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成像
  • 2篇CTA
  • 2篇CT血管造影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吸虫

机构

  • 4篇昆山市第三人...
  • 1篇江苏省中西医...

作者

  • 4篇陈晟
  • 2篇朱全新
  • 2篇杨文广
  • 2篇王勋
  • 1篇张小胜
  • 1篇牛雪花
  • 1篇陈琦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64排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目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是现在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经发展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与否的杀手。目前,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SCA)被公认为是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唯一金标准,但其具有风险系数大、技术复杂、病死率高、手术费用昂贵以及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SCA检查条件等诸多不利因素,所以作为冠心病诊断手段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具有—定局限性。
贾济波朱全新杨文广陈晟陈允东王勋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T血管造影冠心病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
CTA在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上肢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及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62例因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行CTA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分析患者透析通路特征及CTA检查结果。结果:162例CTA检查共见狭窄病变290处,其中局限性狭窄172处(59.31%),节段性狭窄118处(40.69%)。上肢AVF位于前臂的138例患者中共见260处狭窄病变,其中近吻合口动脉狭窄17处(6.54%),吻合口狭窄47处(18.08%),近吻合口静脉狭窄132处(50.77%),流出道狭窄64处(24.62%);吻合口与狭窄远心端距离介于3~5cm共47处(18.08%),5~10cm共14处(5.38%),>10cm共3处(1.15%)。上肢AVF位于上臂的24例患者中共见30处狭窄病变,其中近吻合口狭窄20处(66.67%),流出道狭窄10处(33.33);吻合口与狭窄远心端距离介于3~5cm共3处(10.00%),5~10cm共7处(23.33%)。血管狭窄程度25%~50%34例(20.99%),50%~75%84例(51.85%),>75%44例(27.16%)。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行CTA检查,可对上肢AVF功能不良的内瘘血管狭窄数量、部位及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陈晟张小胜王勋陈琦朱永洁
关键词:CT血管成像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上肢
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技术(CTP)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均给予CTA联合CTP诊断,分析联合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率。结果:CTA联合CT可以明确显示患者脑梗死病症情况,便于诊断分辨脑梗死区和半暗带区,两种CT成像技术相互配合,诊断及治疗有效率高达82%。结论:脑梗死临床发病速度快,病情变化快,采用CTA联合CTP有利于临床提高诊断的效率、准确性和及时性,优势明显。
陈晟朱全新
关键词:CTACTP灌注成像脑梗死
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评价血吸虫性肝硬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评价血吸虫性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76例,其中20例轻度血吸虫性肝硬化,18例中度血吸虫性肝硬化,25例重度血吸虫性肝硬化,健康志愿者及因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者13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的肝脏灌注参数,包括肝血容量(BV)、肝血流量(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等5个指标,对获得的各组不同的肝脏灌注参数进行肝硬化分级分析。结果对照组、轻度血吸虫性肝硬化组、中度血吸虫性肝硬化组、重度血吸虫性肝硬化组BV值、BF值随着血吸虫性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逐步下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上述各组MTT值、HAF值、HAP值随着血吸虫性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逐步增高,各组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V与BF与血吸虫性肝硬化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MTT、HAF、HAP则与血吸虫性肝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能反映血吸虫性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临床上血吸虫性肝硬化分级评估有一定的价值,对血吸虫性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价值。
杨文广贾济波陈晟牛雪花陈允东
关键词:血吸虫性肝硬化灌注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