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俊
- 作品数:17 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珠江河网分形机理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以不同时期珠江网河历史地图及遥感影像为基础,进行了河网分形计算,并从河道发育、人为活动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珠江网河分形机理。在发育过程中,1883-2001年间河网分维值逐渐减小;在空间上,正干水道中潮道分维值大于分汊河道。分析认为,人为活动是导致珠江网河分形变化的主要因素:联围筑闸消灭横向支汊、口门整治及河道固化减小了河道冲决的几率、河道挖沙引起的水沙分流比变化改变了河道冲淤特性。
- 王世俊黄胜伟王华罗杰
- 关键词:河道
- 珠江磨刀门河口底质沉积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被引量:13
- 2006年
- 根据珠江磨刀门河口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计算河口的沉积物净输运趋势,并分析河口底质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河口较粗的沉积物分布在交杯沙浅滩和拦门沙顶部,受波浪作用影响分选较好;磨刀门主槽、龙屎窟和口外海滨的沉积物则较细,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分选稍差。沉积物在纵向和横向上都表现出细-粗-细的变化趋势。磨刀门主槽泥沙受强径流影响,具有向南的输运趋势;龙屎窟在涨潮流作用下,泥沙净向北输运;在西向沿岸流和东南向浪作用下,拦门沙东侧浅滩泥沙向西侧搬运,口外海滨的泥沙输运趋势则向北。
- 梁娟李春初王世俊
- 关键词:粒径趋势分析
- 珠江河口阴阳论
- <正>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珠江河口陆海相互作用时,悟出了该河口“河优型河口与潮优型河口相依并存和河道与潮道耦合共生”的规律,因而感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负、阴阳耦合现象竟然如此真切、生动地在珠江河口及其三角洲的特征上呈现...
- 李春初何为王世俊
- 文献传递
-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演变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2
- 2005年
- 西江口磨刀门拦门沙是在径流动力与潮汐、高盐陆架水及沿岸海流等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泥沙淤积基础上,迭加波浪的改造、修饰作用形成。本文从磨刀门波浪动力特征出发,选取磨刀门地区不同年代的1∶10000至1∶25000之间的地形图、2003年9月实测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并以该地区地形图为主,对磨刀门拦门沙演化作了对比分析,得出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在波浪作用下的演变规律。
- 胡达李春初王世俊
- 关键词:磨刀门波浪特征拦门沙
- 珠江河口界面过程及其排洪效应研究
- 河口是河流系统与海洋系统之间的界面,具有明显的界面特征。本文在广东省水利厅专项基金《珠江河口界面过程及其排洪效应》和广东省软科学基金《珠江河口排洪方向与路径的战略研究》的支持下,将河口看作典型地理界面,探讨河口界面论的研...
- 王世俊
- 关键词:珠江河口洪水
- 文献传递
- 珠江河口界面特征与河口管理理念
- 河口是河流系统与海洋系统之间的界面,具有开发利用、生态、防洪以及社会服务功能。河口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持河口的永续健康发展。本文应用界面理论,分析珠江河口界面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河口管理研究现状,提出河口管理“科...
- 易小兵王世俊李春初
- 关键词:管理理念珠江河口
- 文献传递
- 海南岛小海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体系自动调整及恶化被引量:18
- 2003年
- 本文运用历史地图对比方法 ,结合现场考察及水文泥沙测量资料 ,分析海南岛小海口门近 4 0a来的变化过程 ,找出小海口门在人为作用下的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小海沙坝 泻湖 潮汐通道体系曾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它通过口门断面、地形调整以适应在人类活动作用下口门动力的变化并保持相对平衡 .三大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 ,尤其是盐墩三岛的围垦及网箱养殖 ,破坏了口门维持的最后动力 (潮汐动力 ) ,使小海沙坝 泻湖 潮汐通道体系失去了调整作用 ,直接导致了口门的迅速缩小 .
- 王世俊李春初田向平
- 关键词:地形小海
- 河口自身就是界面——综合认识河口的体会
- <正> 地理学的研究愈来愈关注地球系统的界面问题。陆海界面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界面之一。应改变视角,将河口自身作为陆—海界面进行研究。以河口自身作为界面,研究河口界面对河流系统和海洋系统的适应性、可渗透性、稳定性、防御性等功...
- 李春初田向平雷亚平王世俊戴志军
- 文献传递
- 蕉门口发育演变及其对南沙港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4年
- 运用历史地图对比分析方法 ,探讨蕉门的发育演变规律及其趋势 ;通过分析水文同步观测资料及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 ,了解南沙港区泥沙分布及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蕉门演变对南沙港环境泥沙的影响。分析认为 ,蕉门分流河口发育为一主一支的格局是自然演变的结果 ,这一格局对南沙建港是有利的 。
- 王世俊李春初田向平
- 关键词:泥沙输运
- 珠江河口界面特征与河口管理理念被引量:6
- 2008年
- 河口是河流系统与海洋系统之间的界面,它首先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物质界面。河流水体与海洋水体间最大的物质差异是盐分,因此,采用盐度作为河口界面的界定标准,将河口界面界定为盐度为0.5~30的由冲淡水控制的河口中心区域。在此基础上应用界面理论,分析了河口的渗透性和防御性及其动力、沉积、生物与地貌响应。借鉴Gilbert三角洲的动力分类方法,将河口界面按动力结构分为径流优势型、潮汐优势型、波浪优势型及其过渡类型。每一种河口界面又可细分为动力、沉积、地貌及生态等次一级界面。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磨刀门、蕉门河口等径流优势型河口界面主要承担泄洪任务,而虎门、崖门等潮汐优势型河口界面在纳潮能力上更有优势,其间通过河道支汉相互沟通和联系,形成了珠江河口界面的多层次结构。河口界面动力的复杂性,构成了河口界面形态和功能的复杂性。这些功能包括开发利用功能、生态功能、防洪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河口管理的最高目标是河口的水续健康、结构和功能彼此协调,保持河口界面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河口界面的复杂性对河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河口管理内容的综合性、问题的复杂性和管理效应的长周期性。针对珠江河口生境退化、海岸侵蚀、污染严重、成潮活动加剧和口门淤积造成排水不畅等诸多问题,以及河口无序开发利用、管理体制混乱、公众参与少的管理现状,结合珠江河口界面整体、动态、彼此联系的特点,提出珠江河口管理“科学、和谐、安全和预警”的管理理念,由行政管理转变为服务管理,切实做好珠江河口管理工作.
- 易小兵王世俊李春初
- 关键词:管理理念珠江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