hcy、血脂及血糖水平具有相关性,其中TT基因型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严重的概率较高,且合并H型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风险也更高。
白志生吕永会
关键词:病人病情数据相关性
直接PCI术前血栓抽吸对支架植入球囊后扩张冠状动脉血流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血栓抽吸对支架植入后球囊后扩张冠状动脉血流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行直接PCI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10例,依据支架置入前是否行血栓抽吸操作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比较两组病人介入治疗效果,住院用药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等。结果两组病人介入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术前血栓抽吸对支架植入后球囊后扩张冠状动脉血流程度及临床预后并无明显改善效果,还需进一步寻找治疗干预方案。
杨平陈万林白志生郑广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栓抽吸经皮冠脉介入术
乌拉地尔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拉地尔注射液5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多巴酚丁胺1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治疗组,再给予硝普钠25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97.68%,对照组有效率81.40%(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乌拉地尔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惭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不影响肝肾功能及血糖血脂代谢.
白志生
关键词:乌拉地尔多巴酚丁胺心力衰竭充血性慢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和别嘌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痛风颗粒。疗程为4周,第1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治疗效果,4周以后主要观察血尿酸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沉水平降低,并且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周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并且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风颗粒联合西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尿酸方面比单纯西医治疗更有优势。
牛宝华孙旸圆王会侠白志生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痛风颗粒秋水仙碱别嘌醇
雷火灸结合中医情志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雷火灸结合中医情志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9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雷火灸结合中医情志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中医情志干预可调节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邢晓燕王松卢亚玲白志生
关键词:雷火灸老年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心理状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与炎症指标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所见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不同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与炎症指标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所见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宝鸡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介入手术治疗的AMI患者63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TIMI血流分级划分,其中0~1级组482例,2~3级组15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指标及OCT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AMI患者介入治疗前血流分级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浓度、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比例、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比例、梗死相关动脉病变长度、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度、斑块破裂比例、脂质斑块比例、斑块侵蚀比例、脂质角度、富脂质斑块比例、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hin caps fibrous atherosclerotic plaques,TCFA)、巨噬细胞聚集比例、胆固醇结晶比例、最小血流面积及血流面积狭窄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49±9.18)岁vs.(57.84±8.37)岁,(376.05±114.32)ng/L vs.(199.27±85.80)ng/L,57.05%±7.26%vs.62.64%±9.09%,(1.12±0.35)μg/L vs.(1.90±0.52)μg/L,(5.21±1.36)mg/L vs.(3.80±0.84)mg/L,41.08%(198/482)vs.31.58%(48/152),49.38%(238/482)vs.57.89%(88/152),(18.72±7.50)mm vs.(16.97±5.29)mm,(1.04±0.22)mm vs.(1.11±0.25)mm,67.42%±13.60%vs.64.88%±14.05%,75.73%(365/482)vs.61.18%(93/152),89.42%(431/482)vs.78.95%(120/152),22.82%(110/482)vs.36.18%(55/152),(251.27±54.79)°vs.(225.75±59.86)°,88.38%(426/482)vs.76.97%(117/152),72.41%(349/482)vs.57.89%(88/152),84.44%(407/482)vs.71.05%(108/152),39.21%(189/482)vs.25.66%(39/152),(1.4
陈万林李垚杨平白志生郑广生
关键词:心肌梗死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应用药物的同时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为(1.03±0.46)次/周,持续时间为(2.84±0.51)min,心肌缺血总负荷为(10.17±4.72)mm·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M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FMD为(10.08±2.05)%,峰值流速变化率为(68.11±9.5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通过增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杨平李垚陈万林白志生郑广生赵晓新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2004年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按照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第五版关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标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病人心绞痛症状变化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对心电图也有一定改善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在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白志生赵秋绒郑广生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冠心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