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华
- 作品数:49 被引量:185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小板激活因子对肺动脉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被引量:6
- 1992年
- 体外传代培养的牛肺动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处理后,观察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受体拮抗剂对PAF效应的影响和PAF对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PAF对细胞LDH释放率无显著影响,ACE活性虽有增高但不显著,细胞MDA含量无显著变化,培养上清液MDA含量低浓度PAF(10^(-10)M,10^(-8)M)组显著低于高浓度PAF组(10^(-6)M)。SKI63-441使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高于PAF组,而上清液MDA降低。PAF无论是作用于白细胞还是内皮细胞,都能显著增加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提示PAF对内皮细胞没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但可激活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
- 丁自强李少华费侠
- 关键词:内皮肺动脉PAF
-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炎症被引量:6
- 1992年
-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最初是在抗原致过敏的兔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物中发现的,与过敏反应和炎症过程有关,有很强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现已证实大多数炎症细胞能释放PAF,PAF又能作用于多种炎症细胞,与前列腺素、白三烯、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可降低血压,增高血管壁通透性,引起心肺功能障碍,
- 丁自强李少华
- 关键词:血小板炎症
- 大鼠离体循环肺灌流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与心钠素含量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观察大鼠离体循环肺灌流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与心钠素(ANP)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Captopril治疗组ACE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ANP含量则显著增加(P<0.001),并且随着灌流时间的延长ANP含量明显增加(P<0.05),其增加程度与ACE活性负相关(r=-0.725,P<0.01)。以上首次提示ACE可能具有降解ANP的活性,作者推测ACE对ANP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心肾疾患等病理过程中则可能是增恶因子。
- 栾佐李少华马则敏
- 关键词:激肽酶心钠素血管紧张素酶
- 大鼠在体灌流胃跨粘膜电位测定
- 1995年
- 大鼠在体灌流胃跨粘膜电位测定马述春,李少华,李石,张贤康跨粘膜电位(Transmucosalelectricalpotentialdifference,PD)是评价胃粘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标志,作者报道一种改良的大鼠在体灌流胃PD测定模型。初步应用结果表...
- 马述春李少华李石张贤康
- 关键词:胃粘膜损伤电位测定
- 白蛋白对内皮细胞单层屏障功能的增强作用被引量:6
- 1994年
- 我们建立了体外灌流内皮细胞单层研究血管通透性的方法,可以测定内皮单层的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σ),研究了白蛋白对内皮单层通透屏障功能的影响。不同浓度白蛋白溶液(1,5,10,20mg/ml)灌流单纯的滤膜时,其流量变化不大,灌流滤膜上致密生长的内皮细胞单层时,流量和Kf值随白蛋白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蛋白清除率也不断减小,σ增大,说明白蛋白通过与内皮细胞的作用使内皮单层对水和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降低,对内皮通透屏障功能有增强作用。
- 丁自强李少华吴中立
- 关键词:清蛋白渗透性内皮细胞
- 体外培养人角朊细胞PAF前体的生物测定
- 1994年
- 体外培养人角朊细胞PAF前体的生物测定刘宝军,郑茂荣,李少华,张素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00433)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因其引起血小板聚集而得名[1]。其结构为1-0-烷基-2-乙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2]。近年来研究...
- 刘宝军郑茂荣李少华张素珍
- 关键词:活化因子角朊细胞
- 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血流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
- 1997年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早期即出现明显胰腺微血流障碍。近年的研究表明胰腺缺血及微循环障碍能诱发和加重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本实验在5%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ST)致大鼠ANP模型上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川芎嗪,观察其对AP的治疗效果。
- 刘全芳李少华
- 关键词:川芎嗪胰腺炎胰腺微血流
- 磷脂在胃粘液屏障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1996年
- 目的:探讨磷脂在胃粘液屏障中的作用。方法:观察正常及0.6mol/L盐酸损伤组大鼠胃粘液层的磷脂含量及超微结构;观察正常对照、盐酸损伤、外源性磷脂保护组大鼠胃粘膜经0.6mol/L盐酸损伤后的溃疡。结果:损伤后,大鼠胃粘膜表面粘液凝胶层中总磷脂明显减少(P<0.01)。外源性双饱和卵磷脂混悬液使0.6mol/L盐酸所致的胃粘膜溃疡指数和溃疡面积与胃粘膜总面积之比值变小(P<0.01)。电镜细胞化学研究发现,正常大鼠胃表面上皮覆有含磷脂的粘液凝胶层,而腺上皮表面亦有薄层磷脂覆盖。盐酸损伤后表面粘液层中磷脂结构破坏、缺失。此外,还发现粘液层缺失部位在损伤后1h时已由磷脂形成的结构所覆盖。结论:磷脂在胃粘液层中与粘蛋白等其他成分一起或单独形成结构,阻碍胃腔内H+逆弥散,构成胃粘液屏障作用。
- 马述春李石李少华张兴荣王琪郑尊张贤康
- 关键词:胃粘膜胃粘液磷脂
- 牛磺胆酸钠致急性胰腺炎时大鼠胰腺微血流的变化被引量:9
- 1994年
- 作者观察了42只大鼠用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平均动脉压、胰腺微区血流量、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及胰腺病理形态的变化。发现在大鼠胰腺炎早期,平均动脉压尚无明显改变时,胰腺微区血流量降低:且随着诱导剂浓度的增加,血清淀份酶和脂肪酶进一步升高,胰腺病理损害加重,胰腺微血流进一步恶化。表明胰腺炎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胰腺微血流障碍;胰腺微血流障碍的程度与胰腺炎时释放入血的胰酶及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一致。
- 刘全芳王本茂唐岩李少华
- 关键词:胰腺炎牛磺胆酸钠胰腺微血流
- 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拮抗剂SRI 63-441对内毒素休克时脂质过氧化物、溶酶体酶和肺血管外水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1992年
- 成年杂种狗15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E组)和内毒素加SRI 63-441(ES组)。测定给药前后血清和肺的丙二醛(MDA)含量,β-葡萄糖醛酸苷酸(β-g)活力和肺血管外水量的变化。结果:E组注射内毒素后3、6h,血清MDA分别增加到注射前的130.06±14.00%和169.16±32.940/0,血清β-g活力分别增加到注射前的191.05±86.71%和242.54±49.04%,明显高于C组和ES组。支气管-肺胞灌洗液(BALF)β-g活力、肺组织匀浆MDA含量和肺血管外水量都明显高于C组和ES组(P<0.01)。ES组与C组比较,除BALF内β-g活力高于C组(P<0.05)外,其他都无显著性差异。肺血管外水量与肺组织MDA含量、肺血管外水量与BALF内β-g活力、BALF内β-g活力与肺组织MDA含量,都密切相关(P<0.01)。提示:血小板激活因子参与内毒素休克时急性肺损伤,其诱导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是造成肺损伤的重要中间环节。
- 张红红李少华吴中立
- 关键词:休克败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