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忠民

作品数:34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7篇油气
  • 14篇勘探
  • 12篇盆地
  • 10篇成藏
  • 8篇油气成藏
  • 8篇层序
  • 7篇地层
  • 7篇勘探前景
  • 7篇层序地层
  • 6篇油气藏
  • 6篇油田
  • 6篇气藏
  • 5篇勘探潜力
  • 5篇湖相
  • 5篇成藏模式
  • 4篇主控因素
  • 3篇盐下
  • 3篇油气富集
  • 3篇有机质
  • 3篇有机质热演化

机构

  • 28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四川中成煤田...

作者

  • 34篇张忠民
  • 9篇张德民
  • 5篇李铁军
  • 4篇姚威
  • 4篇赵洪文
  • 4篇龙胜祥
  • 3篇林畅松
  • 3篇许化政
  • 3篇冯兴强
  • 3篇徐海
  • 2篇郑和荣
  • 2篇鲍志东
  • 2篇田纳新
  • 2篇陈占坤
  • 2篇孔凡军
  • 2篇黎玉战
  • 2篇苏玉山
  • 2篇马安来
  • 2篇孙冬胜
  • 1篇邬兴威

传媒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第四届中国石...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河地区志留—泥盆纪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
塔里木盆地在志留—泥盆系先后发现了东河塘油田、哈得逊油田、塔中11、塔中47等油田,多口井见到较厚的沥青砂岩。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展,塔河地区一批钻遇志留—泥盆系的探井先后获得良好的油气显示,塔河西部5口井泥盆系东河砂岩...
张忠民张永贵冯兴强杨素举陈元壮
关键词:储层预测塔里木盆地
文献传递
塔河油田南部志留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被引量:17
2011年
塔河油田南部志留系储层主要发育于柯坪塔格组上段、中段和下段,与上覆泥岩组成3套储盖组合,其油气藏类型可分为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地层超覆油气藏。岩心微观观察、原油地化特征、自生伊利石K-Ar测年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塔河油田南部志留系以多期充注、多期成藏为特征,加里东晚期—海西期为稠油、沥青主要形成期,可动油成藏期为喜山期。油气成藏主要受古构造及其演化、断裂-砂体-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体系以及优质储层的控制,油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多期充注、多期调整、喜山定型、储层控富、输导控藏"。塔河油田南部志留系资源潜力可观,志留系剥蚀尖灭线附近有利于成藏。
张永贵张忠民冯兴强苏小军宋海明邬兴威
关键词:成藏期次油气藏类型成藏模式主控因素志留系
中国西部前陆盆地地质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
1 中国西部前陆盆地地质特征中国西部前陆盆地主要发育期为新生代,盆地一般沿造山带前缘呈长条状分布(长宽比一般为5∶1~3∶1);一些盆地横切剖面呈不对称性,靠造山带一侧厚度明显增大,横剖面呈箕状,与中国东部广泛发育的箕状...
张忠民郑和荣李铁军赵洪文
关键词:前陆盆地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勘探前景
文献传递
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以桑托斯盆地A油田为例
张德民段太忠张忠民姚威
苏北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被引量:5
2008年
苏北盆地古生界海相层系发育有5套良好的烃源岩,其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三叠纪期间,苏北盆地属于下扬子陆表海沉积,构造活动稳定,沉积速率小,古生界烃源岩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燕山运动早期由于推覆倒转和岩浆活动导致古生界烃源岩成熟度在局部地区异常高,但范围有限;晚白垩世晚期—渐新世的断陷和新近纪的拗陷沉积使中生界、古生界顶面埋藏深度渐次达到3000~5000m,烃源岩逐渐进入二次生烃过程,大部分地区进入了高成熟演化阶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北盆地古生界海相层系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储盖条件等3个关键因素,指出了该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张忠民龙胜祥徐立民
关键词:勘探潜力烃源岩演化古生界海相层系苏北盆地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富含CO_2油气藏形成机制被引量:10
2017年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油气藏中富含CO_2,气层与油层流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油气藏相态及形成机理没有取得共识。采用四参数方框图法、流体组分三角图、φ_1值、Z_1以及Z_2等多参数法对Jupiter油气藏相态进行综合判识,认为Jupiter油气藏为带油环凝析气藏。油气藏中凝析油与原油具有相似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Pr/Ph比值为1.58~1.88,C_(26)三环萜烷/C_(25)三环萜烷比值为1.15~1.22,甾烷以C_(27)甾烷占优势,藿烷/甾烷比值大于4,TPP比值大于0.5,全油碳同位素在-25‰左右。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二者来源于白垩系Upper Barremian-Lower Aptian阶湖湘烃源岩。凝析油与原油具有相似的成熟度,均为生烃高峰的产物。烷烃气来自于Upper Barremian-Lower Aptian阶湖湘烃源岩,为生烃高峰——凝析油前期阶段的产物。CO_2为火山幔源型CO_2,大量CO_2后期注入形成的蒸发分馏作用,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改造,形成了现今带油环凝析气藏的面貌。地球化学参数证实了蒸发分馏作用的存在,无机CO_2的注入丰富了蒸发分馏作用理论。
马安来孙红军郑磊黎玉战徐海张忠民
关键词:带油环凝析气藏CO2油气藏白垩系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层序地层格架内重力流沉积体系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7
2021年
针对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重力流体系内部结构及演化特征等问题,开展了层序地层划分、重力流体系沉积特征阐述及控制因素讨论的研究。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在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区内重力流沉积的岩相特征、构成单元,揭示其沉积演化过程并探讨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中新统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所发育的重力流沉积在岩性上主要为硅质碎屑和泥质岩等,沉积单元主要包括水道内部滑塌变形层,块体搬运沉积、重力流水道充填、天然堤-溢岸沉积和前缘朵叶体沉积等。早中新世(SQ1)区内多发育鸥翼形、弱受限—不受限的沉积型水道-堤岸复合体和朵叶体等,中中新世早期(SQ2)区内多发育W形、弱受限的侵蚀-沉积型分支水道(多期叠置),中中新世晚期(SQ3)区内多发育U形、受限的侵蚀型水道,晚中新世(SQ4)区内多发育V形、深切的侵蚀型孤立水道。气候变冷、海平面持续下降,致使研究区由下陆坡-盆底到下陆坡、中陆坡和上陆坡,进而影响了重力流作用的强弱。西非海岸发生的3次构造抬升作用和气候变冷,为重力流沉积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物源。盐构造的多期活动,对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具有重要改向、限制、封堵或破坏等作用。明确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大型重力流沉积体系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可为研究区内深水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陈华林畅松张忠民张德民李茗吴高奎朱奕璇徐海陆文明陈继华
关键词:重力流沉积层序结构中新统
库车坳陷南缘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库车坳陷南缘油气资源丰富,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勘探潜力巨大。库车坳陷南缘位于秋里塔格逆冲断裂带和亚南张性断裂带之间的过渡部位,构造变形可分为秋南1号、亚肯北1号和大涝坝三种构造模式,不同的构造形态其油气的成藏规律和成藏模...
张忠民李铁军赵洪文
文献传递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前景
中国中西部地区广泛发育前陆盆地。从前陆盆地已发现的油气田来看,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和烃源岩特征、构造活动性和构造样式、构造完整性及盖层岩性、厚度、平面展布等特征,优质烃源岩发育、构造活动性相对较弱、大...
李铁军赵洪文张忠民
关键词:前陆盆地主控因素勘探前景
文献传递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潜山油气藏勘探前景被引量:17
2003年
潜山油气藏是中国石化东部探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 ,其成藏条件受控于多种因素。从潜山的成山过程来看 ,先成潜山比后成潜山经历的溶蚀作用强 ,储层条件较好 ;从潜山储层的岩性来看 ,碳酸盐岩比碎屑岩更易遭受溶蚀 ,且储集空间易于保存 ;构造应力对潜山储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表现在断裂和褶皱有利于裂缝和地下溶蚀的发育 ;潜山储层与上覆烃源岩和盖层之间的就近配置利于油气进入潜山圈闭而成藏。下一步的勘探应分 3个层次进行 :一是深化济阳坳陷 ,扩大储量规模 ;二是突破东濮凹陷和苏北盆地 ,形成新的场面 ;三是探索南襄盆地和江汉盆地 ,积极寻找新的领域。
郑和荣胡宗全张忠民刘翠荣
关键词:成藏条件油气富集规律勘探方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